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内柽柳林下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其微生物量变化. 结果表明: 研究区细菌、真菌及古菌基因平均拷贝数分别为8.24×106 copies·g-1、1.51×104 copies·g-1和2.85×104 copies·g-1, 微生物量碳、氮平均值分别为140.54 mg·kg-1和29.19 mg·kg-1. 自密集区经稀疏区到边缘区, 随植被盖度的降低, 微生物量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关分析表明, 不同植被盖度所造成的有机质输入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1 呼伦贝尔市引种柽柳的意义 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大风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草原荒漠化日趋严重,呼伦贝尔市有3大沙带,防风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的问题亟待解决。而适宜呼伦贝尔市所用治沙植物品种比较单一,因此,进行防风治沙树种的引种和试验更显得尤为重要。多枝柽柳具有抗严寒、耐高温、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耐风蚀、耐病虫害的特性。通辽地区在开展绿色通道建设及治沙工作中,就把多枝柽柳作为了重要的树种加以推广种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3.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柽柳冠下枯枝落叶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柽柳是分布广泛的耐盐耐旱植物,温带干旱区重要物种。观测证明柽柳冠下有机凋落物的沉积作用是显著的,具有有机碳沉积埋藏的重要意义。有机质凋落沉积量与柽柳当年生长量关系不密切,但受当地水分条件、气温变化和风沙作用影响显著。在策勒绿洲前缘,柽柳冠下有机质凋落物年沉积量达到400g/m2。当多枝柽柳冠丛受到损伤或生长受到胁迫时,沉积明显增加,年生长量与凋落量之比(回归量)﹥40%; 在时间序列上,有机凋落物与无机碎屑的主要沉积过程是明显分开的,有机凋落物沉积主要发生在冬季,占年沉积量的75%以上,而同期无机碎屑沉积量不足5%。沉积交替过程对有机凋落物形成了良好的埋藏保存作用; 在空间范围上,有机凋落物并不是在冠下均匀或对称分布的。在风的影响下,冠丛下风侧有机凋落物被显著集中。冠丛丘的顶部只是无机碎屑的沉积中心区而并非有机凋落物。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新疆柽柳属植物的生态类型和生境相似性。根据水、盐两个环境因子,将新疆柽柳属植物的生境划分为高水位-低盐组、中高水位-中低盐组、高水位-中盐组、高水位-高盐组、低水位-低盐组和低水位-中盐组六个生境类型组。其下,按照土壤类型又划分成次一级共十个生境类型。此外,分析了新疆十种柽柳属植物生境相似性,使用聚类分析从土壤类型学角度又将新疆柽柳属植物初步确定出河谷河滩沙砾质新积土型、盐化草甸土型、风沙土型、典型盐土型和泛生境型五个基质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35.
新疆柽柳属植物研究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铭庭 《中国沙漠》1996,16(4):428-429
柽柳属植物不仅是优良的耐盐树种, 还是极好的固沙植物, 它对荒漠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引种、育苗和造林技术的研究, 柽柳属植物在新疆的广大沙漠和盐碱地区得以大面积的推广,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6.
新疆和田河流域柽柳沙堆的生物地貌发育过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柽柳沙堆是我国干旱区分布最为广泛的灌丛沙堆类型之一。在实地考察新疆和田河流 域柽柳生态地理特征、测量223 个柽柳沙堆形态, 并在两个野外观测点上实测4 个沙堆的风沙流剖面, 结合室内风洞实验段风速8 m/s 条件下模拟沙堆风流场结构等综合分析方法, 本文探讨了柽柳沙堆的生物地貌学特征及其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研究区柽柳的生态类型属于以胡杨林与灌木林下土壤为基础的吐加依土生境类型, 这个生境类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生境, 这些亚生境反映了柽柳沙堆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态环境特征。由于柽柳灌丛的寿命长、木质化枝干的刚性较强、根株萌发力强耐风蚀沙埋, 可对地面风沙流运行产生强烈扰动, 其风速剖面有别于芦苇沙堆和骆驼刺沙堆, 风流场结构有利于聚集风沙, 因此风沙依托柽柳灌丛堆积发育而成的柽柳沙堆平均坡度较大、沙堆存活与发育的周期也较长  相似文献   
37.
首次采用RP-HPLC方法建立了柽柳的参考指纹图谱。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良好,RSD值5%。指纹图谱中共标示出29个共有峰,划分为5个特征谱带Ⅰ~Ⅴ。在指纹图谱的应用中,运用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参数,对商品柽柳药材进行了鉴别分析,证明所建立的参考指纹图谱可用于药材柽柳的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38.
 塔干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是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主要树种之一,其光合作用和生长受到近年来频发沙尘暴的影响,这直接影响到沙漠公路的安全,为了确定这一影响的程度,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仪PAM-2100,于2009年7、8月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测定了典型沙尘暴前后塔干柽柳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并计算沙尘暴前后塔干柽柳对光合能量的吸收和耗散比例,以此确定其能量利用策略的变化。结果表明,8月沙漠腹地正常天气下,柽柳以3种形式:Y(Ⅱ),Y(NO)和Y(NPQ)吸收利用散失的能量比例为40%∶20%∶40%,沙尘暴次日3者的比例为65%∶15%∶20%,沙尘暴使得吸收能量的比例增加,提高了吸收利用的光能;利用NPQ机制主动耗散多余能量增加耗散能量的比例,防止光合机构损伤;基本的结构性散失能量的比例稍稍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沙尘暴可能造成物理上的破坏,但没有影响其光合机构的健康。降低吸收能量比例、保持较高NPQ机制散失能量以及维持结构性散失能量比例的相对稳定,是塔干柽柳耗散多余光能的重要能量调控手段,是长期适应沙漠腹地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9.
罗达  潘存德  周俊  罗明  季华  李硕 《干旱区地理》2012,35(1):154-161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在干旱及盐双胁迫下内生固氮菌接种对多枝柽柳实生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植株较未接菌植株SOD酶活性在水盐胁迫条件下平均提高68.3%,在非胁迫条件下平均提高52.0%,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和胁迫强度增加,SOD酶活性维持在275.82~561.49u/g。POD酶活性在水盐胁迫条件下呈现先上升后...  相似文献   
40.
《干旱区地理》2005,28(6):868-868
11月30日以新疆生地所尹林克研究员为项目组长的“柽柳科植物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研究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