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447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内蒙古查干诺尔铜矿区矿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干诺尔铜矿床产在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汇聚带附近,华力西晚期构造岩浆带内。成矿与早二叠世洋盆闭合,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岩浆演化晚期的钾质花岗岩有关。铜矿(化)体呈细脉浸染状产在钾质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内。铜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化学组分以铜、钼、金、银、铅、锌为主。主要的矿化发生在热液期,围岩蚀变明显,有钾长石化、绢英岩化、高岭土化、青盘岩化等。铜矿形成在华力西晚期,属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2.
中甸弧燕山晚期成矿事件的Re-Os定年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1,他引:7  
中甸弧是义敦岛弧的南延部分,是我国重要的铜铅锌钼多金属成矿区。在该地区,相对于印支期成矿事件,燕山晚期成矿事件的研究程度和重视程度均不够。中甸弧燕山晚期形成的矿床主要为休瓦促钨钼矿床、热林多金属矿点和红山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辉钼矿Re-Os定年技术,精确确定休瓦促矿床形成于83±1Ma,热林矿点形成于81.2±2.3Ma。同时通过刘兴旺等(2006)的辉钼矿Re-Os年龄(77±2Ma),并参考黄铁矿Re-Os测试结果(75±18Ma),可推断红山矿床主要形成发生于燕山晚期。根据上述定年结果,中甸弧成矿作用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休瓦促→热林→红山,三矿床(点)具有成矿年代相近、空间等距、矿种由高温组合向低温组合变化、矿化类型相似、成矿母岩体就位深度递增等特点。这是同一构造-岩浆-成矿作用连续演化的结果。依据上述成矿规律,在中甸弧北部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3.
青海滩间山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间山金矿床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矿床形成与柴北缘区域地壳多阶段演化和多次成矿作用有关,属多因复成矿床。矿床是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热变质等预富集的基础上,与区域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并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形成的。成矿物质来自容矿黑色岩系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  相似文献   
44.
中国东北及邻区若干地质构造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99,自引:1,他引:98  
李锦轶 《地质论评》1998,44(4):339-347
本文简要叙述了笔者对中国东北及邻区地质构造的新认识,首次提出了该区株罗纪晚期可能发育与现今青藏高原 类似的古高原的初步见解,对前人“古亚洲洋构造体制”和“演太平洋构造体制”等概念进行了讨论,对中朝地块与西伯利亚地台中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活动性作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45.
南祁连南缘弧形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明慧 《中国区域地质》1998,17(2):213-217,T002
南祁 南缘弧形逆部推覆构造是一个具有双重叠置结构的推覆系统。原地系统主要为侏罗-白垩纪的含煤岩系和磨拉石建造,外来系统由元古界,古生界和三叠系组成,推覆体滑动的总体方向为SSW,最大推移距离在10km以上,该推覆构造形成于燕山晚期,是在地幔底辟影响下盆地内产生伸展作用和特提斯地体碰撞过程中与板内应力复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上扬子地台区超晚期断褶构造与油气及金属矿产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扬子地台区长期接受地台型沉积,地壳构造较稳定,但自喜马拉雅运动以来,断褶构造活动强烈,按上扬子地台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可划分为5个构造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上扬子地台石油气藏及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应用超晚期断褶构造分区的观点,可观测上扬子地台区金属矿产资源及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47.
上扬子地台区长期接受地台型沉积,地壳构造较稳定。但自喜马拉雅运动以来,断褶构造活动强烈。按上扬子地台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可划分为5个构造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上扬子地台区油气藏及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应用超晚期断褶构造分区的观点,可预测上扬子地台区金属矿产资源及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48.
49.
1978年海城6.0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震源区、发震构造和破裂方式等的相似性,认为1978年5月18日海城6.0级地震是1975年7.3级地震的晚期强余震活动。结合震区地质构造的分析,提出晚期强余震的发生是与残余闭锁区的崩解相联系。因而,主震后,震源区残余的闭锁结构处正是尔后晚期强余震的所在位置。文中还对这种残余闭锁区的形式及其与粘滑机制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0.
天体物理环境中的硅酸盐尘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酸盐尘粒是宇宙尘埃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广泛存在于许多天体物理环境中,其特性随环境而变化。由于近年来观测数据的不断增加和红外光谱质量的逐步提高,宇宙空间中的硅酸盐尘粒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详细地介绍了在各种天体环境(星际空间、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尘埃包层、绕年轻恒星和主序星的星周尘埃盘、彗星的彗发和行星际空间)中的硅酸盐尘粒的观测特征,并分别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综合比较.观测已经证实在星际尘埃演化的前身(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尘埃包层)和其遗迹(彗星)均有可观数量的结晶硅酸盐存在。但是至今还没有在其中间态(弥散星际介质)找到结晶硅酸盐存在的证据。这一尚未解决的难题突出了结晶态硅酸盐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