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321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726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221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综合分析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的 14个强震前地磁和地下流体参量动态图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发现强震前这些参量均呈现十分明显的异常图形。这些图像十分复杂 ,且随时间不断变化 ,并与孕震过程有某种时空规律性联系。 90年代地学家通过地震资料分析发现了幔羽现象。笔者设想核幔边界的幔羽磁流体物质上涌是地震电磁流体效应的一种可能成因。幔羽中的流体物质螺旋上涌至地壳的底部 ,并形成“蘑菇云”。流体在地壳中扩展或挤压 ,形成异常电流 ,可将其看作在孕震区地下 10 2 0km深处有一等效平面电流。再考虑到近地表的电磁环境———电离层电流体系的局部异常 ,计算了一个地下和电离层组成的等效平面电流模型在地面产生的磁场分布 ,结果与强震前地球磁场的零等变型异常动态图像较吻合。  相似文献   
972.
地球液核自由章动(FCN)常数是比较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 Sosao等人, Wahr和 Bergen等人给出了FCN常数的理论估值. Gwinn等人首先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获得FCN常数的观测值, 同年Neuberg等人开始采用重力潮汐观测资料解算FCN常数, 并引入了此后进行类似研究的学者所普遍采用的迭积法, 其他学者的研究都基本与Neuberg等人的结果相似, 但其结果与VLBI的观测结果不吻合, FCN常数的观测值一时无定论. 现提出了有直观地球物理意义的三频谱线法, 采用3个超导重力台站的资料进行解算, 获得的FCN常数与VLBI的观测基本吻合, 这对于确定FCN常数的观测值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3.
新全球动力学理论与壳幔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壳从地幔中熔融出来是地质学立论的基础 ,也是板块构造运动的基本原因。上述理论阐明不了大陆岩石圈、大陆造山带的组成 ,结构与演化 ,也与当代的基础理论不尽吻合。为此特提出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制约下的多层扭动涡旋甩出说———核幔壳“风暴”所引发的热核反应是地球发展与演化的唯一的、统一的“动力”来源 ,也是壳幔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74.
河源断裂带南西段拆离断层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后,确认新塘断裂呈NE方向展布,区域上可与河源,江门断裂相连,为一条具有区域性大型盆岭式拆离断层,具有下拆离盘(变质核杂岩),低角度韧性,脆性滑脱剪切带及上拆离盖层的构造组合特征。在区域上,其控制了一系列大小不等,平行拆离断裂层发育的白垩纪-第三纪断陷盆地,即是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又是一种重要的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975.
隋志龙 《地学前缘》2002,9(4):284-284
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部署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承担了 1∶2 5万H4 5C0 0 4 0 0 3(定结幅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通过野外地质调查 ,课题组初步确定了图幅中北部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带的存在 ,来自构造、地层、岩石等几方面的资料都提供了相应的证据。变质核杂岩一直以来都是地学界争论的热点 ,对其成因演化的研究一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 ,由于拉轨岗日一带山高路险 (>6 0 0 0m) ,且冰雪及冰积物覆盖严重 ,使得研究工作难以深入 ,尤其是对包括几何特征在内的变质核杂岩宏观形态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 ,运用遥感图像视域广、信…  相似文献   
976.
基于掌上型电脑的核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数据采集系统的现状,对基于掌上型电脑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掌上型电脑的特点、Windows CE环境下的程序开发,以及以掌上电脑为主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方案、硬件接口和软件等。  相似文献   
977.
中、晚中生代大型推覆和伸展构造的发育是华北地块及北缘构造的一大特色。本文在典型伸展构造亚干变质核杂岩中识别出早期具拉张环境的糜棱状花岗岩,岩石类型为钾质花岗岩及钾玄岩系列,具造山后及板内拉张构造环境特点,锆石U-Pb定年为228±7Ma,这些岩石强烈变形,并发育同侵位岩浆流动和高温固态流动变形。这些特征表明在晚中生代该核杂岩成型之前即早中生代中下地壳层就已经历调整、减薄和伸展变形。它们的组合揭示了一种特有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和背景。  相似文献   
978.
979.
核废物地质处置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80.
本文提出并研究了板块上大地水准面受下地幔侧向不均匀性及板块绝对运动的影响而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利用已有的下地幔侧向不均匀性模型、板块绝对运动速度模型进行了计算,并分核幔边界不存在起伏和存在起伏两种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相当长时间内,其垂直变化绝对幅度可达 200米。确定古大地水准面应考虑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