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质学   6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苏-查萤石矿区钾长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 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内蒙古苏-查萤石矿区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单一萤石矿区。萤石矿体大多呈似层状和透镜体状在下二叠统火山-沉积岩地层内产出, 并且与显生宙花岗岩类侵入岩体具有密切时空分布关系, 其中部分矿体直接出现在敖包吐花岗岩株中。本次研究主要对敖包吐岩株钾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铀-铅同位素年龄测定, 所获同位素年龄值为(138±4)Ma, MSWD值为2.3, 属中生代燕山期。根据上述同位素年代学数值, 同时结合其他地质与地球化学证据, 可以推测, 中生代时期, 受古板块内部构造应力调整作用影响, 苏-查萤石矿区及东西两侧曾发生过强烈构造-岩浆活动, 并且形成有敖包吐花岗岩株及相关的萤石矿床。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类岩浆活动不仅为萤石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动力和热力来源, 而且是成矿流体对流循环的“发动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敖包吐岩体的形成时间与华北陆台中东段许多含矿花岗岩体的成岩时代大体相似, 它们很可能是地壳演化特定阶段混源(壳、幔源)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2.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是近期新发现的铀矿找矿“新层位”,文章对特拉敖包矿产地下白垩统环河组赋矿砂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旨在为阐明该地区铀成矿机理及拓展区域找矿空间提供较全面、详实的基础地质信息。通过钻孔岩心观察赋矿岩石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及偏光显微镜对不同颜色赋矿岩石中的铀矿物、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黏土矿物及有机质等物质成分进行系统观察和鉴定,发现不同颜色赋矿砂岩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有机质主要为少量炭屑和流动态有机质,但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黏土矿物在各色矿石中种类多样且差异明显。认为特拉敖包矿产地及周边地区沉积环境为非典型、高含砂率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铀成矿过程具有多种成矿流体来源,成矿过程复杂,灰绿色砂岩至少经历过还原→氧化→再还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3.
杨多  李萌萌  龚全德  陈天红  毛磊  秦天  赵亮 《地质通报》2019,38(10):1660-1674
对内蒙古阿巴嘎旗甘珠音敖包地区中生代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给予制约。研究区主要发育中生代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和梅勒图组中性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2组火山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63.6±0.6Ma和139.6Ma±0.7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为碱性系列,具有高硅、富碱、低TFeO、Al_2O_3、TiO_2、MgO、CaO和Na_2O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强烈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明显富集,Ba、Sr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强烈亏损,具有A型花岗岩特点,形成于陆壳岩石的部分熔融。梅勒图组中性火山岩亦为碱性系列岩石,富碱、富钠、贫钾,高Al2O3、TiO2、MgO,贫CaO,LREE富集,HREE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微弱的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Ba、Th、U、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Y、Yb、Lu等,来源于下地壳镁铁质岩石部分熔融。结合岩石学及该地区构造背景特征,认为满克头鄂博组和梅勒图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的俯冲作用导致的大兴安岭西坡—冀北—辽西地区加厚陆壳坍塌或拆沉作用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44.
花敖包特铅锌银矿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富铅锌富银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天山-兴蒙地槽褶皱系,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西乌珠穆沁旗.花敖包特地区出露岩性主要为花岗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类,属正变质岩类系深成岩体变质成因,岩石片麻理构造发育,石英、斜长石大都经过重结晶作用,长石中以微斜长石和更长石为主,岩石结构构造均匀,局部发育有片麻理褶皱现象[1].  相似文献   
45.
新疆西天山地区奈楞格勒金多金属矿位于博罗霍洛山主脊一带,属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区内构造和岩浆活动频发,为成矿提供了较充分的热动力、物质来源、导矿通道、容矿空间.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该矿的主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花敖包特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矿体主要呈脉状赋存于二叠系寿山沟组的断裂中,部分矿体呈囊状产于寿山沟组与华力西期蛇绿岩的接触带中。矿体主要包括银铅锌锑矿体、锡铜矿体、铜铅锌矿体、锡矿体和银矿体。花敖包特矿床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分别为石英-锡石-毒砂-黄铁矿阶段(Ⅰ阶段)、石英-绢云母-锡石-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闪锌矿-黝铜矿阶段(Ⅱ阶段)、石英-绢云母-萤石-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辉锑矿-含银硫盐矿物阶段(Ⅲ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黄铁矿-辉银矿-深红银矿阶段(Ⅳ阶段)。对花敖包特矿区2件次流纹岩样品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135.4±0.8Ma和134.8±0.8Ma的年龄。对成矿Ⅰ阶段锡矿石和Ⅱ阶段锡铜矿石进行了LA-ICP-MS锡石U-Pb定年,分别获得136.3±2.0Ma和134.3±1.7Ma的加权平均年龄。定年结果表明,花敖包特矿床次流纹岩、锡矿体和锡铜矿体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尽管二者形成时间相近,但脉体穿切关系及矿化分带特征均表明次流纹岩并非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本文认为,花敖包特矿床真正的成矿地质体为隐伏于矿区深部的次火山岩钟,其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次火山岩相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7.
特拉敖包铀矿产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区内白垩系发育大量铀矿化。目前,针对该区的铀成矿作用尚未开展深入研究,但发现华池-环河组黄铁矿与铀富集关系密切。黄铁矿常具有一定的标型特征,因此文章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与LA-ICPMS原位分析等技术,对特拉敖包铀矿产地黄铁矿矿物学特征、主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特拉敖包铀矿产地华池-环河组黄铁矿分布形式多样,黄铁矿根据其形态差异主要分为三类:单颗粒自形晶黄铁矿、胶状黄铁矿和莓球状黄铁矿。胶结状黄铁矿含有较高的Co、Ni、Mo与As,单颗粒黄铁矿与莓球状黄铁矿含有生长薄边,薄边的Co与As含量较高。黄铁矿的特征表明特拉敖包铀矿产地华池-环河组砂岩还经历了高温流体与低温流体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8.
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索伦缝合带之北,发育特征性的下泥盆统敖包亭浑迪组变火山-沉积岩系。这套地层主要由安山岩、凝灰质砂岩、砂岩、粉砂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等组成,磨圆度较差,具有近源沉积特征。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砂岩的SiO_2和K_2O含量中等,Na_2O含量较高,Fe_2O_3和MgO含量较低;微量元素蛛网图呈右倾型,含量和变化趋势与上地壳相似;稀土元素配分特征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N平均为6.44,负Eu异常明显(Eu/Eu*平均为0.72)。综上并结合区域分析显示砂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源岩主要为英安岩和部分安山岩,进而推测在早泥盆世古亚洲洋仍处于向北俯冲的构造环境,敖包亭浑迪组的物源应主要为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地区上地壳长英质岩系。  相似文献   
49.
花敖包特是位于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的一个大型脉状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其矿区的蚀变矿物主要是黏土矿物、绿泥石和方解石,此外还可见孔雀石、萤石和赤铁矿等局部蚀变矿化.结合花敖包特矿床的地质特征,本研究利用高级星载热辐射和反射探测器(ASTER)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蚀变矿物填图.利用ASTER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对校正后遥感数据采用波段比值分析、波段组合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来提取黏土矿物、绿泥石和方解石化蚀变.利用ASTER热红外波段,根据相关数值关系,对校正后遥感数据计算二氧化硅含量、QI值以及CI值来分析地质体二氧化硅含量变化规律和碳酸盐化蚀变.结合野外勘查结果发现,主成分分析、波段组合分析能够初步划分矿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黏土化蚀变带以及硅化带,其中主成分分析方法取得的效果较好,显示矿区北部以绿泥石化带为主,南部以碳酸盐化和黏土化混合带为主,而热红外波段数值分析方法在矿田尺度下对矿区附近的硅化带和碳酸盐化蚀变也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0.
目前关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时限及俯冲方向仍存在较多争议.中拉萨地块北缘发育众多白垩纪岩浆岩,是认识拉萨地块白垩纪时期的岩浆成因机制和构造动力学过程的有效探针.在对尼玛县曲桑格勒花岗正长岩体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其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Pb-Hf同位素特征开展了综合研究.曲桑格勒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较高的SiO2(75.23%~77.66%)、总碱(K2O+Na2O)(8.41%~8.94%)含量,低A12O3(11.96%~12.38%)、CaO(0.18%~0.55%)含量,里特曼指数(σ43)为2.05~2.33,铝指数(A/CNK)为0.99~1.0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Th、U、K、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P、Ti;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分异偏低(LREE/HREE=2.42~5.00),呈现典型的“海鸥型”配分模式,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048~0.078),无明显Ce异常(δCe=0.739~1.471).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显示曲桑格勒花岗岩的结晶温度为763.50~850.65℃,平均795.2℃,这些特征与A型花岗岩相符.通过LA-ICP-MS方法测得正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1±1 Ma(MSWD=0.45),表明曲桑格勒花岗岩的岩浆作用发生在晚白垩世早期,具有正的εHf(t)值(4.44~5.85),一阶段、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536~592 Ma、702~781 Ma;(87Sr/86Sr)t为0.706 2~0.710 6、(143Nd/144Nd)t为0.512 315~0.512 441、εNd(t)为-6.27~-3.82,(206Pb/204Pb)t为18.653~18.794、(207Pb/204Pb)t为15.709~15.731、(208Pb/204Pb)t为38.960~39.10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其具有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后碰撞阶段上地壳的变质泥质岩部分熔融的特点,因此曲桑格勒花岗岩应该是碰撞后伸展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曲桑格勒花岗岩源自加厚的拉萨地块中上地壳,受减薄减压效应影响深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发生部分深熔作用,形成具有以上地壳为主要岩浆源特点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