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461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23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1431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153.
通过对红井子地区石炭纪人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特征分析;认为该区石炭纪火山岩具岛弧火山岩和裂谷火山岩两种不同属性,其形成构造环境也存在明显差异。该区火山岩分别形成于三个不同的构造环境,即准噶尔岛弧带、博格达裂谷带及喀尔力克岛弧带。  相似文献   
154.
喜马拉雅地区西北部东西走各的Kohistan地体,是夹持于两个碰撞板块即喀喇昆仑(Karakoram)板块(即亚洲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三明治式岩浆弧。Kohistan岩浆弧南部,主要是早石炭纪火山岩和深成侵入岩变成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岩中的残留体辉长岩显示钙碱性特征,矿物学特征类似于报道过的现代和古代岛弧内的低压深在岩类。最大的残留辉长岩体产于Khwaza Khela附近斜长角闪岩带南缘,总体近  相似文献   
155.
北秦岭黑河丹凤群岛弧火山岩建造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陕西省周至县黑河丹凤群有大规模安山岩浆活动的证据,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安山岩形成于典型的岛弧环境,如:轻稀土富集;在痕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丰度模型图上,所有样品均具有明显的Nb、Ti和P负异常;在Ba-Nb-Th-La图解上,所有样品均落在岛弧区等。由此可以推断黑河丹凤群有一套安山岩为主的岛弧火山岩建造。这一发现为证明北秦岭古生代岛弧构造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为进一步揭示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演化历史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56.
浙西北晚元古代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程海 《地球化学》1993,(1):18-27
根据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m-Nd同位素的研究,浙西北富阳章村、绍兴平水和诸暨陈蔡地区出露的双溪坞群火山岩及其有关侵入岩,具有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同属岛弧成因的一套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和花岗岩类,其形成年代为904—875Ma左右,物质来源以亏损地幔为主。  相似文献   
157.
福建省古生代至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格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边效曾  褚志贤 《福建地质》1993,12(4):280-291
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是控制福建古生代及以后大地构造演化的两条北东东向的断裂带。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前者是加里东期的地体碰撞带,沿线分布了构造混杂岩、变质超基性岩体、具有角闪岩相和中压矿物的变质岩以及同碰撞型花岗岩体,以后又发育为A型俯冲带;后者是发育于加里东构造层之上的海西期张裂带,在形成海西期的福州—永定海峡的同时,产生了石炭纪海底双模式火山岩及层控铁矿,印支期的碰撞活动使海峡封闭并发育A型俯冲作用。由此,北东东向的松溪—长汀断裂带和福州—永定断裂带可以将福建划分为三个古生代的构造地层地体:闽北地体、闽中地体和闽东南地体。通过对福建省古生代地体构造分析、古地磁测量及古地理重建,展现在我们眼前是:华南(其中包括福建)在古生代中期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后,横渡特提斯海,在古生代末至中生代初到达劳亚大陆,与中朝板块碰撞引起了福建地体间强烈的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158.
克立格方程组的一种有效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9.
本文提出了郯庐古岛弧-新裂谷式控矿构造系统及"等结性"金矿成矿集中区的新认识,将混合热液型金矿成矿机制概括为"递进叠加三合(和)式"成矿模式,并总结出"六位一体"的遥感地质综合找矿模式,为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文中提出了三类金矿预测区:①第一类,5个金矿成矿区;②第二类,5个金矿远景区;③第三类,4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60.
本文以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探讨了炯隆寺-阿吉森多岩体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为印支晚期形成的同熔型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于岛弧深成侵入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