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9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桂西北暴雨的分布特征与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桂西北10个测站1960~2007年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对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气候特征是:暴雨发生率最高出现在6月,其次为7月和5月,暴雨中心主要位于都安、巴马、东兰县.全市多年平均暴雨场数为52场,有80%以上的暴雨出现在4~9月.前汛期(4~6月)东、西部基本持平,后汛期(7~9月)西部略多于东部.  相似文献   
42.
秦元奎 《地质与勘探》2010,46(2):277-284
桂西南上泥盆统含锰岩系是我国沉积锰矿最主要的赋矿岩系之一,岩系形成于台间海槽环境。但是对台间海槽的海水深度历来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如下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产于含锰岩系榴江组和五指山组中古生物化石种属的特征及其与古生物生存环境的关系;鉴定了沉积物中可作为形成水深标志的特殊的矿物和岩石结构;测定了岩系中Ni、V、Cr等元素的含量,并据其比值特征推断了沉积物形成时的氧化还原条件。研究结果认为:晚泥盆世产于台沟海槽的含锰岩系形成于浅海环境,古海水深度范围可能为50~200m,一般水深0~150m。  相似文献   
43.
5.15亿吨资源量,开发利用后可实现年销售总收入108.24亿元、年利润总额31.19亿元!自20世纪50年代平果铝土矿探明以来,如今,桂西铝土资源再次被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44.
桂西北地区降雹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971-1998年28年1-6月百色、河池两市出现冰雹天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市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主要出现在桂西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百色市雹日总数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而河池市雹日则随时间减少;降雹的日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冰雹主要出现在当日的14时至次日的08时,分别占总数的96.46%(百色市)和93.33%(河池市)。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桂西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45a的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桂西北地区近45a来的降水变化特征,为今后在预报、专业服务和为当地政府服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6.
李力  关广岳 《地质与资源》1996,5(4):279-287
本文对桂西北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代表之一——高龙金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作了说明,对该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形态与规模、矿石类型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高龙式金矿床氧化机理的室内研究及其实验测试结果从矿区矿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龙式金矿床氧化矿体的成因模式,认为:在中三叠时期形成的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系由水下岩浆的大量喷出沉积的火山物质,经成岩作用和地下热液不断淋滤淬取围岩物质而形成的矿床。金主要以徽细浸染的形式赋存于各种硫化物中。由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原生矿体,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而暴露地表后,受温度、水,CO2、pH、Eh值、氧化铁疏杆菌等的影响,含金硫化物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形成地表条件下可稳定存在的氧化物类及氧化矿体。桂西北中三叠系氧化带中的高龙金矿属-成矿循环周期中晚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7.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的沉积灰岩墙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近直立的二叠纪、三叠纪沉积灰岩墙与围岩时代相差最大超过80Ma(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墙插入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中),有人推测岩墙至少切穿整个石炭系、是海底扩张造成的巨型张裂隙;有人认为它是古构造间断面上古褶皱轴面裂隙充填。但这两种认识都有无法解释的矛盾。笔者识别出沉积灰岩墙内的变形平行层理和垂直贯入层理为地震灾变事件记录,认为沉积灰岩墙是地震液化沉积物流贯入地裂缝形成,是强地震事件在软硬岩层中的不同响应。同时发现与同沉积断裂伴生的台地边缘角砾岩是震裂岩、并有同期斜坡相塌积砾屑灰岩和盆地浊积岩(夹多层玄武岩),从而揭示右江盆地内二叠纪—早三叠世火山—构造—地震—沉积系统、并初步解释了沉积灰岩墙成因。沉积灰岩墙表明右江盆地晚古生代有多个地震活跃期,灰岩墙与围岩的时间差标志多期局域构造活动。从而质疑早石炭世一中二叠世“右江盆地为稳定碳酸盐岩台地阶段”,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可能引起地层和构造关系的重新调整,进而对右江盆地演化和全球超大陆裂解提出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8.
桂西某些铝土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桂西铝土矿有原生沉积型和堆积型两种矿床类型,它们关系密切。对铝土矿及其围岩系统取样。进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原生铝土矿的成矿母岩主要为下二叠统茅口灰岩,其次有少量古陆风化物的加入;原生铝土矿形成于海相的沉积环境,堆积型铝土矿由原生沉积型铝土矿风化淋滤而成。  相似文献   
49.
桂西北喀斯特山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小行政单位——乡(镇)为基本单元,利用Lorenz曲线和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桂西北喀斯特山区乡(镇)级尺度下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测自然因素单独和叠加作用后对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 乡(镇)级研究尺度下的人口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特征,呈现一般显著正相关和一定的聚集性; 各自然因素空间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研究区西北和中南部没有喀斯特分布的乡镇,人口密度随有利于人类居住因素的增加而增加,但平均人口密度仅79人/km 2。东部和南部有喀斯特分布的乡镇,人口密度与自然因素空间分布并非简单的增减关系,其随喀斯特分布面积的变化呈现起伏波动。 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强度最大的为海拔高度,交互探测结果显示,任意两个自然因素叠加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强度呈现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可见,桂西北喀斯特山区与其他地区类似,海拔高度是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喀斯特山区的河网密度及特有的地质地貌等因素对其人口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与其他因素叠加交互作用可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桂西二叠系铝土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西二叠系铝土矿具有"二元"成层构造,下层为厚层状铝土矿层,主要矿石类型为块状铝土矿、豆鲕状和碎屑状,上层为层韵状铝土矿层,主要矿石类型为致密状,次之为碎屑状,上下层之间局部地段可见冲刷面。下部厚层状铝土矿层常量组分Al_2O_3、Fe_2O_3、TiO_2明显高于上部层韵状铝土矿层,SiO_2高出4倍,活泼组分Ca O+MgO+K_2O+Na_2O的含量高出10倍,微量元素中Ba、Rb、Sr、Li表现为上层高下层低,不活泼元素Sc、Cr、Ga、Nb、Hf、Ta、V、Zr、∑REE显示上层低下层高特点。铝土矿层属于峨眉山热地幔柱事件引起的东吴运动过程中两个小的"事件—过程"亚阶段(幕)产物,厚层状铝土矿分层形成于"岩浆—夷平"均衡亚阶段,作为物源的古风化壳成熟度高,层韵状铝土矿分层形成于"岩浆—夷平"失衡亚阶段,而相应的古风化壳成熟度低,从而导致成层构造迥异和地球化学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