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8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304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地震剖面解释、数字高程模型、历史地震、测年数据及钻孔等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熊坡背斜的构造特征、运动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显示:(1)熊坡背斜与蒲江-新津断裂空间展布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表现出断层传播褶皱模型,变形显著,缩短量为7.2 km,缩短率约为30%;(2)熊坡背斜隆起于(1.0±0.2) MaB.P.之后,且中更新世早期及晚更新世曾发生过强烈活动,使背斜两侧第四系厚度产生明显差异;(3)蒲江-新津断裂现今地震活动明显且小震频繁,曾有Ms=5.0~5.9的地震历史记录;(4)来自龙门山与扬子克拉通的挤压应力以及断层-滑脱作用是形成熊坡背斜的主要应力机制。熊坡背斜并非均匀应力下连续变形的产物,而是由于断裂活动时发生快速抬升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2.
野外背斜识别是科学教育、科学考察必备的能力。教科书中提供的背斜图示,必须结合真实的背斜构造,才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本文利用遥感观测、野外实测,综合识别背斜。遥感观测用于寻找大型地质构造,判断山脉走向。野外实测主要考察多个点的岩层产状、年龄,推测岩层的连续状态,判断地质构造是否为背斜。研究表明,野外背斜识别方法切实可用,能科学识别背斜,还能发现背斜成山、背斜成谷的现象。  相似文献   
63.
广西隆或金矿最初发现的是似层状矿体,近年又在台缘同生断层中发现了具中型规模的脉状金矿体,因此而成为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中同时具有断控和层控矿体的少数矿床之一。文章介绍了该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其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64.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构造发育历史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厚度能够反映构造沉降及隆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探井统一分层后,计算现今地层厚度,然后分 期平面成图。这些图件揭示出三湖地区北斜坡背斜构造形成历史并不统一,具有由北东向南西依次发育的特征:伊克雅乌 汝、南陵丘、驼峰山背斜最早成型,是第四纪以来的同沉积背斜。k11沉积后,台吉乃尔和涩北二号才开始形成,接着涩北 一号形成,而台南背斜形成最晚。涩东鼻状构造是在k1以后才抬升的,而南斜坡至今未形成背斜构造;而且隆升速度也是 不均衡的,具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更新统末期(k5以后)背斜构造快速抬升。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的确定,对于寻 找背斜构造形成的有利区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初、古近纪末—新近纪初、中新世早期、上新世和第四纪。吐格尔明背斜构造带是阳北断裂中新世早期及以后的冲断作用派生出来的一个次级基底卷入型构造变形带。它由吐格尔明背斜及其南、北两条呈背冲关系的逆冲断层组成。背斜核部元古宇变质岩出露地表;中、新生界直接不整合于变质岩之上,缺失全部古生界,说明研究区可能属于一个长期存在的古生代古隆起。  相似文献   
66.
杨扬  胡建中  林畅松 《地球学报》2009,30(2):263-270
阿其克背斜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南缘的一个横向转换构造, 该构造的特殊性在于其枢纽走向与造山带总体是垂直的, 而非平行。笔者通过分析阿其克背斜南、中、北3段地质剖面及各剖面中核部与两翼地层的极射赤平投影, 揭示了阿其克背斜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结合地震解释剖面、区域构造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 建立了阿其克背斜形成过程的地质模型, 认为它是在断层传播褶皱和断层转折褶皱共同作用下, 以断层传播作用为主分3个阶段形成的断坡背斜构造, 垂向上自下而上分原地系统、准原地系统和外来系统中的推覆体3个构造层次。塔里木盆地的菱形边界性质造成阿其克地区EW向的挤压应力场。由于背斜上部外来系统中的推覆体南部翘起遭受剥蚀, 东侧被阿其克断层破坏, 因此对油气圈闭不利, 但在北部异地推覆体之下, 原地系统中过熟烃源岩及毗邻凹陷内的烃源岩可以通过断层、不整合面向上部准原地系统中的宽缓背斜圈闭供给油气。  相似文献   
67.
帕米尔构造结是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的两个突出支点之一,是中国大陆受板块动力作用最强烈、强震频发的地区之一,也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地区之一。晚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北部向北楔入推移了约300km,形成了一陆内深俯冲带和地震带,但对这一变形过程及方式至今未能很好的限定。沿76°E附近横跨帕米尔—天山的最新GPS测量  相似文献   
68.
尖端山铅锌矿床与八方山铜—铅锌矿床的成矿类型及控矿因素是类似的。八方山—尖端山倒转背斜的倾伏部位和较陡翼部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而其次级背斜、局部向斜部位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深部钻探资料表明尖端山背斜南翼矿体有向SW倾伏趋势,具有形成隐伏矿体的潜力。由此,推测尖端山背斜以南相邻的八方山—尖端山背斜的次级向斜部位有隐伏矿体存在的可能性,应该作为今后寻找隐伏矿体的主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69.
岩房湾铅锌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王家楞九坪沟南侧约2km的岩房湾梁一带,地处南秦岭中-高山区,扁家沟与九坪沟的分水岭处,为一中小型铅锌矿床。以孔管子-松坪复背斜为轴,八方山二里河、岩房湾等铅锌矿床位于该复背斜的北翼,构成八方山-王家楞矿带,铅锌矿床以遭受印支-燕山期热液强烈改造为特征。目前,岩房湾铅锌矿的研究程度比较低,通过对其成矿流体方面  相似文献   
70.
研究区位于钦杭成矿带中部,和寮镇往西,呈北东向展布。区内地层出露不全,仅有第四系发育,主要为冲积层、洪积层和坡残积层。该区岩浆岩有茶子窝岩体和佛子坡岩体,茶子窝岩体分布在研究区北部,与围岩接触关系不清,岩性主要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佛子坡岩体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岩性也是中细粒斑状黑云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