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报道了2012年6月份桑沟湾藻华期间的浮游植物和纤毛虫群落结构,并对环境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藻华原因种为一种直径为2μm左右的小球型藻类,细胞形态和粒径均与近年来在中国秦皇岛近岸海域频繁引发水华的超微型浮游植物相似。藻华发生期间,调查区海水中藻华原因物种细胞丰度高达109个/L,高于2011年同期调查区该物种藻华期间的细胞丰度(108个/L)。除藻华原因种外,其他浮游植物共鉴定38种,隶属3门23属,以硅藻和甲藻为主,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裸甲藻(Gymnodinium sp.)、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等。纤毛虫共鉴定3属5种,以砂壳纤毛虫为主,优势种为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细胞丰度分布方面,藻华原因种从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硅藻细胞丰度在位于湾口处的6号站位最高,并向湾内和湾外递减;甲藻和纤毛虫细胞丰度均从湾内向湾外降低,这分别由优势种裸甲藻和百乐拟铃虫的分布决定。分析发现,调查区藻华原因物种细胞丰度与海水温度和层化系数呈良好的正相关性,与盐度呈负相关性;与裸甲藻和百乐拟铃虫细胞丰度呈良好的正相关性,这两种异养微型浮游生物对藻华原因种的摄食能力值得探索。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发现,调查区藻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群落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83.
桑沟湾浮游植物多样性年际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桑沟湾20 a中4个年度网采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4年度浮游植物物种数量较1983-1984年度明显减少;浮游植物α-多样性指数周年变化规律近乎"双峰"型,2003-2004年度α-多样性指数较1989-1990、1999-2000两年度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跟1983-1984年度的相比降低程度不显著(P>0.05);空间β-多样性指数年变化趋向于"单峰"型,且4个年度的β-多样性指数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只是年度平均值略有升高;1983-1984年度浮游植物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高多样性只发生在低生物量时,而且生物量高时多样性一定低,而其它3个年度未发现该规律;养殖区内外2站位的比较结果表明,扇贝养殖可一定程度地降低浮游植物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84.
桑沟湾是荣成市水产养殖的主要水域,养殖面积达8万亩,年养殖产量10多万吨,分别占全市养殖总面积和养殖总产量的30%左右,在荣成市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进入90年代以来,该湾的主要养殖品种——海带出现了藻体腐烂、出成率低,扇贝出现了个体小、生长周期长、出柱率低、死亡率高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市海洋与水产局组织科研部门对桑沟湾的养殖情况进行了全面系  相似文献   
85.
桑沟湾浮游动物生产力及其转换效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毛兴华  杨小龙 《海洋学报》1997,19(4):138-141
桑沟湾食植性浮游桡足类生产力(C)的波动范围为0.42~11.8mg/(m2·d),平均生产力为3mg/(m2·d),年产量为1.1g/(m2·d),年P/B为28.全湾浮游崐桡足类生产量为145t,仅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1%.生产效率如此低是由于该湾崐养殖了大约666.6hm2扇贝所致。  相似文献   
86.
汕头3种人工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东省汕头市莲阳河口区恢复背景相同的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3种人工林和光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种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Y0.02)存在差异;相似性分析检验(One-Way ANOSIM)表明4种生境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等级聚类和非参数多变量标序也显示4种生境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3种人工林中,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3种人工林中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拉关木海桑无瓣海桑。BIOENV分析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分布与林地土壤p H、有机质、砂粒和粉粒含量、红树植物平均株高、平均胸径、平均基径和冠幅(南北×东西)这些理化因子显著相关,这进一步证实了红树植物种类对林地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和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荣成市水产科技研究所1997年对桑沟湾海水水质的监测、阐述了该湾水温、盐度、透明度、pH和三氮的变化特征,并与1983年调查结果作了对比,分析了近几年桑沟湾水质变化情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88.
桑沟湾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皓文 《海岸工程》2001,20(1):72-80
在 3种培养基中用 MPN法按季对桑沟湾表层水和底质的总好气异养菌、几丁质降解菌、弧菌及其占总菌量比率等进行时空分布及变化的分析 ,并作了这些参数间的相关分析。估算了细菌生物量。评价了该湾的增养殖、生态和环境条件。指出了进一步对该湾做包括细菌在内的微生物学研究于健康水产增养殖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9.
彭鹏飞  李绪录  杨琴 《海洋通报》2020,39(5):609-616
通过测定江门市新会区银湖湾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中不同部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分析其在沉积物及植株内部的富集和转移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红树林沉积物易于富集铅、铜、镉、铬、锌、砷等重金属元素,已 受到重金属元素污染。无瓣海桑对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耐性,细根作为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能大量富集重金属元素,凯氏带限制了非必需重金属元素在植株内部的运输;枝、叶生长初期和生殖器官形成时能加大对必需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无瓣海桑主根迁移不同重金属元素至主茎的能力存在差异,材部的综合转移能力高于皮部。无瓣海桑不符合超富集植物的概念,但其生长优势明显且对各种重金属元素都有一定程度的耐性,可用于构建红树林人工湿地重金属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90.
在晚白垩世期间,哈萨克斯坦东部的斋桑盆地形成了一个湖盆,一直延续到现在。古斋桑湖中最老的沉积是Tayzhuzgen组,由厚达136m的泥岩、粉砂岩、页岩、石英砂岩、砾岩和淡水石灰岩红层组成。按照当地的地层名称,Tayzhuzgen组包括Manrak、Tayzhuzgen、Aulisbulak、Aktobe、Dysum bay和Kiin Kerish层。在斋桑湖以南的Tayzhuzgen河附近一个地点的Tayzhuzgen组下部,发现了恐龙蛋壳碎片,蛋壳至少包括有两个主要类型:圆形蛋类和长形蛋类。恐龙蛋壳指示了Tayzhuzgen组下部的时代为晚白垩世(可能是马斯特里赫特期)。在本组的较高层位,发现了晚?古新世的植物化石,因此斋桑盆地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在Tayzhuzgen组内部。在Tayzhuzgen组中,白垩纪与古新世化石层之间的地层间隔只有约50m,由此推测在Tayzhuzgen组内部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不整合,或是本组的中部为凝缩沉积,即在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处的沉积速率非常缓慢。Tayzhuzgen组顶部有一个显著的不整合,那里中或晚始新世(Arshantan,Irdinmanhan或Egilian陆生哺乳动物"期")的地层存在于含哺乳动物化石剖面的底部。斋桑盆地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位于古斋桑湖沉积剖面的下部。这不是一个完整的界线剖面,可能是一个包含有一个或多个不整合和/或一个由慢速沉积造成的凝缩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