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799篇
  国内免费   1372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83篇
地质学   3698篇
海洋学   248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3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高喷灌浆技术在卵砾石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成名  刘炜 《探矿工程》2010,37(6):62-64
高压喷射灌浆法具有适用的范围广、施工简便、设备简单、管理方便等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水工建筑物的基础防渗工程中。结合灵关水电站尾水渠高喷灌浆施工,介绍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2.
毛国江  孙淇  毕强  朱明 《探矿工程》2010,37(7):50-55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静压桩施工的受力情况、施工要点和挤土变形的机理,分析了其施工对工程自身和周邻环境产生的利益、弊端,提出了施工建议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类刚性-大直径水泥土(旋搅)桩是水泥土桩系列中的一种新桩型,其特有的有关造桩的科技成果已获得了众多工程专家的赞誉和社会的公认,并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推广应用。其中,最具持续发展意义的成果,则是可促进建筑工程实现低碳目标:即低耗、低噪、无污染施工。通过该桩型的一些实例,结合珠三角地区的地层特点,重点介绍了在含水量为70%-80%的(欠固结)淤泥地层中,Φ1000-1200 mm水泥土桩现场抽芯桩身强度95%达到qu(28d)≥1.5-2.0 MPa的成果,以及"Φ1000 mm水泥土桩穿透N≥38击粗(砾)砂层"的成果。  相似文献   
994.
张义强  王小龙 《探矿工程》2010,37(11):35-38
在现今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常会遇到周边存在高层建筑和地下车库而造成场地狭小的情况。通过对华彬大厦二期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说明在小型深基坑采用桩锚支护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5.
张心剑 《探矿工程》2010,37(11):39-41
讨论了土钉与桩锚复合支护方案的3种计算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对一特定假设的工程问题,分别采用3种方法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数值分析法最接近实际,可用于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996.
杜文义  蒙学礼 《探矿工程》2010,37(11):45-47,54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的设计计算、施工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与结果。检测结果证明,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是可靠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Mohr-Coulomb屈服准则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于立宏 《世界地质》2010,29(4):633-639
对Tresca屈服准则、Mises屈服准则、双剪屈服准则及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屈服线、屈服应力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了各种屈服准则之间的差异。探讨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与其他屈服准则的关系,并确定Mohr-Coulomb屈服准则在岩土工程中的安全性及岩土体破坏时的破裂面位置与滑移线之间的关系。以亚碧罗水电站实测地应力为例,对实测地应力用不同的屈服准则进行分析,论证了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安全性及剪切破裂面与滑移线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8.
相比普通抗滑桩,桩顶锚杆的存在可以极大减小桩身内力和嵌固深度,但其计算方法目前还不是很完善,且带有一定的工程经验,因而开展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层锚杆抗滑桩系统桩侧地层抗力分布规律的室内模型试验成果,试验分三组,其中两组在坡体后缘加载,一组用千斤顶直接在桩后加载,桩身上各贴有一定数量的土压力盒,用以测定作用于桩身上的地层抗力。从试验中,得出了土层锚杆抗滑桩桩身地层抗力主要分布在桩前滑面以下部分及最大值出现的部位,并给出了桩前滑面以下部分抗力值的大致范围。然后根据试验结果,应用滑移线解法,分别计算了抗力分布为三角形与梯形时土层锚杆抗滑桩嵌固深度,最后与实际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9.
在中国西部及邻区有一个以中国南北地震带—蒙古东部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帕米尔—天山—阿尔泰山—蒙古西部地震带为3条边而组成的巨型中亚三角形地震带,其大地震发生的强度之大、频度之高以及重复率之高、重复周期之短,在世界大陆上绝无仅有。这些大地震在空间上受到大地构造位置、构造应力场-滑移线场、介质力学条件、壳内低阻流变层和先存力学脆弱带等五位一体的复合控制,震中主要分布于3条边与活动断裂带交叉处的中—上地壳中;在时间上存在以21.5 a±为最小单元的多种周期。印度板块的持续顶撞和推挤,是该带大地震孕育的能源,而太阳黑子活动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可能是该带地震的触发因素。以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标志,中亚三角形地震带可能进入了一个新的107.5 a活动中周期。果真如此,则未来数十年内在该三角形的3条边及其周缘,可能分别发生若干个M≥8.0级大地震和多个M≥7.0级强地震。  相似文献   
1000.
估计同震滑移向量对于认识和理解破裂方式和破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上各形成了一条长250 km和72 km的地表破裂带。地震发生后至今,已经发表了大量有关同震位错沿破裂带分布的论文和报告,但绝大部分都仅仅是破裂的走向位错和垂直位错,极少有同震滑移向量的报道。这不仅是因为野外难以直接测量到水平缩短量(或拉张量),而且还因为这些走滑位错实际上是视走滑位错,部分或全部来自水平缩短或拉张。因此,仅仅根据视走滑同震位错和垂直同震位错估计的同震总滑移量肯定包含了相当大的误差。尝试利用据不同走向参考线测量到的一组(两个以上)视走滑位错来计算水平滑移向量的这一新方法,获得了中央破裂带上的7个水平同震滑移向量,并结合垂直位错量进一步计算了走滑、倾滑和水平缩短三个同震滑移分量以及断层倾角和破裂面上的同震滑移向量,综合出露破裂面的擦痕所指示的滑移向量,并对比根据矩张量解获得的震源深度的滑移向量,得出以下认识:(1)破裂南段的地表滑移向量的方位角明显小于震源深度滑移向量的方位角,表明在破裂从震源向地表传播过程中破裂面上的滑移向量发生了逆时针旋转;(2)滑移方位角向北东方向逐渐增大,表明地平面上水平滑移向量表现出顺时针旋转的趋势,而且在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过程中近地表的走滑分量逐渐减小而倾滑分量逐渐增大;(3)几乎在每一个观测点倾滑分量都大于走滑分量,表明汶川地震的破裂方式在任何地点都是以逆冲运动为主;(4)破裂面倾角在10.4°~64.7°,平均值为41°,与天然破裂露头和探槽揭示的结果基本一致;(5)滑移向量沿破裂带的分布显示,走滑分量中段大而两端小,倾滑分量则相反,中段小两端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