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0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627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03篇
地质学   1663篇
海洋学   730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51.
长江口涨、落潮槽底沙输移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长江口南港南小泓和南港主槽作为典型涨、落潮槽为研究对象,以2001年9月所采底沙的颗粒分析资料为根据,并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水动力分析,运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分析了底沙输移趋势,结果表明:南小泓的底沙主要是来自口门附近,由于涨潮流强于落潮流而使底沙向上游输移,即SE—NW方向,而南港主槽的底沙主要来自上游,由于落潮流强于涨潮流而使泥沙向下游输移,即NW—SE方向。  相似文献   
52.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the simplest hyperbolic mild-slope equation has been gained and the linear time-dependent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water wave propag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 Through computing the effective surface displacement and transforming into the real transient wave motion, related wave factors will be calculated. Compared with Lin’s model, analysis shows that calculation stability of the present model is enhanced efficiently, because the truncation errors of this model are only contributed by the dissipation terms, but those of Lin’s model are induced by the convection terms, dissipation terms and source terms. The tes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model succeeds the merit in Lin’s model and the computational program is simpler, the computational time is shorter, and the computational stability is enhanced efficiently. The present model has the capability of simulating transient wave motion by correctly predicting at the speed of wave propagation, which is important for the real-time forecast of the arrival time of surface waves generated in the deep sea. The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wave diffraction and experimental data for combined wave refraction and diffraction over a submerged elliptic shoal on a slope. Good agreements are obtained. The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the theory research an 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bout the wave propagation in a biggish area.  相似文献   
53.
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饵料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脊尾白虾蚤状幼体饵料种类,饵料组合和食物密度的比较试验,研究了脊尾白虾育苗的适宜开口饵料和育苗期饵料组合,测定了不同时期蚤状幼体的捕食率及其日粮。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Ⅰ期(Z1)至Ⅱ期(Z2)的变态率和变态所需时间没有明显影响,Z1可以不投饵,但适量投喂单胞藻或轮虫,能明显提高Z2活力和Z2至Z3的变态率。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适宜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在幼体培育前期(Z1)投喂单胞藻,轮虫,后期(Z3以后)添加鱼糜效果也很好。蚤状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捕食率和日粮随幼体发育而明显增加,同一发育时期则随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密度后,捕食率增幅明显下降。根据幼体日粮难以确定育苗期间卤虫无节幼体的最佳投喂方案。  相似文献   
54.
西门岛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浙南乐清湾西门岛红树林区是中国红树林的最北分布地,为研究该区红树林与底栖动物的生态关系,于2004年5月和8月对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现场采样,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2种,其中软体动物20种、甲壳类11种、多毛类5种、其它类6种。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74.26g/m2和340个/m2,软体动物和其它类动物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和39%,它们的栖息密度分别占动物总栖息密度的66%和30%。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特征种为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在中潮区其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高达84.33g/m2和304个/m2。该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种类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负相关、底栖动物生物量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正相关,红树林主分布区(中潮区)底内群落结构较低潮区简单、生物量高、物种多样性低,而无红树林的低潮区则与之相反,生物量低、种间分布均匀、多样性高。多样性指数低潮区(2.44)>中潮区(1.21)>高潮区(1.0);均匀度指数为0.30~0.73,中潮区为最低。  相似文献   
55.
用不同药物治疗凡纳对虾状幼体黏脏病 ,结果表明 :用浓度为 3× 10 - 6 养虾丹、混合施用 0 .15× 10 - 6 次氯酸钠 + 1.5mg/L土霉素或 0 .0 1× 10 - 6 的亚甲基蓝 + 1.5mg/L土霉素可治疗凡纳对虾幼体黏脏病  相似文献   
56.
南麂列岛潮间带的微小型底栖藻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记录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的微小型底牺藻类。经初步鉴定南麂列岛潮间带共有微小型底栖藻类4门54属155种,以硅藻类占优势(41属125种)。其优势种在岩礁为附生性的海生斑条藻,沙滩为附生性的小形舟形藻和翼茧形藻,泥滩为底栖性的圆筛藻和斜纹藻。不同生境其种类组成差异显著,在各生境均出现的共有种仅6种。微小型底栖藻类年平均丰度:岩礁为7094.61个/g,沙滩为46821.63个/g,泥滩为456.5个/g,岩礁和沙滩以春季最高;泥滩以夏季最高;秋、冬季各生境的丰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57.
董韩扬 《海洋工程》1994,12(3):17-22
本文根据胜利二号极浅海步行坐底钻井平台的作业和工作环境特点,进行了防腐措施研究,设计了切合实际的防腐措施。该平台在海上作业近四年进坞修理,经观测防腐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8.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次定量调查。分别对18种环境因子和68个优势种和习见种所做的聚类分析显示了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与邻近海域的某些差异,并联系沉积环境将所研究海域划分为四个区:黄河口水下三角洲、莱州湾、渤海中部和渤海湾东部。对大型底栖动物与沉积速率的关系也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9.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1998年 9月和 1999年 4月分别对渤海 2 0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两个航次的调查取样。整个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次级生产力平均值为 6 .4 9g(AFDW) /(m2 · a) ,其中渤海海峡以东海域较高 ,为 12 .5 9g(AFDW) /(m2· a) ;渤海中部为 4 .4 6 g(AFDW) /(m2· a)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 P/B为 0 .82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流塑状淤泥中顶管施工井预留洞口沉井施工的工程实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了该施工方法的优缺点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