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6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540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397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1331篇
海洋学   29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86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7篇
  198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194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近10年夏播向日葵试验资料,分析了夏播向日葵播种和生育期的热量、水分、光照条件对向日葵生长的利弊影响.  相似文献   
992.
通过研究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和青海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12种植物在不同升温条件下的碳同位素测试结果,讨论升温处理及其造成的轻微炭化对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升温处理对多数植物样品的碳同位素组成没有强烈影响,但也可能导致部分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变重(尤其是当样品发生轻微炭化时),其分馏程度会因物种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993.
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是一种具有穿透能力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其在多种景观条件下的厚风化覆盖区及外来运积物覆盖区寻找隐伏矿具有良好的效果.文章简要介绍了该方法的关键技术、适应范围.应用该方法已取得的找矿成效表明,其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4.
植物中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植物生态系统中汞的环境过程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植物中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进展,包括汞对植物的生物毒性、植物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转化、植物大气间汞的交换过程及其研究方法,以及植被在生态系统间汞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简要介绍今后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995.
鸟兰陵格     
  相似文献   
996.
1997年 1月至 1 998年 6月在郑州水分试验场进行了小麦田覆盖期、覆盖量和土壤水分处理试验 .结果表明 ,覆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墒增产措施 .不同覆盖期、不同覆盖量和不同土壤水分对小麦干物重、叶面积、蒸腾强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覆盖期、覆盖量和土壤水分含量的最佳结合点为 :冬前小麦停止生长之日、55%~ 70 %土壤相对湿度、450 0~ 60 0 0 kg/ hm2覆盖量 .在此状况下 ,产量可增加 1 8.5%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2 2 .1 % .  相似文献   
997.
应用SPAC系统水分循环原理,建立了适合玉米生育的水分利用子模式;利用该模式模拟分析了辽宁省海城市、昌图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3地区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农田蒸发和蒸腾过程,并结合作物生物学特性建立了水分胁迫对作物生物过程的影响函数。经计算,该模式模拟结果(除个别期次外)的相对误差范围海城为0.13%~34.9%,昌图为0.44%~32.5%,阜新为2.6%~26.1%。  相似文献   
998.
报道延长植物群-晚三叠世北方型植物群在塔里木的发现,结合塔里木中三叠世和吐鲁番晚三叠世以及两地早、中侏罗世均产化北方型植物群的证据,阐明我国南北晚三叠世植物分区的西端界线仍应划在昆仑山而不是天山。  相似文献   
999.
报道延长植物群——晚三叠世北方型植物群在塔里木的发现 ,结合塔里木中三叠世和吐鲁番晚三叠世以及两地早、中侏罗世均产北方型植物群的证据 ,阐明我国南北晚三叠世植物分区的西端界线仍应划在昆仑山而不是天山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植物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淋失的影响及岩溶效应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低含量有机碳的岩溶土壤(SOC, 0.89%)为媒介,每150g上添加松针、梧桐叶粉各 7.5g,15g,4个试验土柱号分别为SCC3,SCC5;SBC3,SBC5,接种岩溶土壤微生物群落后,于 恒温室内进行培养淋溶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淋溶液的电导值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及性质 的影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淋失总量SCC3为540.7mg,SCC5为1522.9mg;SBC3为 383.2mg,SBC5为563.5mg。同时,土壤环境中Ca+的释放总量SCC3为145.7mg,SCC5为 288.7mg; SBC3为170.0mg,SBC5为167.9mg。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5。下伏碳酸 盐岩的溶蚀量排序为SCC5>SBC3>SCC3>SBC5,表明两种不同植物凋落物经微生物分 解,产生不同质和量的DOC,并导致土壤环境中 Ca+释放的差异和不同的岩溶效应。从而初步揭示不同有机碳分解导致DOC淋失的差异性,以及DOC对岩溶动力系统的驱动。这与A.Heyes和T.R.Moore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