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6篇
  免费   1365篇
  国内免费   3067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9333篇
海洋学   18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79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316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94篇
  1993年   262篇
  1992年   292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1948年   6篇
  1946年   5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催化极谱法测定岩矿样品中痕量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锦明 《地质实验室》1998,14(4):241-241,286
  相似文献   
992.
信宜地区的蛇纹岩呈团快状、透镜状产于晋宁期和海西期混合片麻状花岗岩中。蛇纹岩与镁橄榄石岩、滑石片岩紧密共生,一部分蛇纹央可作为蛇纹石质玉石(南方玉)。经过蛇蚊岩的组合特征、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质分析研究认为,信宜地区的蛇纹岩不是由火成超基性岩蚀变性而来,而由富镁碳酸盐岩经过接触交代作用形成镁橄榄石岩,再经蚀变形成蛇纹岩。  相似文献   
993.
金强 《地球科学进展》1998,13(6):542-546
我国裂谷盆地生油层中常有火山岩发育。在研究它们共生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和模拟实验等手段探索埋藏成岩期火山矿物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初步成果表明,一些火山矿物对有机质生烃具有催化和加氢作用,可以使生油岩在较低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生成较多的油气。但是不同火山矿物对油气生成的催化加氢效果及其动力学特征、这种成因类型的油气识别方法、成藏模式等,还需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对于丰富油气成因理论、提供新的找油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在系统回顾地幔岩包体的研究简史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地幔岩包体今后的研究对策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地幔岩包体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重视地幔岩包体形成演化过程中压力(p)、温度(T)、环境(E)和时代(t)的综合制约作用,定量模拟地幔岩包体的形成过程,最终建立地幔岩包体形成演化的pTEt模式。  相似文献   
995.
青藏北部板内火山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源区特征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邓万明  孙宏娟 《地学前缘》1998,5(4):307-317
藏北新生代火山岩以钾质熔岩为主,以LREE和Sr,Ba,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为特征。区内火山岩的Sr,Nd和Pb同位素成分在时、空及组成分布上存在规律性变化,即从早期的夏威夷岩(始新世)向中期的中性钾质熔岩(晚中新世)到最晚期的酸性次火山岩(上新世以后),有N(87Sr)/N(86Sr)比值、N(206Pb)/N(204Pb)比值递增和N(143Nd)/N(144Nd)比值递减的趋势。大量的Sr,Nd和Pb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藏北新生代火山岩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源区:软流圈地幔,EMⅡ型富集地幔,伴生的少量酸性熔岩则可能是陆壳重熔的产物。各岩浆源随着时代的变新有向上迁移的现象。其中钾质熔岩的所谓EMⅡ型富集地幔源是本区特有的“壳幔过渡带”或者称“壳幔混合层”。在青藏及邻区,该层厚度达到20~30k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厚的地区。藏北新生代火山岩是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石圈的缩短、加厚及快速拆沉等岩石圈构造演化必然结果,也是深部地质作用的反映,可能具有板内地幔柱、板内初始裂谷、板内俯冲等多种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96.
骆耀南 《地球化学》1981,(1):66-73,i004
Recently, the Xin Jie layered intrusive body has been recognized in the Trap Province of SW China,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igneous cumulate cycles. It shows considerable similarities with the Hong Ge titanmagnetitebearing layered intrusive body in petrography and mineralization although the ore beddings near the footwall are much higher in the grade of chromium and platinum.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u Ku Intrusive Crowd, to which the Hong Ge and Xin Jie intrusives belong, in the Trap Province of SW China is probably formed in;such an environment as Palaeozoic An Ning River rift.  相似文献   
997.
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熔离铜-镍矿床和岩浆铬铁矿矿床成岩成矿作用中铂族元素地球化学性状的研究,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但与中-酸性岩有关的夕卡岩型和热液型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中铂族元素的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却很少。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北秦岭造山带变质基底杂岩中变质基性岩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秦岭岩群中的变质基性岩应为古元古代晚期侵位的基性岩墙,其化学成分相当于大陆裂谷或板内拉斑玄武岩,代表了吕梁事件的产物,形成于元古宙大陆地壳拉张构造背景的早期阶段,是秦岭造山带中元古代大陆裂谷小洋盆并存构造体制演化阶段的早期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999.
膨胀岩(土)病害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现象。文章通过对广西军体校膨胀岩山体滑坡的整治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其成因机理,提出对整治设计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00.
张寿常 《地质论评》1946,11(Z3):371-372
关于由一岩面之假倾斜,而求其真倾斜之方法,已有多种,分见于各构造地质书中,查其所采用之方法,总不外几何方法(Geometrical method)与图解方法(Graphic method)两种,斯二种方法虽在手续方面有繁简之别,然其所得结果皆具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