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420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为了定量研究碳酸盐岩压实量,通过对大巴山断褶带下三叠统野外露头鲕粒灰岩样品,以及其中的鲕粒形态的观察与研究,认为样品中鲕粒的碟状形态是压实(压应力)作用所形成的,而且鲕粒的这种碟状形态是确认鲕粒灰岩压实作用最直观、最可靠的依据。探讨了不同成因的异形鲕粒的鉴别方法,提出了用压实变形的鲕粒来定量评价压实量的方法。考虑到鲕粒在开始变形以前还会存在一定的压实,样品中的鲕粒灰岩的最小压实量可达41.7%。  相似文献   
522.
莺歌海盆地经过多年的投入已经从浅层常温常压勘探逐渐向中深层高温高压勘探发展.2015年在莺歌海盆地LD10区中深层钻探W1、W2两口井证实目的层为优质含气砂岩.但是受高温高压影响,严重制约了钻井工程中的测试需求,两口井在目的层段均未测到声波时差测井曲线.这就导致无法通过井震标定来准确的获取时深关系,高温高压情况下目的层含气砂体对应的地震响应是波峰还是波谷存在争议.宏观上对LD10区速度展布规律研究发现,LD10区的电阻率、地层速度及压力均与泥岩欠压实有关系,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电阻率曲线拟合声波曲线的技术路线.分别利用电阻率曲线拟合W1、W2井目的层段的声波时差曲线进行井震标定,结果显示曲线的拼接段合理且井震匹配程度高.证实受高温高压影响,气层顶面为波峰地震响应,与传统含气砂体低速低密表现为波谷的特征完全不同.成果为LD10区进一步的钻井提供指导,后续的实钻井也不断证实应用电阻率曲线拟合声波曲线方法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523.
成岩作用是影响砂岩声波速度的地质因素之一,定量表征压实和胶结作用的砂岩声波速度岩石物理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意义.选取视压实率和视胶结率定量表征砂岩成岩作用,通过建立视压实率与颗粒配位数的关系将压实作用的影响引入修正的定量表征胶结作用的CCT模型,最终建立了一种能够定量表征压实和胶结作用对砂岩声波速度影响的岩石物理模型.理论考察发现,随胶结率的增大,岩石声波速度首先迅速增大,随后趋于稳定;随视压实率增大,岩石声波速度同样逐渐增大,当胶结率较大时声波速度变化更为明显.为了验证该声波速度模型,分别对人造砂岩和天然样品进行了声波速度实验观测,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趋势吻合良好.该模型易于使用,能够为应用地震和测井资料识别有利储层、定量评价孔隙度以及开展横波速度预测等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24.
工业界计算孔隙压力系数普遍应用的Eaton和Fillippone方法都需要构建能够准确表征低速层的层速度模型,层速度模型精度及效率成为制约孔隙压力预测的关键参数,但目前工业界层速度建模的精度及效率很难满足孔隙压力预测的要求.本文由正常压实情况下的背景速度场出发,基于时距曲线公式及角道集抽取公式,创新推导了以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剩余曲率为自变量的孔隙压力系数计算公式,该公式完全由去噪后的地震数据进行驱动,不需要构建层速度模型,该方法大幅提高了计算孔隙压力系数的效率.由模型测试及实际数据应用证明,利用本文提出方法进行孔隙压力预测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测孔隙压力精度,还可以有效提高预测孔隙压力效率.  相似文献   
525.
振动钻探或沉管/压实机械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缺乏频率比、阻尼比对振动沉管机械功率影响的系统研究,施工中有时会出现功率异常增大,其驱动功率如何计算仍然困扰着工程设计人员。本文通过阻尼耗散功率法,来分析计算惯性和非惯性激励振动机械的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问题。结果显示,大阻尼(0.5< ζ <1)全频率范围的一般情况,惯性激励系统耗散功率近似与激振力角频率平方成正比,仅在小阻尼(阻尼比 ζ <0.5)共振区,功率与激振力幅值的平方成正比,与阻尼成反比,正是小阻尼易引起功率异常增大;非惯性激励机械在有阻尼共振区附近工作才能吸收足够的功率。振动沉管机械设计时不仅要满足系统的平均功率的需求,还要校验最大瞬时功率需求。  相似文献   
526.
构造生烃     
生烃是岩石中所含的有机质产生流体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岩石有机质化学反应存在两种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随着埋深加大,烃源岩越来越致密,岩石的化学反应逐渐由开放系统转变为封闭系统。目前的生烃理论仅仅是开放系统下烃源岩成熟与生烃理论,烃源岩成熟与生烃是不匹配的。封闭系统下烃源岩成熟与生烃是不匹配的,烃源岩成熟但不生烃,而是形成另外一种成熟的固体有机质。大多数情况是烃源岩为半封闭系统,烃源岩处于欠生烃状态。构造运动形成的断层和裂隙将烃源岩与疏导层沟通,烃源岩迅速由封闭、半封闭系统转变为开放系统。这种生烃系统的转变形成短时间内过量生烃,笔者将这种生烃作用命名为构造生烃,意味着构造运动期即为主生烃期,伴随着多次构造运动可以形成多个幕式生烃高峰。构造生烃理论开拓两个极其重要的勘探领域:第一,新构造勘探。以往认为已经过了生、排烃期的构造得以解放,如渤海湾郯庐断裂带第四纪圈闭不是过了主生烃期,而是正处于构造生烃的过生烃高峰期。以PL19-3为代表的油气运聚强度只有构造生烃能够解释;第二,超深勘探,特别是天然气勘探。深层勘探的下限将大大延伸,生烃门限,特别是生气门限将大大加深,仅生烃而言万米都不是天然气勘探的极限。  相似文献   
527.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恒速压汞、流体包裹体和X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结构和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储层致密化过程和物性演化。结果表明:平湖组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以细-中粒结构为主,分选性中到好;孔隙类型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半径主要集中于130~190μm,喉道半径主要集中于0.2~10μm;埋藏压实是导致平湖组储层低渗-特低渗的主因,埋深、粒度及泥质决定了压实作用的强弱,而后期次生溶蚀及胶结作用的差异加剧了储层的非均值性。中成岩A期平湖组储层次生溶蚀规模受限于流体环境,细粒沉积不利于后期溶蚀是造成储层致密化的主因;进入中成岩B期,成岩环境呈碱性且逐渐封闭,大量含铁碳酸盐、呈丝状或弯曲片状伊利石等富集堵塞喉道,致使储层大规模致密。  相似文献   
528.
采用电镜扫描仪(SEM)对三轴剪切前后压实黄土样在水平面和竖直面进行微观结构观察,从剪切前后孔隙排列、孔隙形态、孔隙尺度变化特征3方面分析宏观强度试验的微观本质。试验结果表明:剪切前后概率嫡均在1附近,不同围压下剪切后土颗粒间孔隙排列无序,对宏观强度影响很小。不同围压下剪切后土样的平均形状系数和周长面积分维值均呈下降趋势,孔隙形态的变化对压实黄土强度不同的贡献较大,且土颗粒的团粒化程度与土样强度正相关;孔隙比的变化趋势与压实黄土强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孔隙尺度的变化是压实黄土强度变化的控制因素。因此剪切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能较好地解释宏观试验现象。  相似文献   
529.
为研究压实度对脱硫石膏动强度与动孔压特性影响,对压实度为0.85、0.90和0.95三组脱硫石膏进行等压固结不排水振动三轴试验,试验围压为100 kPa、200 kPa和400 kPa。结果表明:随压实度增大,脱硫石膏颗粒间作用力愈强,颗粒联结骨架越不容易破坏,脱硫石膏动强度越大,动孔压增长越慢;试验压实度范围下,脱硫石膏动剪应力比和动内摩擦角均与压实度呈线性相关;试验用脱硫石膏可分类定名为低液限粉土,其动强度曲线和动孔压发展模式均与常规粉土类似,分别可通过幂函数和对数函数表征,经F值试验法检验,其统计回归显著性水平均为"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