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地震资料解释一个地区时综合使用地震和地质资料非常重要。作者在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的构造解释中,首先,利用野外观察到的地质构造现象, 建立地质露头模型;然后根据典型露头照片所示的构造特征对断层进行组合和构造解释;进而结合地震剖面特征分析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特征。通过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的研究,推断出研究区内的走滑断层为油气的主控因素,走滑断层发育地区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带,同时对黄沙坨和欧利坨子油田的构造样式以及和油气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mprehensively interpret areal seismic data with geological data in a research area. For the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s in the middle depression of the eastern basin of Liaohe oilfield, we first analyze and study geological phenomena on outcrop pictures collected in the field and establish geological outcrop models. Second, we make fault an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s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utcrop pictures. Third, we analyze the migration, accumulation, and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us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profiles. By geologic and geophysical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it is inferred that, in the research area, the dominant factor controlling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s strike-slip faults. Structural mode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oil and gas in the Huangshatuo and Oulituozi oil fields are also analyzed and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3.
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层序的概念应用于陆相湖盆,通过地震,测井相识别及岩心观察,在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识别出一个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一个盆内角度不整合和四个局部不整合。据此针分出该区的巨层序、超层序以及目的层的层序同以及其所包括的体系域;阐述了该区层序地层格架包括一个巨层序,二个超层序,主要目的层古近系(下第三系)的东营组及沙河街组包括四个层序。对认识该区的油气分布及生、储、盖组合关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芯和钻测井资料,以地质相、测井相分析为基础,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山口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在研究层段识别出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滑塌浊积扇等亚相和微相。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青山口组地层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工作,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并按识别出的5个中期旋回,详细分析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强调这5个中期旋回中上升半旋回低水位期浊积扇和下降半旋回高水位期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是研究区青山口组有利的储集岩相带,其中浊积扇沉积是该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体。根据生油岩及储油岩叠置组合关系,指出海坨子地区东南部浊积扇发育区是青山口组有利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15.
最近50a来莱州湾西—南部潮流动力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9、1984、2002年测量的海图,基于二维浅水方程分别构建了3个年份的莱州湾潮流场模型,研究了最近50a来莱州湾西—南部潮流动力演变规律,揭示黄河河口沙嘴形成演变对莱州湾西—南部潮流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最近50a中在沙嘴外围一直存在弧形高流速带,在弧形高流速带外围又有潮流剪切锋,潮流剪切锋包括内涨外退式和内退外涨式两类。随着河口沙嘴的不断向海延伸,莱州湾西—南海域的等潮位线呈以沙嘴为中心的辐射式格局;弧形高流速带整体向外海移动,其范围和流速也随之不断增大;剪切锋历时变长、间隔时间变短、南北跨度变大;但弧形高流速带和潮流剪切锋始终位于青坨子以北海域。对照同期海岸地貌演变,在弧形高流速带、潮流剪切锋等共同作用下,大部分黄河入海泥沙的输运路径和沉降范围仅限于青坨子以北,导致海岸地貌以此为界呈现显著的差异性演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辽东湾温坨子地区冬夏两季大气扩散试验资料,采用风场诊断模式,对拟建核电站厂区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以为评估该地区拟建核电站的大气污染扩散状况提供基本参数与依据。结果表明:冬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3种形式:1) 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 偏北风型的风场;3) 厂址附近位于高低压中心之间,或整个区域是一均压场, 这时系统风弱,局地风 (包括山谷风及海陆风) 明显,整个区域地面风场比较混乱。夏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4种形式:1) 受季风控制,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 系统风较弱,呈海陆风型的风场;3) 锋前低压控制,产生切变型的风场;4) 受季风控制,呈偏北风型的风场。  相似文献   
17.
辽东湾温坨子地区冬季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辽东湾温坨子地区大气扩散试验资料,采用风场诊断模式,对拟建核电站厂区冬季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3种形式:(1)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偏北风型的风场;(3)厂址附近位于高低压中心之间,或整个区域是一均压场,这时系统风弱,局地风(包括山谷风及海陆风)明显,整个区域地面风场比较混乱。夏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4种形式:(1)受季风控制,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系统风较弱,呈海陆风型的风场;(3)锋前低压控制,产生切变型的风场;(4)受季风控制呈偏北风型的风场。  相似文献   
18.
海坨子油田属于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其开发实践表明:微裂缝为流体渗流的主要通道,能否准确描述储层中裂缝分布形态,直接关系到油藏开发效果。本文以钻井取心资料、成像测井资料及铸体薄片分析资料为基础,对海坨子油田储层中微裂缝的形成机理、形态及产状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裂缝描述的详细参数,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该类型油藏微裂缝系统描述及有效识别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利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了海坨子油田海21-4试验区微裂缝的分布DFN模型,预测了裂缝的分布密度、分布方位及裂缝大小,为油藏数值模拟双重介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