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陈希泉  周涛发  王彪  刘鑫  彭康 《岩石学报》2023,(10):3121-3138
武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内典型的层控-接触带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铜资源量达到大型,此外还共生硒、碲、钴、镓、铊等关键金属矿产,具备良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前景,但矿床中关键金属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等研究尚未开展。本文以武山铜矿床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矿床南矿带接触带矽卡岩型矿体3条勘探线(W3-2、S4-2、N6-1)、北矿带层控硫化物型矿体3条勘探线(E9-2、E2-1、W4-1)和层控矽卡岩型矿体1条勘探线(E7-3)代表性岩矿石样品。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合全岩地球化学和矿物原位LA-ICP-MS分析,查明了矿床中硒、碲、钴等关键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与赋存状态,初步探讨了硒、碲、钴的迁移沉淀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中伴生硒、碲、钴的估算资源量分别为5513t、611t和9597t,均达到大-中型规模;武山矿床是成矿带内硒含量最高、潜在资源量最大的矿床。北矿带矿体中Se、Te、Co含量明显高于南矿带,北矿带中部成矿中心向东西远端,矿体中Se、Te、Co含量规律性增高。矿石中Se、Te、Co含量与S含量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矿石中硫化物的含量是关键金属含量主要控制指标;Se和Co富集于含铜黄铁矿矿石、含铜白云岩矿石、含铜矽卡岩矿石(高硫)中;Te富集于含铜黄铁矿矿石和含铜白云岩矿石中。矿床中硒、碲主要以独立矿物和硫化物中类质同象替换两种赋存形式,钴则主要以Co^(2+)类质同象形式进入黄铁矿矿物晶格。矿床中硒、碲随着成矿流体温度降低、硫逸度升高、氧逸度降低、pH值升高逐渐沉淀富集;钴主要随着硫化物的沉淀富集在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12.
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构造背景与发震构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遥感、余震分布、现场考察等各种手段证实瑞昌北部存在一组至少切穿上地壳的北北西向断裂--武山隐伏断裂,并认为九江-瑞昌地震是北东向瑞昌-武宁断裂与武山隐伏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更具体地说,主震由瑞昌-武宁断裂控制,余震受武山隐伏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13.
钟良水 《江西地质》1997,11(1):52-59
文中概述了江西九瑞武山铜金矿床(体)地质特征,建立了块状硫化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铜金矿床(体)综合信息找矿模式;运用数学地质方法着重分析研究了武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的空间变化规律,介绍了矿床(体)立体定量预测及靶区优选的找矿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江西武山铜矿床北矿带层状高岭土成因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彬  许碧燕 《现代地质》1995,9(4):495-500
江西武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矿床北矿带矿体顶板广泛分布着层状高岭土,前人认为该层状高岭土为火山岩蚀变产物,从而得出该矿床为火山成因。本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镜下观察,以及稀土元素分析和同位素年龄测定,认为该层状高岭土为主岩体花岗间长斑岩顺层侵入的一个岩枝蚀变的产物,因此,该矿床是在正常沉积基础之上由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5.
武山铜矿SN矿带均以碳酸盐岩类岩层为主要充水岩层,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钻孔揭露见有溶洞、溶蚀裂隙、溶孔、溶蚀破碎带。各地段岩溶发育程度具不均一性,其含水层渗透性差别也很大。因此,深入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对于矿坑涌水量计算中参数选择至关重要。论文在充分收集矿区勘探资料、生产矿井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钻孔揭露的溶洞数量、线溶洞率与地层岩性、矿床周边形态、构造、高程之间关系的研究,总结了区内岩溶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发育规律。并从区内岩石的物质基础、构造条件、水化学特征、水的循环交替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区内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为矿床深部疏干条件下涌水量预测评价的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及选取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于桑  郑钦元  向武  曾键年  万翔 《世界地质》2015,34(3):800-806
选用具有极强吸附能力,并做纯化处理的高泡聚氨脂泡塑和碳棒组装成的提取器,用1 L纯水作为提取剂,采用低电压(9 V)偶极地电提取方法在江西武山铜矿区开展了地电化学技术寻找隐伏矿体可行性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隐伏铜矿体上方出现明显的Cu、Pb、Zn电化学异常,异常出现的位置与矿区已知矿化体出现的地质部位比较吻合,表明该方法针对本地区深部矿体指示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7.
正5月25日,"娘娘山号"高铁专列在灵宝西站徐徐停下,700余名游客来到了"中国金城"——灵宝市。这是小秦岭国家级地质公园开园以来,迎来的首个旅游专列。"娘娘山号"高铁旅游专列由灵宝市人民政府和洛阳铁鑫等多家旅行社联合组织实施,是灵宝市大旅游战略的一次重要行动。当日13时,700余名游客乘坐10余辆旅游大巴到达小秦岭地质公园娘娘山景区,开始了娘  相似文献   
18.
岩溶塌陷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由多种因素和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岩溶发育是产生岩溶塌陷的基础,覆盖层中土洞的形成是产生岩溶塌陷的前提条件,大量集中开采(抽排)地下水诱发强烈的潜蚀和掏空作用是造成岩溶塌陷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江西武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叠加复合矿床之一。文章选取武山铜矿床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研和室内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识别出层状硫化物型、层状矽卡岩型和接触交代矽卡岩型三类矿体,及相对应的3种类型矿石。3类矿石在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分别显示出原生沉积、叠加改造和岩浆热液成因特征。选择代表性脉石矿物和矿石矿物进行矿物化学研究,认为石榴子石是岩浆期后热液渗滤交代作用的产物,层状矽卡岩中石榴子石相对富Fe,而接触交代矽卡岩中石榴子石相对富Al;矿区内存在2类黄铁矿,即胶状黄铁矿和粒状黄铁矿,分别对应原生沉积成因和岩浆热液交代成因;磁铁矿是与矽卡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层状矽卡岩中磁铁矿相对富Mg O和Mn O,贫Al2O3,受地层影响明显,而接触交代矽卡岩中磁铁矿相对富Al2O3,贫Mg O和Mn O,受岩浆岩影响明显。武山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原生沉积作用、岩浆热液交代作用及叠加改造作用等复杂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排除模拟采样的影响,对武山气氡的脱气装置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比脱气装置改进前后产出的数据,改进后的资料数据明显好于改进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