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51.
老采区地表新建建筑物附加应力影响深度是造成老采区"活化"即地表出现残余移动变形的主要因素和研究热点。目前工程建设中计算老采区地表建筑物附加应力影响深度的方法采用的基于弹性半无限空间模型的Boussinesq解未能考虑到老采区上覆岩层的分层特性。本文基于状态空间理论和传递矩阵法提出了一种判别老采区是否会"活化"并造成地基不稳定的新方法。通过实例计算与传统解法及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老采区上覆土层的分层性对地表新建建筑物附加应力影响深度有一定影响,在工程中应当予以重视,新判别方法相对传统方法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52.
利用地震、测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在后期构造影响去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去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因素,对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通过沉积正演模拟,分析了古地貌对珠江组沉积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钻井井深校正后的目标层顶底构造面求取地层真厚度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更简便,井震结合后恢复的结果更准确;分不同岩性恢复压实能够更准确地恢复目标层的原始地层厚度。研究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表现为东北及东部高,西南及南部低,整体上起伏平缓,古地貌的微型起伏特征控制着珠江组浪控辫状河三角洲的微相分布。当古地貌参数与实际恢复结果一致时,沉积过程模拟的岩性类型平面展布能够较好地与沉积地层相匹配。  相似文献   
453.
李作勤 《岩土力学》1979,1(2):81-94
土力学是一门应用技术科学,试验研究对本学科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往往一个新的土力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与试验实践是分不开的,而且往往是与新的试验设备的出现和新的试验方法的实施相关联的.在研究土体的应力~应变和时间关系(本构关系式)、土的破坏条件与强度实质问题、土的长期强度和残余强度、地基在各种变形条件下的沉陷理论等问题中,由于作为地质介质的土,是由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复杂体系,是历史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454.
为研究不同加固方式对钢筋混凝土(RC)圆截面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普通RC桥墩以及分别采用钢套管、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体外预应力筋进行加固的桥墩数值分析模型,对模型输入远断层地震动,进行增量动力分析。以墩顶峰值位移角与震后残余位移角为指标,对比分析了桥墩加固前后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采用钢套管、体外预应力筋和CFRP加固后,RC桥墩的峰值位移与震后残余位移均减小,钢套管加固方式对桥墩峰值位移的降低幅度最大,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方式对抑制桥墩震后残余位移的效果最好;随着剪跨比的增大,3种加固方式对桥墩在地震动作用下位移响应的抑制作用均逐步减小;随着轴压比的增大,3种加固方式对RC桥墩峰值位移的抑制作用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455.
以一座典型高速铁路五跨简支梁桥为例,建立了精细化高速铁路桥梁-轨道系统有限元模型。针对不同类型频谱特性选取了近场脉冲型、近场无脉冲型、远场长周期型和普通型地震动。输入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动,对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响应分析,探究不同频谱特性地震动对轨道残余变形的影响规律及变形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地震动对轨道残余变形的影响程度不同,轨道结构对近场脉冲型地震动的作用最为敏感;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轨道横向残余变形规律相似,均表现为全桥中间部分变形最大;每跨桥梁跨中竖向残余变形远大于桥墩(桥台)位置竖向残余变形;梁缝位置为轨道薄弱部分,轨距残余变形在每跨桥梁梁体连接处有明显尖刺状的突变。当PGA>0.2 g时,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的轨道变形均随着PGA的增大而增大;当PGA=0.38 g时,桥梁已经进入塑性状态,地震动类型对于轨道残余变形的影响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456.
李良碧 《海洋工程》2009,27(2):46-53
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FPSO)经历满载和卸载,油船试验和多变的波浪载荷.此时结构中较高的初始残余应力常常已被释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类结构疲劳强度估算准确性.应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FPSO典型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释放,并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对结构在变幅循环载荷下的残余应力释放进行研究,得到相关的残余应力释放预报公式.从而为提高FPSO在实际载况下疲劳强度估算准确性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457.
为了探究含水率与围压变化对高温冻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以新疆伊犁河谷高温冻结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黄土的矿物成分、物理性质,以及不同含水率和围压条件下冻土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伊犁黄土的粉粒与黏粒粒组含量占比较高,对冻融作用的反应敏感。低含水率时表现为应变软化现象,破坏形态以脆性剪切破坏为主,饱和含水率时表现为应变硬化现象,破坏形态以塑性鼓胀变形破坏为主,软化系数随含水率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含水率增大,峰残内摩擦角逐渐降低,峰残黏聚力逐渐增大,变形模量逐渐增大。随着围压增大,弹性模量和损伤演化特征参数均逐渐降低,引入的损伤力学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高温冻土在不同含水率和围压影响下的应力应变全过程。研究成果可为伊犁河谷冻融滑坡成灾机理研究提供力学参数与理论依据支撑。  相似文献   
458.
通过对榆树林油田压汞资料的分析,发现该油田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大部分与中高渗透油层的特征相似,其相对分选系数和结构系数随着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结构特征参数和孔喉平均半径随着渗透率的降低而减小。在毛管压力曲线上,其排驱压力高,孔喉细小。由于油层的低孔、低渗特性,油、水在孔隙介质中流动,呈现了非线性渗流特征,而且随着孔隙半径和渗透率降低,非线性渗流特征越来越明显。油水两相共同渗流时,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以及共渗点饱和度均较高,而两相渗流范围较小,残余油下水相渗透率较低,最终驱油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459.
以西非某集装箱码头轨道桩基优化设计为工程实例,分别采用现行中国规范方法和单桩竖向抗压刚度方法估算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位移,对比分析和试桩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单桩竖向抗压刚度方法可以简捷地评估在工作荷载下的桩顶沉降、规定试验荷载下的最大沉降、经历最大加载后卸载的桩顶残余沉降等,满足国际专业标准中桩基沉降控制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60.
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制的DSZ-Ⅰ型电磁振动三轴仪对大连临空产业园工程场地的土样(浅层砂和深层砂)进行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两种砂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动力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都随着动应力比和围压的提高而增大,动应力比和围压的影响对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的影响规律是一样的;残余体应变随着固结比的提高而减小,而残余剪应变随着固结比的提高而增大,残余体应变的固结比对于试验结果与拟合结果的影响较大,而残余剪应变固结比对于试验结果与拟合结果的影响较小;残余体应变和残余剪应变的Cvr与动应变幅值较好满足线性关系,离散性非常小,而Cdr/S21与动应变幅值关系的离散性则比较大。并给出了地基震陷分析所需的沈珠江模型参数。研究成果可为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抗震设计和地基震陷变形分析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其它类似填海造地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