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46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熔体在岩石形变中的作用综述:来自实验岩石学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岩石学的研究表明,岩石中熔体的出现,可诱发断层作用,加强碎裂流动,位错蠕变和扩散蠕变作用。在给定的条件下,上述四种机制在部分熔融岩石中都会起作用,但只有那种能产生最快应变速率的机制占主导地位。而应变速率与岩石中熔体的百分数有关,因此,当熔体的百分数不同时,占主导地位的变形机制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2.
本文介绍了La/Sm-La图解的由来。指出在运用此图解解释地质问题时必须考虑:①由分离矿物相组成、相对量比关系及矿物/熔体分配系数所决定的总分配系数大小;②同化混染作用存在与否及其对溶体成分的影响程度。事实说明,有些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岩石在此图解上有可能呈斜线或投点分散。  相似文献   
173.
玄武岩斑晶中熔体包裹体成分特征可以推断玄武岩源区物质组成,反映岩浆形成演化过程。利用LA—ICPMS对四合屯义县组玄武岩橄榄石、单斜辉石斑晶中单个熔体包裹体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橄榄石、单斜辉石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在主、微量元素含量上表现出了比全岩更大的变化范围,但微量元素分配特征总体和全岩一致。单斜辉石斑晶中包裹体的CaO含量、CaO/Al2O3比值和Cr2O3含量随着单斜辉石Mg#值的降低而降低,反映了单斜辉石结晶分离的影响,Al2O3与Sr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则记录了斜长石结晶分离作用的影响,MgO—Ni和MgO—CaO/Al2O3的变化则反映了橄榄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包裹体元素组成变化总体受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作用控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四合屯玄武岩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上的壳源组分特征可能部分地继承自原岩(即橄榄岩+榴辉岩部分熔融体反应形成的(橄榄)辉石岩),而不是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地壳岩石混染的结果。高Mg#值单斜辉石斑晶中少量高Mg馆、高Si含量,低CaO、TiO2、Al2O3和微量元素含量的熔体包裹体反映玄武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了S1质岩石的混染,这与义县组玄武岩下伏地层为长城系大红裕组石英岩、石英砂岩的地质特征一致。因此,高Fo橄榄石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比采用向全岩中简单添加橄榄石方式计算出的原始熔体可能更能真实反映原始熔体组成。  相似文献   
174.
坡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的北山地区,主要由坡一、坡三、坡七和坡十等十几个侵入体组成,已发现坡一和坡十岩体赋存大型Cu-Ni硫化物矿床,目前对坡北含矿岩体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坡一岩体各类岩石的矿物、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坡北岩体橄榄石Fo值范围为83.17~90.2,斜方辉石主要为古铜辉石,单斜辉石主要为普通辉石和透辉石;铬尖晶石Cr#和Mg#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45~0.69和0.11~0.41,具有由富铝、富镁向富铬、富铁方向演化的趋势。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Nb、Ta和Ti负异常,Pb正异常。岩体主量元素变化特征主要受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分离结晶/堆晶作用控制。模拟计算表明,岩体母岩浆MgO含量为16.09%,FeO含量为10.38%,岩浆结晶温度为1 331~1 411℃,为高温苦橄质岩浆。坡北岩体是早期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在塔里木地幔柱作用下发生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5.
黑山铜镍硫化物含矿岩体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北山褶皱带东部,对该岩体的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造山带型铜镍硫化物的成矿作用。详细的野外基础地质特征表明黑山矿区仅出露单一的新元古代青白口系地层,无寒武纪地层出露。黑山含矿岩体由早期的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橄榄辉长苏长岩,以及稍晚期的辉长岩脉组成。黑山岩体位于黑山背斜南翼,其初始产状应为一水平或近水平的岩床状岩体,因后期褶皱作用,岩体发生了倾斜形成现今的产状。黑山岩体中橄榄石Fo值为80.5~87.0,其Ni含量为1070×10-6~3461×10-6。借助"MELTS"软件,我们进一步厘定了黑山母岩浆为高镁玄武岩浆 (12.81% MgO, 10.84% FeO, 430×10-6 Ni)。研究表明,黑山橄榄石的主要控制因素为:1)母岩浆的成分;2)后续新鲜岩浆的补充混合作用;3)硫化物熔离作用;4)晶间硅酸盐熔浆作用;5)橄榄石与硫化物之间发生的Fe-Ni交换。模拟计算表明,硫化物熔离与橄榄石结晶几乎同时发生,橄榄石与硫化物的最小质量比约为20:1。1号矿体及矿化体的橄榄石比4号矿体更富Mg和Ni,并且还呈现非常好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这些橄榄石与硫化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Fe-Ni交换,而与其发生Fe-Ni交换的硫化物更富Ni以及共生的岩浆更为原始。这很可能是因为黑山岩体形成于开放的岩浆通道系统,早期融离的硫化物与后续的新鲜的硫不饱和岩浆发生反应,使得该类硫化物含量减少但硫化物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增高从而形成1号矿体及矿化体。  相似文献   
176.
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新生代火山及其中地幔岩石捕虏体的研究工作就已展开,并相继取得了众多成果。刘若新等根据我国新生代玄武岩中地幔橄榄岩的平衡温度和压力计算结果,首先提出华北上地幔的古地温接近大洋地温并靠近裂谷地温,新生代华北岩石圈厚度为50~80km,动摇了以往对华北克拉通地台大地构造属性的传统认识,奠定了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的一块基石,如今关于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研究也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77.
高硅花岗岩(SiO2>74%)是许多大型花岗岩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弧岩浆作用过程中的地壳深熔作用和大陆地壳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冈底斯岩基羊八井地区发育一套高硅I型含石榴子石花岗岩,结晶时代为古新世早期(锆石U-Pb年龄为64.9±0.3Ma和64.1±0.3Ma)。该套花岗岩具有以下特征:(1)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O2和K2O,低MgO、MnO、CaO和P2O5,海鸥状REE分配模式,强烈的Eu负异常,富集K、Rb、Pb、Th和U,亏损Nb、Ti和P的特征,是高分异I型花岗岩;(2)发育岩浆型石榴子石,端元组分为铁铝榴石和锰铝榴石,富集HREE,亏损LREE,富集关键微量元素Sc、Y和Zn,归因于斜长石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3)熔体结构的改变和锆石的分离结晶导致了较低的Zr和Hf含量以及Zr/Hf比值;(4)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Nd同位素组成显示明显的富集特征(εHf(t)=-17.1~-11.7;εNd(t...  相似文献   
178.
构造片麻岩含义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片麻岩是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韧性变形带主要的构造岩类型之一,其内保留了大量岩石流变特征的重要信息,在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区广泛发育。构造片麻岩是由强烈塑性变形作用、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动力变质构造岩,是一种宏观上具有明显的强塑性流变特征而没有明显粒径减小的构造岩;在露头和手标本上以密集条带状构造和片麻状构造为特征,在微观上为典型三边平衡结构和复晶石英条带构造。熔体存在是控制影响构造片麻岩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变形机制为扩散蠕变和颗粒流动,使岩石整体产生巨大应变,而单个矿物晶体不产生变形。构造片麻岩带可以分为3种不同类型:同变质期的层状构造片麻岩带、退变质期的线性构造片麻岩带和网状构造片麻岩带。  相似文献   
179.
本实验在气体介质三轴高温流变仪上,采用怀安瓦窑口麻粒岩,在温度900~1200℃、围压300 MPa、应变速率10~(-4)~10~(-6)/s条件下,开展高温流变实验.实验样品麻粒岩由斜长石(52%)、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40%)、石英(3%)、磁铁矿和钛铁矿(5%)组成,矿物平均粒度为:斜长石294μm、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282μm、石英97μm、磁铁矿和钛铁矿109μm.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获得变形后样品的水含量约为0.17±0.05wt%.实验样品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降低而降低.基于力学数据,采用稳态流变方程,获得实验样品在900~1000℃时的应力指数为8.1~12.9,在1050~1150℃时的应力指数为4.8~5.8,平均值5.2.应力指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显微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在900℃时麻粒岩出现矿物压扁与定向拉长特征,样品以位错滑移和微破裂变形为主;在950~1000℃时,麻粒岩样品中颗粒边界变得圆滑,表现出位错攀移特征,辉石和磁铁矿边缘出现微量熔体;在1050~1200℃时麻粒岩出现部分熔融,而且随着温度和实验时间(应变)增加,熔体含量增加,熔体结晶出微粒斜长石、辉石和橄榄石,部分辉石通过固体反应生成橄榄石.颗粒边界熔体和矿物反应促进了扩散作用,导致位错攀移和熔体引起的扩散蠕变共同控制了麻粒岩的高温流变.  相似文献   
180.
上地幔中广泛存在低速高导层,对这些低速高导层成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地幔物质的组成、分布以及地幔动力学过程.目前,地球科学家把上地幔低速高导层的主要成因归结为水或熔体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和熔体在上地幔中的赋存状况、对地震波速的衰减作用以及对电导率的影响.最后本文评述了含水模型和含熔体模型,并对电导率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