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随着矿产资源不断开采,采空区塌陷问题日益严重,对矿区人民生活和矿区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开发监测管理系统对维护矿区人民生命安全和保护矿区环境有重要意义。目前现有的部分系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数据库中的数据更新不及时,存储的数据利用率不高;国土系统中各个部门存在大量孤立的系统,管理不方便。该系统选择C#作为开发语言,基于VisualStudio为开发平台,结合MS 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了塌陷地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动态监测、实时更新、项目管理、预测预警、统一管理、打印出图等功能,真正实现塌陷情况实时查询,监测数据实时更新,监管系统统一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系统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2.
杨乾坤 《北京测绘》2020,(1):100-103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分析并掌握济宁某矿区地面沉降的变化状况,选取具备高穿透植被能力的L波段的ALOS PALSAR数据,基于双轨D-InSAR技术对采煤塌陷进行动态监测,获取矿区的形变信息,并与水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为有效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3.
在分析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调查数据类型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建设基于GIS的综合业务数据信息平台,实现高效、无缝、多源、多尺度、多相时空的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及相关资料的集中有效管理和应用,实现多专题图数据多级缩放。表明信息技术可以有力支撑采煤沉陷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一种新型、实用的井下物探仪器--防爆低频电法透视仪的结构、原理及其配套的资料处理软件系统。该仪器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测量准确,能直实地反映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105.
通过现场实测和室内研究表明,采煤技术因素对底板突水的影响很大。如何防治底板突水,这里指出了一条改革采煤方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原子化方法对样品气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书恩  常诚 《岩矿测试》1991,10(1):21-24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中管壁、平台和探针原子化测量Cd、Pb、Mn、Co、Cu和Cr的吸收信号特征。结果表明,吸收信号形状由被测元素的性质、样品气化速率和原子蒸气扩散速率决定。对于同一元素,在选定仪器条件下,峰形主要由样品气化速率决定。而样品气化速率又与原子化表面的升温速率有关。三种原子化方法中,探针的升温速率最快,得到较窄的信号峰,平台的升温速率最慢,峰形较宽。在提高样品气化速率方面,探针原子化是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矿区水文地质研究进展及中长期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矿山防治水这两个互相矛盾又紧密联系的问题给传统的矿山水文地质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矿区未来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与保护以及采煤安全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选择长治盆地为重点研究区,从采动引起的覆岩移动入手,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相似材料模拟、综合物探、野外监测、现场注(压)水试验的方法,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研究了采煤引起含水层结构变异厚度及其渗透性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以长治盆地集中开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和野外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地下水流场三维动态模拟试验台,为研究含水层结构变异后的地下水循环机理和水资源重新分布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同时指出了我国矿山水文地质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矿山水文地质学科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相关分支学科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08.
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实地调查了神木县煤矿开采区地面塌陷现状,阐述了地面塌陷分布、发育特征及发育规模。共发现大面积地面塌陷30处。地面塌陷规模以中型为主,稳定性以较差为主,险情等级以小型为主,均为高强度采煤造成。单个塌陷区最大面积27.67 km2,煤炭开采强度与塌陷发育程度关系密切。论述了石圪台村、榆神路煤矿、蛇疙瘩村、榆家梁煤矿、后柳塔村、沙沟茆村等典型村镇地面塌陷特征。地面塌陷导致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15年4月30日,已经导致了48次1.5~3.3级的塌陷地震,诱发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井泉干涸与河流断流、水域面积萎缩,并进而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水平衡原理提出了采煤沉陷区的水量平衡控制方程,详细描述了采煤沉陷区积水与多个水文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在分布式水文模拟的基础上开发了物理机制较强的"河道-沉陷区-地下水"耦合模拟模型。该模型可为采煤沉陷区积水机理、水循环转化机制、沉陷区进一步发展后的积水情势变化预测、沉陷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等研究提供定量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10.
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亟需矿区现状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支撑,而现状数据的快速更新在监测效率、经济代价及可延续性方面对当前测量方法及工作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济宁市霄云矿区为例,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2016—2018年间的15期高分辨率RADARSAT-2XF模式影像开展解译处理,获取霄云矿区的时空形变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开采工作面位置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时序InSAR技术能够有效识别矿区开采引起的形变迹象,满足采煤沉陷区下沉信息精确获取的监测要求,为大范围开采沉陷信息的获取及影响程度的划定提供了可靠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