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4篇
  免费   701篇
  国内免费   871篇
测绘学   218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596篇
地质学   1946篇
海洋学   799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256篇
自然地理   27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44年   2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页岩气生产井投产前,都要进行大规模分段压裂,生产套管必须能承受不低于90 MPa的施工压力。2013年涪陵工区试验井组相继出现2口井稳不住压现象,导致长水平段分段压裂的储层改造工艺受限,该问题一时成为制约涪陵页岩气田钻井生产和质量的一大“瓶颈”。为此,从生产套管设计、施工、治理3个方面进行了防漏堵漏技术措施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较好地满足了页岩气高效开发的需要。本文介绍了涪陵页岩气一期产建套管防漏堵漏对策与实践成果,为国内类似页岩气区块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新疆巴里坤矿区唯一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根据煤层赋存状态可分为西区、中区与东区,通过对矿区大量钻孔数据和生产矿井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基本查明矿区煤层气赋存状态为水平方向上从西到东呈阶梯状增长、垂直方向上随煤层埋深呈线性增长的赋存规律。矿区煤层气赋存受多种控气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稳定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成煤聚煤,为煤层气的生成提供了原始条件;后期的构造运动导致西部矿区煤层抬升露头,中东部矿区逆冲、压扭性断层发育,断层面的封闭性与构造煤的透气性共同导致煤层气在近断层处的应力集中带聚集形成气顶;地下水对游离态煤层气形成有效封堵,且随着煤层埋深煤层含气量有显著增大的趋势。上述控气地质因素共同造成巴里坤矿区煤层气赋存呈现西部逸散、中东部富集形成水力封堵-断层型煤层气藏。  相似文献   
993.
应用含量—频数分形方法对广东大宝山矿田不同范围多介质、多比例尺地球化学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成矿元素在不同比例尺与介质中呈基本一致的复杂多重分形特点,该特点是区域元素形成规模矿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提出成矿元素连续多重分形的分维值减小转折点所代表的局部异常样品数所占比例在各比例尺采样介质中均大于2%,而非成矿元素该比例值可能远小于1%;拟合精度明显影响含量—频数分形曲线的类型与性质。  相似文献   
994.
利用20世纪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欧洲中心海温资料研究了春季西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在不同年代际背景下风暴轴与太平洋海温关系的转变。结果表明,春季西北太平洋风暴轴主要存在两种空间变化模态,即反映其强度变化的第1模态和反映其南北位置变化的第2模态。年代际及以上时间尺度上,风暴轴强度、位置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在不同年代际背景下,风暴轴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则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转变:1977年以后,风暴轴强度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而在1977年之前则主要表现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特别是同期冬季日本以东黑潮和黑潮延伸区海温异常的强迫作用;风暴轴南北位置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在1977年以后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北太平洋中部海温的影响,但在1977年以前表现为海洋和大气的共同作用,风暴轴南北位置的变化还与同期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关,表明ENSO可能对风暴轴的位置变化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正1"海洋性大陆"观测研究计划介绍海洋性大陆(Maritime Continent,以下简称MC)是指由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新几内亚岛等众多岛屿和中国南海及一系列浅海组成的区域(图1),该地区地处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大洋洲的连接地带,是中国战略构想"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MC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海陆分布和地形状况,使其成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球大气低纬度和中高纬度地区、以及对流  相似文献   
996.
基于IGS全球电离层TEC地图数据,提取到汶川地震上空TEC时间序列。使用移动Chapman-Miller太阳日变化分析方法,研究了地震前后15天TEC异常现象。结果显示,地震前6天(除5月9日外) TEC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现象,5月9日TEC周日峰值出现延迟现象;5月3日,即地震前第9天出现了TEC增大现象。离发震时刻较远的4月29日出现了TEC减小现象;震后3天也出现了明显的减少现象。排除磁暴等因素后,认为这些异常现象可能是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震-电离层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997.
基于重庆CORS网的电离层VTEC插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处理重庆CORS网的5个基准站观测数据,获得5个基准站上空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利用其中的4个测站上空的VTEC采用克里金插值和反距离加权插值内插出另外一个测站上空VTEC。将插值结果及广义三角级数函数模型计算的电离层VTEC与实测VTEC进行比较,发现克里金插值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的精度比广义三角级数函数计算的精度更高,更稳定;且克里金插值精度高于反距离加权插值。  相似文献   
998.
基于SAR成像模型和R-D定位模型,分析了电离层对星载SAR立体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校正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表明对于特定波长的SAR信号,不同TEC分布模式组合对SAR立体像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不同,校正效果也不同:当两幅影像对应的TEC分布均匀且大小相同时,电离层对SAR立体定位精度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当两幅影像由于拍摄季节不同导致TEC不同时,电离层影响很大,特别是距离向精度,其影响程度与两幅影像对应的TEC差值正相关,此时定向参数精化法校正效果很好;当电离层发生扰动时,电离层影响随着扰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定向参数精化法有一定效果,但当电离层扰动很大时,校正效果明显减弱,还需要通过斜距直接校正法等其他方法予以校正。  相似文献   
999.
银坑矿田位于南岭东段,是赣南最重要的Au-Ag找矿勘查区,区内最主要的矿床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了对银坑矿田进行深部找矿,采用地质-土壤-汞气综合剖面测量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土壤元素和深穿透汞气的异常特征。结果显示,矿田土壤中,Au、Ag元素富集明显,Pb、Zn元素次之;不同地层所对应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元素富集,如上施组地层区Au、Ag、Pb、Zn异常明显,隐爆角砾岩区Au元素较富集。土壤中汞气测量结果表明,破碎带、矿体都表现出明显的异常,矿体表现出高值异常,其峰背比均值达13.4,汞气最高值达5680ng/m3。根据异常特征,并对比地质信息及已有勘探成果,综合圈定出破碎带蚀变岩型银(金)铅锌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3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找矿远景区1处。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预测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古近系异常低压背景下致密砂岩的类型与分布规律,讨论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集层物性的综合影响,应用异常低压力背景下的成岩数值模拟模型,预测了沙三段的成岩阶段,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预测了异常低压背景下沙三中亚段的各种致密储集层类型在平面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常规储集层(孔隙度φ≥10%)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埋藏较浅的欢曙斜坡带;低致密储集层(6.0%≤φ10%)和高致密储集层(2.0%≤φ6.0%)主要分布在埋藏较深的凹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