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1752篇
海洋学   211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wenty organic rich outcrop samples from the Belait and Setap Shale formations in the Klias Peninsula area, West Sabah, were analysed by means of organic petrology and geochemical techniques. The aims of this study are to assess the type of organic matter, thermal maturity and established source rock characterization based primarily on Rock-Eval pyrolysis data. The shales of the Setap Shale Formation have TOC values varying from 0.6 wt%–1.54 wt% with a mean hydrogen index (HI) of 60.1 mg/g, whereas the shal...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地层为海陆交互及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下二叠统山西组发育煤和暗色泥岩二类烃源岩。根据苏里格及周边地区大量钻井岩芯样品的残余有机碳含量,干酪根同位素,有机质显微组份组成,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Ro)等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了下二叠统山西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程度。采用有机碳产烃率法,分别计算了煤层和暗色泥岩的生烃强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苏里格地区山西组成藏特征,综合评价认为山西组生烃能力居于中等偏低的级别。  相似文献   
993.
松辽盆地西缘断陷盆地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杨树盆地与松辽盆地及其他西缘盆地的对比, 发现它们具有类似的充填序列和构造演化历史, 表明这些盆地应是松辽盆地的一部分。目前, 在陆家堡凹陷中已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油田, 大杨树盆地深部发现良好的烃源岩, 这表明沿松辽盆地西缘发育的一系列断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大杨树盆地是其中最具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  相似文献   
994.
万利特凹陷是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凹陷,此前,因勘探程度低,凹陷内部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层不清楚,含油气远景不被看好。通过近期在凹陷内的一口深探钻井,对该凹陷的石油地质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万利特凹陷与二连盆地、宗巴音凹陷具有相同的地层层序,凹陷的主体沉积为下白垩统陆相沉积,与邻近的宗巴音凹陷一样,具有较好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995.
赛汉塔拉凹陷是二连盆地主要的油气富集凹陷之一,面积2300 km2〖KG-*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8万吨。论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根据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下白垩统中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以此将该套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建立了赛汉塔拉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层序内部沉积体系及其演化的研究,对层序格架内的烃源岩条件、储集层条件等成藏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3套生储盖组合。综合分析表明,阿尔善组中下部、腾一段中部的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砂体,垂向上与烃源岩直接连通,可形成有效的生储盖组合,在凹陷生油中心附近易形成有效的岩性圈闭,成为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是下一步的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96.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勘探程度较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较为发育,选取了和什托洛盖盆地和布克河凹陷与白杨河凹陷的四条侏罗系野外地质剖面,对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实验室分析测试,确定了该盆地生烃潜力。研究表明,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以及西山窑组煤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总烃以及生烃潜力值均达到中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标准。煤系烃源岩有机质显微组分镜质体较为富集,壳质组相对含量达到20%,为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以及木栓质体,泥岩富集部分藻类体,荧光特征较强,惰质体不发育,母质类型为Ⅱ2型,部分为Ⅲ型,煤为Ⅲ型,煤中氯仿沥青“A”与族组分同位素偏重,暗色泥岩略低,煤系烃源岩族组分非烃的同位素值均明显偏轻,芳烃同位素略重,受控于煤系烃源岩中多环芳烃较为发育,更为富集δ13C,非烃组分N、S、O化合物富集δ12C。实测Ro值较低,烃源岩成熟度偏低,但盆地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凹陷中心区源岩已进入生烃门限。研究区低熟煤系烃源岩分子标志化合物也存在其特殊性,正构烷烃以高碳数的分布为主,煤的Pr/Ph值明显高于泥岩,无β 胡萝卜烷、孕甾烷与升孕甾烷分布、伽玛蜡烷指数低,表明侏罗系煤以湖沼相的氧化环境为主,而西山窑组泥岩主要以弱氧化环境沉积特征为主,另外萜烷系列化合物几乎无倍半萜、二环倍半萜以及三环萜烷的分布,藿烷系列存在ββ生物构型分布,为热演化程度较低的标志,分子标志化合物参数的相关性表明,弱氧化的湖沼相的沉积水体有利于此类化合物的分布,煤抽提物中规则甾烷C27、C28、C29呈反“L”型分布,主要以高等植物的陆源输入为主,而侏罗系泥岩存在“V”型分布,有低等水生藻类的贡献,与富氢组分中存在藻类体有较好的的匹配关系,具有更有利的生烃条件。  相似文献   
997.
以甲烷的量子化模型及正构二十四烷(n C24)金管限定体系裂解成气实验为基础,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述了量子化模型应用于重烃气体(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的适应性,计算了甲烷、乙烷及丙烷生烃动力学与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 重点探讨了δ13C2与δ13C3变化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n C24裂解生成的气态烃碳同位素与早期报道的n C18、n C25及原油裂解生成的气态烃碳同位素具有可比性,可应用于地质条件下解释原油裂解气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n C24生烃地质模型表明,其在150~160℃是稳定的,主要裂解温度介于180~200℃之间,与目前所报道的原油裂解地质模型吻合。随热解程度的增加,δ13C2与δ13C3体现了比δ13C1更明显的变化。气藏充注历史控制的同位素累积效应对天然气碳同位素有很大的影响,与累积聚集气相比,阶段聚集气的δ13C变重,并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演化曲线的分异。在此基础上,应用n C24裂解成气碳同位素分馏地质模型探讨了塔里木盆地某些油气藏天然气碳同位素值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8.
沉积有机质中通常可检测到C21(孕甾烷)、C22(升孕甾烷)和C27~C29甾烷,但C19、C20和C23~C26甾烷并不常见。在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黑色页岩中检出了完整的C19~C29甾烷系列和25 降藿烷系列。如此完整且丰度较高的此类化合物,尚无文献报道。这一新的资料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油气地球化学信息。初步认为这2个系列的化合物指示:其古环境为干旱和咸化水体环境;有机质以藻类和浮游生物等低等水生生物来源为主,在沉积初期遭受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原始有机质与细菌降解的产物共存,成为生烃先质。  相似文献   
999.
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是中国南方海相4套主力区域烃源岩之一,有关它形成与发育环境的研究是南方海相油气成藏理论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选择中上扬子南缘2条代表性剖面,对上奥陶统-下志留统沉积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提取其中对沉积古环境有指示意义的地化指标,对该段地层的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研究表明,优质烃源岩段主要集中在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V/(V+Ni)、Ni/Co、Ceanom、δEu和δ13Corg等地球化学指标与有机碳含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些指标的异常均表明优质烃源岩发育于缺氧环境.而龙马溪组上部地层的有机碳含量较低,各种地球化学指标也显示,此时缺氧环境遭到了破坏,这与当时的沉积环境多为高能环境、不利于烃源岩发育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00.
武汉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灰岩—含泥灰岩韵律层生物产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生物产率分析指标生源w(Ba)、生源w(Al)及w(Al)/w(Ti)比值,分析了武汉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灰岩-含泥灰岩韵律层的生物产率变化;同时用w(V)/w(V+Ni)、w(V)/w(Cr)及w(Mo)等指标分析了韵律层的古氧相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栖霞组灰岩-含泥灰岩韵律层灰岩部分的生物产率较低,形成于常氧环境;含泥质灰岩部分的生物产率明显较高,形成于缺氧环境.这种生物产率和沉积环境古氧相随韵律层规律性的变化,证实生物产率是导致栖霞组有机质质量分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