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赤峰市潜水中离子(下称)含量,超过饮水标准(1mg/L)的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50%,约25万人口患中毒病。本文从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入手,研究潜水中形成与分布的主要自然环境。文中重点阐述地下水的形成与水中迁移,累积关系。研究发现,水中<0.5mg/L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地下水迳流排泄区,大兴安岭以东,是地下水分水岭区;0.5~1mg/L区,位于补给及排泄区;1-3mg/L区,位于排泄、这流区;>3mg/L区,是地下水以蒸发消耗为主区。后两区是高发地段。由山区→山前区→主谷平原区→河流,水中含量呈现出,由低→高→低→更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52.
邢台山前平原浅层高地下水分布区,浅层地下水与非饱和带土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文地球化学系统。在该系统中,非饱和带土体的源强度及浅层地下水体聚集和保存的条件是影响非饱和带土体浅层地下水之间迁移和富集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前者直接受控于土体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粒度组成,而后者主要取决于浅层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特征。大气降水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带土体浅层地下水系统迁移和富集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非饱和带土体是浅层地下水重要的供源,非饱和带水土系统的地球化学反应主要为水相络合反应、溶解/沉淀反应和吸附/解吸  相似文献   
453.
454.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田园庄饭店两眼地热井,据钻孔揭露有两套热储层位,即寒武系昌平组和蓟县系(铁岭组和雾迷山组),该区位于九龙山向斜核部并且紧邻八宝山断裂、黄庄-高丽营断裂和南口-沙子营断裂,因此赋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根据地热井的抽水试验资料,对地热可开采资源量进行了评价,推算了7.6万m2的建筑面积取暖的地热尾水回灌量为1680m3,并依据该热矿水的水化学特征,命名为型淡温泉水.  相似文献   
455.
蒙脱石降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表明蒙脱石吸附的能力与溶液的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较低PH值条件下,蒙脱石的吸量较大,具有显著的降作用;而对中性—碱性溶液来说,蒙脱石对的吸附能力则大大降低,基本不具吸能力。蒙脱石的吸量还与其用量及含溶液的浓度有关。吸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体系PH值降低,导致其表面带正电荷而吸附F^-;另一方面,随着NaF浓度升高,蒙脱石的双电层变薄,体系ξ电势减少,发生絮凝作用,并携带F^-沉淀下来。另外,F^-与OH^-的离子交换作用也是酸性条件下蒙脱石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6.
广东省地氟病与地质环境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地病分布于40个县(市),病区人口达37.3万。在对全省地病分布规律研究后指出,广东省地病主要集中分布在粤东地区,与高地下热水的分布存在密切关系。高地下热水的天然或人为排泄对居民饮用水源产生污染,是导致地病的主要原因。改良饮用水源是防治地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57.
458.
温泉是导致本病区环境异常的源,人为引高温泉作生产、生活用水,加大了异常波及的范围和程度,高饮水和低饮水加高粮食是导致居民中毒的主要原因,改水降是矫正环境异常和防治氛中毒的根本对策,分析表明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59.
The F-rich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could be distinguished as the high-P subtype and the low-P subtype according to their P2O5 contents.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se two subtypes,The high-P subtype is strongly peraluminous and characterized by low silica and very low REE contents,while the low-P subtype is weakly peraluminous and characterized by high silica and very high REE contents.There are also some differences in chmical compositions of feldspars and micas for these two subtypes,The phosphorus of the high-P subtype mainly appears to be in the feldspar structure as PAlSi-2 substitution or subordinately in amblygonite as an accessory mineral,while the phosphorus of the low-P subtype is mainly in apatite and other phosphate minerals.  相似文献   
460.
华南富氟花岗岩高磷和低磷亚类型对比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黄小龙  王汝成 《地质论评》1998,44(6):607-617
根据全岩P2O5含量的多寡可将华南富氧花岗岩分为高磷亚类和低磷亚类,它们之间具较大的地球化学差异。高磷亚类以低硅、强过铝和低的REE总量为特征,而低磷亚类则相反。在长石、云母等矿物化学成分上这两亚类花岗岩也有所差异。高磷亚类花岗岩中磷以长石中结构磷和磷铝锂石形式存在,而低磷亚类花夺中的磷则主要存在于磷灰石等磷酸盐矿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