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鲁西南地区高氟地下水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鲁西南地区,由于饮用高地下水而导致的地病,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地下水中元素的富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水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含量为0.05~6.7 mg/L,平均1.20 mg/L,高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嘉祥黄河冲洪积平原与山前冲洪积平原交接部位和曹县、单县、菏泽黄河冲洪积平原河间洼地;地下水中含量与pH、矿化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K++Na+和Ca2+相对含量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与Ca2+含量相关性显著。本文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球化学角度探讨了浅层高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研究了黄泛平原高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对于确定地病的成因及制定地病的防治措施,寻找适用饮用的低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12.
杨飞  黄凯 《地下水》2014,(1):43-44
从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角度分析沈丘县高水的成因;并做用高水泡茶的实验,结果茶叶水中的含量显著提高,因此建议高水地区少喝茶叶水。  相似文献   
513.
资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在我国已发现的172种矿产中,与有关的矿种只有萤石一种。伴生在目前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中还没有"户口"。而磷矿中伴生是最具利用价值的资源之一,目前伴生资源已经在贵州等地得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14.
作为受《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的氯化碳(CFCs)和氯烃(HCFCs)的替代品,氢碳化物(HFCs)由于具有较高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值而在近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已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法规控制HFCs的生产、消费和排放,如欧盟的新F-Gas法规以配额管理的方式对HFCs进行总量控制,美国通过新制冷剂替代计划(SNAP)计划筛选替代品及实施禁用年限逐步替代HFCs等。通过分析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法规的区别和共性,建议中国在未来应将HFCs控制纳入法律法规的管制范畴,并遵循总量控制原则,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手段逐步实现HFCs的排放管控。  相似文献   
515.
是人体的必须元素之一,饮水中元素过量会导致地病。高地下水的形成机制一直是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利用在张掖盆地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水位、水质资料,运用水化学和氘氧同位素方法,在较高精度水平上探讨了龙首山前高地下水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龙首山前地下水中的F-主要来源于龙首山含岩石,通过季节性洪水的方式补给到盆地的第四系含水层中,并与盆地上游来源的低地下水发生混合,使龙首山前地下水分为三个条带。  相似文献   
516.
《地学前缘》2017,(6):68-79
是岩浆-热液作用过程中常见的矿化剂元素,对成矿过程的理解至关重要。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产出斑岩型铜矿床,Ⅰ、Ⅱ、Ⅲ-1号岩体矿化程度差,金属矿物体积分数1%,表现为浸染状分布的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Ⅲ-2号岩体矿化中等,金属矿物体积分数1%~5%,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少量毒砂、辉钼矿、斑铜矿、黝铜矿、闪锌矿和银金矿。V号岩体产出大型斑岩铜矿床,矿石样品金属矿物体积分数15%,浸染状和硫化物脉体常见。样品含量测试结果显示,弱矿化花岗闪长岩的含量为(300~512)×10~(-6),平均为394×10~(-6),中等矿化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含量为(287~573)×10~(-6),平均为427×10~(-6),斑岩铜矿矿石样品的含量为(466~811)×10~(-6),平均为639×10~(-6),明显高于弱矿化和中等矿化样品。随含量升高,样品的铜含量逐渐升高,指示对铜在流体中的迁移有利。  相似文献   
517.
混合酸比例对ICP-MS/OE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多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艳  杨侨 《岩矿测试》2017,36(6):587-593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仪(ICP-MS/OE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多元素时,通常采用混合酸(盐酸-硝酸-氢酸-高氯酸)分解试样,但不同比例的混合酸对试样的分解效果影响极大,导致测试结果中经常出现铬、锰、铁、铝、钛及部分稀土元素测定结果偏低、精密度不理想的情况。本文通过改变混合酸中各类酸的混合比例,采用逆王水-氢酸-高氯酸分解试样,逆王水提取,使上述元素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分解效果,特别是这些元素含量较高的样品分解效果的改善尤为显著。实验证明:当取样量为0.100 g时,采用8 mL逆王水、6 mL氢酸、3 mL高氯酸分解试样,8 mL逆王水提取,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34%~4.02%,本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地质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可快速、准确、批量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多元素。  相似文献   
518.
在山东省北部(鲁北)地区,当地群众由于长期饮用高深层地下水,极易导致地病,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取样分析,研究区深层地下水离子含量大致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依次增大的趋势,并且同一地段不同深度、不同岩性的离子含量也不尽相同,粘土中离子含量普遍大于粉砂层中的含量,高地下水多为弱碱性水,高地下水Na/Ca比高,高水与Na/Ca呈对数相关,相关性较好;高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_3·Cl-Na型。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球化学角度初探了鲁北平原深层高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认为鲁北深层高水的形成及分布规律主要受沉积环境、径流条件以及开采量的影响。由于沉积物来源的不同、水化学特征的迥异以及深层地下水的大量开采,粘土层压密释水过多补给,同时由于粘土层由南向北厚度逐渐增大,地下水径流进一步变缓,造成离子含量逐步增高,形成了南北部相差较大的离子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19.
利用液相色谱仪测定水中氟离子氯离子硫酸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琳 《物探与化探》1999,23(6):474-476
对来自2 个厂家的液相色谱仪和电导检测器进行连接、调试,使其能正常运行,并确定检测饮水中某些无机阴离子的最佳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520.
黔中岩溶地区岩土水系统中氟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研究区碳酸盐岩— 土— 水系统中的系统测定和吸附实验,结合矿物表面化学和土壤化学研究,揭示了岩溶地区岩— 土— 水系统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和迁移富集机理。黔中岩溶地区深层地下水( 100m 以下)和土层具有高异常特征,而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含较低(大多在0. 5mg /l以下)。以含石膏碳酸盐岩为主的三叠纪海相地层是该区土水中的主要来源。土层中针铁矿表面对的专性吸附及其解吸作用是岩溶地区土水系统中迁移和富集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