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花粉: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物氧化作用的指示物RichardG.Keil等控制海洋沉积物记录中有机物保存的因素仍然是激烈争议的话题。许多调节因素互相牵连,使同时过程间的辨别变得困难。海洋沉积物中低于50%的有机物质可以以分子方式辨别,一般来说少于10%被保...  相似文献   
2.
盐度对碱蓬幼苗地上部分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87年,用盐度为0,100,200,500,1000mmol/L NaCl的Hoagland完全培养液培养碱蓬,测定幼苗地上部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同时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盐胁迫明显影响MDA含量:12h之内,各种盐胁迫均使MDA量较对照组低;12h之后,低盐度(100mmol/L)继续使MDA较对照降低,而高盐度(≥200mmol/L)则促使MDA累积。(2)碱蓬体内SOD活性也明显受到盐胁迫的影响:12h之内,不同盐胁迫均使其活性较对照增大;12h之后,低盐度继续增加SOD活性,而高盐度则降低其活性。MDA和SOD活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碱蓬的盐伤害与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3.
4.
9月航次,在船上对35个样品进行了pH、Eh、Fe^3 /Fe^2 等项目的现场测定。在室内对6月和9月航次的样品进行了CaCO3、CaO、MgO、Fe2O3、MnO、P2O5、有机碳等项目的测定。分析方法均按海洋调查规范第四分册《海洋地质调查》(1975)进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为介质,研究了Cr(Ⅲ)被H2O2的氧化作用,结果表明,Cr(Ⅲ)的氧化速率为介质pH和温度的函数;海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存在也将影响Cr(Ⅲ)的氧化速率,随着海水中腐殖质浓度的增加其氧化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解释为腐殖质对Cr(Ⅲ)的配合作用和对Cr(Ⅵ)的还原-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The mainly 19th Century canal system in the UK, largely managed by British Waterways, has been increasingly brought back into operation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and is now widely used for both leisure, and, increasingly, transport. Both initial and routine dredging of the canal sediment is carried out and these sediments are generally disposed of to land. Because many of the canals were connected with primary industries, their sediments can locally be significantly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and the behaviour of these metals under differing redox conditions, when introduced into a new environment (i.e., on land) is of importance for environmental risk-assessment purposes. Canal sediments are often rich in sulfidic mineral phases, and we have attempted to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these sulfidic phases on the release and retention of metals in dredged canal sediment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emical techniques (e.g. sequential extraction) and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XAS). Sediment samples have been collected from urban fresh-water canals, one in the British Midlands and one in Northern France. It appears from XAS that Cd is largely associated with oxygen in air-dried sediment, and with sulphur in vacuum-dried sediment.  相似文献   
7.
表生水条件下毒砂溶解作用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毒砂氧化溶解和释放的砷将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本文用混合流流动反应器研究了毒砂在温度为15、25、35和45℃的FeCl3酸性地表水作用下的氧化溶解过程.结果显示在温度为15~35℃内,毒砂的氧化随FeCl3溶液浓度增加和反应温度升高而加速,而45℃时毒砂的反应速率反而降低;毒砂在与氧化剂FeCl3酸性溶液(浓度小于1×10-4 mol·  相似文献   
8.
利用从大宝山尾矿库酸性矿山废水培养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和闪锌矿进行初始pH 2.00和pH 3.00条件下的无菌氧化、含菌含铁氧化和含菌不含铁氧化实验.通过测定实验过程溶液的阳离子、硫酸根离子含量和pH值,实验固体产物的XRD分析和反应前后闪锌矿表面的电镜扫描(SEM)对比分析,获得如下结论:①在不含铁离子的情况下,闪锌矿在pH为2.00的环境下比pH为3.00的环境下更容易被氧化;②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闪锌矿的氧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氧化速率比无菌氧化速率要提高10~30倍;③铁离子存在对闪锌矿生物氧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高可达300倍;④氧化亚铁硫杆菌以及铁离子存在使闪锌矿的生物氧化作用最终溶液pH值明显低于无菌氧化作用的pH值;⑤闪锌矿的微生物氧化的最佳pH条件在2.0~2.4之间.闪锌矿的生物氧化过程中,细菌的直接氧化作用和间接氧化作用可能都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郭海棠 《地质与勘探》2014,50(3):486-493
穆斯堡尔谱对确定铁离子占位、核外环境及氧化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红山铜金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XRD、TA、湿法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测试的基础上,测定了板铁矾、针绿矾等8种硫酸盐矿物的室温57Fe穆斯堡尔谱,并根据常温下硫酸盐矿物穆斯堡尔谱参数和其晶体结构中Fe3+和Fe2+的占据位置对其谱峰进行了指派。结果表明本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穆斯堡尔谱的同质异能位移较小、四级矩分裂值分布范围较大、无磁超精细分裂等特征,且硫酸盐矿物结构中存在着共价键。通过与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穆斯堡尔谱相比较,两者在近地表风化及氧化过程中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基本相同,酸性和氧化性的环境为硫酸盐矿物的产生和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红山矿床更为干旱少雨,导致两者硫酸盐的穆斯堡尔谱参数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雷天婷  汪在聪  李妍 《地球科学》2022,47(4):1371-1382
绿松石(CuAl6(PO44(OH)8·4(H2O))是重要的表生宝石矿物,已有研究采用绿松石主量元素Cu的同位素进行产地溯源,但是溯源机理不明确.此外,绿松石生长过程复杂,该过程是否造成Cu同位素组成的显著变化还不甚清楚,这限制了其产地溯源的应用.湖北省竹山县是全球最大的宝石级绿松石产出地,采用MC-ICP-MS对竹山县条带状绿松石的生长条带进行高精度Cu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绿松石δ65Cu值较高,然而不同条带没有明显变化(δ65Cu=10.99‰~11.54‰).绿松石含矿热液沉淀过程分馏有限(< 1‰),这指示绿松石Cu同位素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含矿热液的形成过程.原生硫化物的δ65Cu=0±1‰,显著低于绿松石样品测定值,推测引起含矿热液Cu同位素显著分馏的主要原因是原生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全球典型绿松石矿区的数据整体与该结果一致,表明绿松石Cu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源区环境的控制;同一矿区中形成的绿松石,即使经历周期生长产生条带状结构,其Cu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该研究深入探究了Cu同位素示踪绿松石矿区的机理,同时也加深了对低温过程Cu同位素分馏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