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383篇
海洋学   121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今年以来,卢氏县进一步加大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力度,规范勘查行为,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卢氏县地处华北陆块南缘和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已发现矿产资源10大类52种,矿产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万亿元以上。其中,已探明钼钨矿储量3亿吨,居全省第四位;铁矿储量7800万吨,居全省第二位;特色矿  相似文献   
132.
《海洋科学》2012,36(2)
根据2008年8月与11月在东山湾海域获得的调查资料对表层水中溶解态Fe(II)和Fe(III)含量、浮游植物叶绿素a、营养元素及其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秋季海水中Fe(II)浓度及其在总溶解铁中所占比例均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9、0.9219。现场围隔实验表明,海水中总溶解态Fe含量在24 h内有较大的变化,最大减少量达到17.4%。DS2站点海水中Fe(II)浓度及其在总溶解铁中所占比例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最高值与初始值相比较,叶绿素a较高的DS2站点海水中Fe(II)浓度增加较叶绿素a较低的DS5号站点高0.053μg/L。Fe(II)和Fe(III)加富实验研究了溶解态的Fe(II)和Fe(III)在海水中相互转化。高浓度的Fe(II)在海水中被氧化成Fe(III),海水中浮游植物也会引发光还原作用使Fe(III)还原成Fe(II)。  相似文献   
133.
田育丰  黄焱  史庆增 《海洋工程》2012,30(3):177-184
一级转换装置是一个波浪能发电装置中的关键技术,而如何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一级转换过程研究的重点问题。为确定一级转换装置的能量转化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对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摆板机构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测试了摆板模型在多种波浪条件下的动力响应参数,确定了摆板的动力输出特性及其控制因素;测试了在极限波浪作用下,摆板模型装置的受力状况。通过试验,为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4.
科尔沁沙质草地优势多年生植物氮素回收效率的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霖  崔夺  陈静  毛伟  赵学勇 《中国沙漠》2013,33(3):688-695
养分回收是多年生植物重要的适应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植物重新利用体内养分。尤其在养分贫瘠的环境中,养分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竞争和适合度。但是,不同物种和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氮素回收效率具有较高的变异,这对理解不同物种或生活型植物在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科尔沁沙质草地生态系统中39种多年生植物成熟绿叶和枯叶的氮素含量和氮素回收效率,以揭示不同物种或生活型植物氮素回收效率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科尔沁沙质草地优势多年生植物成熟绿叶氮素含量的变化范围在12.2~33.4 mg·g-1,平均值为23.3 mg·g-1;与全国及全球尺度上的研究结果相比,科尔沁沙质草地成熟绿叶氮含量平均值偏高,说明干旱荒漠环境植物叶片平均氮含量相对较高;多年生植物枯叶的氮素含量明显小于成熟绿叶氮素含量,变化范围在6.2~18.8 mg·g-1,平均值为11.3 mg·g-1;多年生植物氮素回收效率的范围在29%至74%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0.3%。这说明氮素回收是科尔沁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多年生植物重要的养分保留策略之一。另外,沙质草地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氮素回收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固氮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的氮素回收效率显著低于灌木和杂类草植物。这一结果间接说明植物氮素保持能力的分异是半干旱沙质草地植物共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5.
2008年11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成果办邀请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承担的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新疆耐盐冬小麦新冬26的示范推广”进行了验收。  相似文献   
136.
《地理教学》2008,(10):48-48
塑料瓶的材质塑料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不易腐烂,变成垃圾后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是“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同时,塑料是从天然石油中提炼的化工产品,本身又是消耗自然资源的“白色杀手”。据奥组委估计,北京奥运会的现场观众可能达到700万人次,虽然观众不能携带瓶装水入场,但他们在赛场外产生的废弃瓶就可能达到5000万个,这些瓶子加在一起可以塞满整个“鸟巢”。  相似文献   
137.
为研究包气带非均质结构对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室内砂箱实验模拟了1.72 mm/h降雨强度下NH4-N污染非均质包气带的过程。通过观测出水及土壤溶液中NH4-N、NO2-N和NO3-N质量浓度变化,分析探讨了NH4-N在含有两个亚粘土透镜体的非均质包气带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和累积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经过89 d物理吸附和微生物作用,出水NH4-N首先迅速增加然后逐渐减小,而出水NO3-N含量持续增加,其间NO2-N出现累积峰,系统最终达到平衡稳定状态;土壤溶液中NH4-N在两亚粘土透镜体上表面累积较多,NO3-N和NO2-N在上透镜体中的累积含量大于下透镜体;而砂槽上部土壤中出现明显的NO3-N累积,NH4-N和NO2-N则在下部土壤和亚粘土透镜体中累积较多。包气带介质质地、粗 细交互结构及降雨淋溶、水分运移对“三氮”的迁移转化和富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8.
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软层次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复杂的灾害风险系统中,风险并非简单相加,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基本是单一灾种简单相加得到的综合风险,缺乏可靠性。因此,此研究基于灾害风险系统理论,引入模糊信息粒化方法和模糊转化函数,利用模糊近似推理理论和方法,建立一个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软层次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的优势:1)不仅考虑了灾害风险系统中的确定性,而且还包括了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2)利用模糊信息粒化方法不仅减少了数据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了一些主观信息,使得评估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更有利于风险管理者和决策者为减少损失规避风险提供依据;3)通过模糊转化函数将不同灾种得到的不同量纲的量转化同一量纲的量,以便于综合分析和模糊近似推理,获得多灾种综合风险。以云南省丽江地区(市)的地震-洪水灾害为例,验证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软层次模型的实用性,并将其结果与世界银行灾害管理中心和哥伦比亚大学灾害和风险研究中心所建议的风险评估模型(HMU-CHRR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本研究所建模型在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9.
2011年12月1~7日在华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比较罕见、持续一周左右的低能见度重度雾霾天气,本文利用气象行业专项"京津地区低能见度雾霾天气监测与预报研究"观测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此次持续性重度雾霾天气的气溶胶、云凝结核(CCN)、雾滴谱和含水量等微物理特征及大气能见度、边界层垂直结构特征,探讨了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与转化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此次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气过程发生在高压天气系统和静风条件下,暖平流和辐射降温形成的稳定逆温边界层结构有利于污染气溶胶的积累和雾霾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来自南方持续不断的湿平流使雾霾天气得以长时间持续和发展.整个雾霾天气期间能见度均小于2 km,最低能见度达到56 m,液态水含量在10-3 gm-3量级,最大达到0.16 gm-3,气溶胶数浓度均在10000cm-3以上,质量浓度范围为50~160μgm-3.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此次长达一周的雾霾天气发生了三次强弱不同的霾气溶胶积累、霾雾转化和混合及减弱三个主要阶段.霾气溶胶积累阶段先后有爱根核模和积聚模气溶胶数浓度的积累和增加.霾向雾转化和混合阶段中,雾滴凝结释放的潜热和高浓度气溶胶环境使布朗碰并加剧,导致气溶胶尺度向粒径大的方向转移,从而提供了大量可形成云凝结核的气溶胶粒子,促进了雾的爆发性增强,浓雾过程中气溶胶向CCN活化率可达17%,而CCN向雾滴的转化效率可高达100%,此期间雾滴谱具有爆发性拓宽的特征;冷锋系统过境或辐射加热增强导致了雾霾过程的减弱和消散.  相似文献   
140.
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中铁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对铁的赋存形态、迁移转化特征及输出量产生影响。以湿地沼泽水体和稻田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铁的形态,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前后铁的形态、迁移转化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湿地农田化后水体中可溶态总铁质量浓度下降16.9%;由于水体pH值的升高,Fe2+质量浓度下降56.3%,非溶解态酸性不稳定铁含量显著升高。沼泽水和稻田水在迁移过程中,铁均以络合态铁和酸性不稳定态铁2种形态迁移。沼泽水在迁移过程中Fe2+和络合态铁含量下降,酸性不稳定态铁含量升高,胶体态铁含量变化不大;稻田水在迁移过程中,络合态铁和酸性不稳定态铁含量下降,Fe2+和胶体态铁含量较稳定。2种水体铁形态的转化有较大差异:日间沼泽水中非溶解态的酸性不稳定态铁向可溶态铁转化;稻田水体可溶态铁向酸性不稳定态铁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