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1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862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3579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67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九峰山金矿点是开展湖南紫云山地区矿产远景调查时新发现的矿点,通过对该矿点金矿化体分布范围、规模、形态、产状、含量及变化、矿石质量、结构构造及金矿化的控制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初步总结了本区找矿标志,并提出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黑龙江省呼玛县天望台山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古利库-呼玛火山断陷盆地边缘的天望台山火山机构北部。文章将该矿床热液成矿期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阶段;(Ⅳ)方解石阶段。其中,第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相态类型主要为富液两相型和富气两相型,另有少量纯液相型和纯气相型。各阶段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峰值区间为:280~320℃→240~280℃→220~260℃→200~240℃,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的特点,其盐度、压力、密度和成矿深度显示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特点。主成矿阶段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N2和O2,液相中离子成分主要有Na+、K+、Ca2+和SO2-4、Cl-。主成矿阶段流体的δDV-SMOW范围为-163.5‰~-131.9‰,δ18OV-SMOW范围为-11.2‰~-9.1‰,反映成矿流体为大量大气降水和少量岩浆水的混合。主成矿阶段强烈的降温降压作用可能是导致成矿元素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此外,本次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在主成矿阶段发生过流体不混溶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成矿流体强烈的降温降压作用,以及伴随着的流体不混溶是天望台山金矿床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993.
青海西秦岭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同仁-泽库弧后前陆盆地,为青海省秦岭西段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金-铜矿床。花岗闪长岩侵入以后,该矿床成矿期共有矽卡岩期(Ⅰ)和石英金属硫化物期(Ⅱ)两个期次,其中Ⅱ期又可以划分为早(Ⅱ-1)、晚(Ⅱ-2)两阶段。文章研究了3种包裹体类型:含子矿物水溶液包裹体(H型)、含CO2包裹体和盐水溶液包裹体。花岗闪长岩、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w(Na Cleq)分别为127~496℃,3.87%~21.11以及287~513℃,39.93%~58.41%;晚阶段为122~444℃,6.74%~46.80%;161~468℃,4.98%~35.06%,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高盐度、中等密度、低-中压力的富CO2流体。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流体。H-O同位素组成显示主成矿期与岩浆水热液关系密切,随着成矿作用的演化,石英硫化物期晚阶段(Ⅱ-2)有大气降水混入。该矿床成矿作用与中酸性岩浆交代碳酸盐类围岩作用,流体的降温冷却和沸腾作用有关,区域局部伸展构造有助于成矿压力从静岩压力向静水压力转变,引起该地区成矿流体的减压沸腾作用,最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994.
卡拉塔格矿集区梅岭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的古生代卡拉塔格隆起带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大南湖-头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中段的火山盆地中,赋存于一套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次火山岩中,矿体由细脉浸染状(M1)和热液脉状(M2)的铜矿体组成。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床中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测温分析、成分分析及包裹体水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梅岭矿床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类型多为气液两相包裹体,个体较小,气相分数较小;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7~238℃,w(Na Cleq)为2.4%~9.3%,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成矿压力为6.8~60.6 MPa,成矿深度约为0.2~2.0 km。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并含有少量CH4、CO等还原性气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K+、Na+为主,阴离子以Cl-和SO2-4占主导地位,成矿流体属H2O-Na Cl体系。成矿流体的δ18O水值为-5.75‰~-2.61‰,δD值为-135.6‰~-117.2‰,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及大气降水的混合水。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成果和矿床地质特征显示,梅岭铜(金)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梅岭铜锌(金)矿床成矿流体研究为矿床成因提供了成矿流体特征方面的证据,为该区成矿系统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许锦  席斌斌  蒋宏 《岩矿测试》2016,35(4):389-396
油气包裹体广泛应用于油气成藏研究,但油气包裹体能否继承母油荧光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尚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本文在开放体系下用NaCl挥发结晶法对一轻质原油进行合成烃类包裹体实验,通过镜下观察和激光剥蚀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合成的烃包裹体和母油的荧光特征、成分特征及地化特征,研究两者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在NaCl合成烃类包裹体中共发现三种相态的包裹体:纯液相烃包裹体、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和气油水三相包裹体;共有绿黄色荧光、蓝色荧光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特征。相对于母油,合成包裹体的饱和烃和芳烃类化合物中的轻质组分含量较低,可以推测在母油被捕获成为包裹体的过程中,不同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性捕获。但合成包裹体的Pr/Ph等地化参数和不同系列化合物相对含量与母油相差不大,能很好地反映母油的沉积环境等地化特征。因此,包裹体成分信息可以应用于油源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96.
赞比亚北部班韦乌卢地块演化及矿产资源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赞比亚北部班韦乌卢地块受到古元古代乌本迪构造带、新元古代基巴拉构造带、新元古代伊鲁米德构造带及泛非期卢弗里安构造带的影响,主要分布有金、锰和金刚石矿床(点)。金矿床(点)主要赋存于姆波罗科索盆地东部姆巴拉组以紫红色砾岩—砂岩为主的碎屑沉积岩中,并且有较好的矿化线索。锰矿床主要分布在曼萨周围,可分为沉积型和构造型两类。班韦乌卢地块东部边缘发育含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和金伯利岩,在伊索卡地区前人利用重砂方法找到金刚石,推测地块内部可能寻找到含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和金伯利岩。因此,作者通过研究班韦乌卢地块的演化及其矿产资源现状,认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可为中资矿业企业的矿权登记及矿产开发等方面提供基础的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符合国家实施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  相似文献   
997.
北大巴山早古生代地层广泛出露一套超基性、基性岩墙和碱质火山杂岩(包括碱性玄武岩和粗面岩),为研究北大巴山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利用锆石U-Pb定年和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它们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它们的成因及构造意义。通过对岚皋县和镇坪县的两个辉绿岩墙开展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它们的年龄为399±1Ma和451±4 Ma,是研究区目前已报道的有关超基性、基性岩墙最年轻和最老的就位时代。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主量元素与区内其他基性岩墙位于同一演化趋势线上,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类似于OIB的特征,表明它们来自相同的地幔源区。因此,研究区内基性岩墙侵入事件最早开始于晚奥陶世中期(约450Ma),结束于早泥盆世晚期(约400 Ma),期间经历了多次岩浆侵入活动。对与碱性玄武岩共生的火山碎屑岩中金云母晶屑进行~(40)Ar/~(39)Ar同位素定年,获得年龄446±3Ma,代表了火山喷发时间,表明碱性玄武质岩浆喷发活动与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大致同时发生。对粗面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虽未获得准确的岩浆结晶年龄,但较年轻锆石年龄(165±3Ma和229±2Ma)的存在,暗示其形成时代可能属于中生代。系统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北大巴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中的超基性、基性岩墙和碱性玄武质火山杂岩为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最早开始于450Ma,经历了多期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450~400 Ma),结束于早泥盆世晚期(~400Ma)。而粗面岩与上述岩石不是同一期岩浆活动产物,研究区不存在双峰式火成岩组合,它们可能形成于中生代,属于南秦岭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为南秦岭、北大巴山中生代成矿作用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998.
辽东裂谷白云金矿载金黄铁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金矿是辽东裂谷区内重要的大型金矿之一,长期以来缺少直接的年代学数据。本次对白云金矿不同矿石类型中的8件载金黄铁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其等时线年龄为225.3±7.0 Ma(MSWD=5.8),187Os/188Os初始值为2.1±2.8。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次年代学研究得出:白云金矿形成于印支期,其成矿物质主要为壳源,白云金矿是与印支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其形成构造背景可能为受蒙古–鄂霍次克大洋向南北两侧俯冲之后的陆内后碰撞造山环境。本次研究也为今后在辽东裂谷区寻找与印支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徐州胡寨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受郯庐断裂带影响,在掀斜、伸展过程中,形成东西向构造带及徐宿弧形构造格局,直接控制了区内的岩浆活动。基于胡寨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钼(金)矿(床),对区内侵入岩与火山岩的时空关系、岩石化学性质、微量元素含量、蚀变特征、矿(化)点地质特征进行归纳分析,通过与国内已知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对区内斑岩型钼(金)矿成矿远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矿石硫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冬瓜山矿床是铜陵矿集区内一个重要的大型铜(金)矿床,颇受关注,成因认识分歧较大。矿床内块状硫化物矿石中普遍发育以黄铁矿为核部、黄铜矿为中间带、磁黄铁矿为边部带的硫化物环带。这些环带核部黄铁矿多呈自形-半自形晶,黄铜矿呈他形晶围绕黄铁矿沉淀,磁黄铁矿呈他形分布在黄铜矿外围,内带常被外带硫化物溶蚀交代。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环带中硫化物矿物的硫同位素(δ34S=1.6‰~5.1‰)具有岩浆硫源特征,同时从核部黄铁矿到中间带黄铜矿,再到边部磁黄铁矿δ34S值逐渐降低。以上特征表明环带从内到外硫化物之间并非平衡共生关系,而是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先后依次晶出。硫化物环带核部粗粒黄铁矿(粒径大于1.5cm)的Co、Ni含量分别为292×10-6~1504×10-6和32.7×10-6~39.9×10-6,Co/Ni=7.32~46.0(平均26.7),与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型黄铁矿的Co、Ni特征基本一致。核部黄铁矿由颗粒中心向边缘,Fe/S原子比值、Mo和Co含量先逐渐升高,再逐渐降低,而Cu、Zn等成矿元素主要富集于颗粒边缘,并向边缘有逐渐升高趋势。与此同时,细粒黄铁矿(粒径小于0.5cm)中的Cu、Zn等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粗粒黄铁矿。环带中三种硫化物矿物的REE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极为相似,相对富集LREE、Rb、Th等元素,而亏损Nb、Ta、Zr、Hf、Sr、Ba和HREE等元素,由环带核部到边部δEu逐渐减小,与矿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以上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中硫化物环带经历了以下形成过程:石炭纪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在矿区形成沉积黄铁矿,到燕山期,在区内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作用下,致使早期沉积的黄铁矿首先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形成粒状黄铁矿,随后岩浆热液对其进行叠加改造,并在岩浆热液作用下相继围绕粒状黄铁矿增生,依次沉淀出热液型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最终形成硫化物环带。这一认识,结合硫化物环带中元素及硫同位素特征进一步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古生代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矿床中的成矿物质(特别是Cu、Zn等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燕山期岩浆热液,但石炭系海底喷流沉积作用也提供了部分物质(例如,Fe、S、Mo、Co和Ni等)。此外,环带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表明,随着硫化物环带的形成,成矿热液系统的温度、硫逸度和氧逸度逐渐降低和(或)p H值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