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99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93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1.
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奠基之作--<生态水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水文学是 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是描述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水文学机制的一门科学 ,是生态学的水文方面 ,是研究植物如何影响水文过程及水文过程如何影响植物分布和生长的水文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所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湿地生态系统 ,还应该包括其他生态系统 ,如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森林和疏林生态系统、江河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等。近 2 0年来 ,水文过程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植物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任何生态系统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变化都与水文过程相关联。正确的管理水资源…  相似文献   
72.
盐溶液法测定非饱和膨润土的水分特征曲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高放废物的最终处置,深地质处置被国内外公认为最合适的方法,而膨润土也被认为是高放废物处置库缓冲回填材料的良好基质。鉴于膨润土各项性质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利用盐溶液法进行非饱和膨润土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工作,发现盐溶液法适合测定吸力极高的非饱和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引进荞麦良种,改造利用伊盟干旱瘠薄型中低产田的试验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改造中低产田综合农业气象工程研究”课题组引言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处于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北缘,海拔1100—1500米。年平均气温5—8℃,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10℃以上积温250...  相似文献   
74.
农田水分盈亏量及旱涝客观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姜爱军  董晓敏 《气象》1992,18(10):28-32
从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出发,建立了适合江苏省的农田水分平衡方程。得出一种较为实用、时空尺度适当、分作物类别的确定农田旱涝的客观定量指标。结果表明,该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农田的水分供需情况,可以为农业生产和水利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5.
76.
农田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77.
一种干旱指数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78.
本文使用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GMS1地球同步卫星云图资料、河流水文资料以及其他一些有关的资料,详细分析了1979年7月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高原西部地区的水汽状况、水汽输入的通道,讨论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高湿状况的维持机制. 通过研究,发现在1979年盛夏青藏高原西部也是一个高水汽区域,有利于大量的湿对流系统活动,但西部比东南部的水汽含量要略低些;潜热加热是夏季高原西部重要的热源之一;除了过去已知的在高原东南和仲巴、定日一带的两条水汽通道外,水汽还可从高原西侧边界进入高原西部.在讨论夏季高原地区高湿状况的维持机制时发现,相对于高原东部,只需要较少的水汽输入就足以维持高原西部大气的高湿状态;高原西部的降水、蒸发和向土壤中渗透是接近于平衡的,水分循环主要是局地的内循环.  相似文献   
79.
1983年英国学者库柏来中国讲授零通量面方法,并开始了中国学者的有关实验研究。笔者认为,现在还未彻底搞清楚土壤水分运行机制的前提下,确认零通量面理论,只能是人为的简化的数学推导。而且在实验中忽略了闭塞空气的胀缩作用;忽略了水平流对垂直流的影响;用负压计测定的土壤水分势,无法判定土壤水分(重力水、毛管水、汽态水、植物根系中的导管水和筛管水等)的运行方向。因而零通量面理论并没有得到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80.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期旱情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赵昕奕  刘继韩 《地理科学》1999,19(2):181-185
黄淮海平原降水较少且年际、季际变化大,因此水分供应状况成为该区作物,特别是以冬春季为主要生育期的冬小麦的主限制因素。鉴于作物实际蒸散量与潜在蒸散量关系依赖于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的事实,提出反映作物缺水状况的干旱指标———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计算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期间的CWSI,并分析其在自然降水条件及适量灌溉条件下的时空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