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8篇
  免费   1396篇
  国内免费   812篇
测绘学   307篇
大气科学   709篇
地球物理   1891篇
地质学   2358篇
海洋学   477篇
天文学   130篇
综合类   315篇
自然地理   33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10篇
  1961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剩余层速度分析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解释中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介质的地震波速度与岩石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反映岩石类别和其中含流体的状况。剩余层速度分析是在分析层速度数据基础之上,进行剩余层速度计算,突出局部速度异常,配合BSR分布及振幅异常分析,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范围。本研究通过对BSR层层速度和剩余层速度的计算,并且结合多种特殊地震属性以及BSR分布范围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了解层速度和剩余层速度在水合物解释中的指示意义:①地层层速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岩性分层、岩石类别和含流体状况,高值层速度与地层厚度、压实作用和岩石性质有关,含水合物地层的层速度往往比一般地层的层速度高;②剩余层速度消除了地层厚度和压实作用的影响,高值剩余层速度主要是由岩性的差别引起;③结合BSR和其他地震属性分析可判断剩余层速度是否由水合物引起;④含水合物地层中,剩余层速度越高水合物的含量越高;剩余速度越低,说明泥质含量越高或者是气体的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72.
钻遇莫霍面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深海海底是地球上离莫霍面最近的地方,目前有研究推测南海是世界上莫霍面深度最浅的海域之一,但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深反射地震探测可以直接揭示岩石圈的构造形态,是莫霍面探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长达15000 km的深反射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处理、制图和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形成了南海海盆区莫霍面反射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初步认识。① 南海东部次海盆南部早期经历了较快速扩张,岩浆供应充足,受扩张停止后岩浆活动影响较小,基底平坦,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同时洋壳地震速度结构不存在异常,且有较强的广角莫霍面反射波和可识别的地幔顶部折射波,具备莫霍面钻探的基本条件。② 南海海盆不同区域的莫霍面反射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次海盆莫霍面反射最为强烈且清晰,西北次海盆次之,西南次海盆仅有零星出现的清晰莫霍面反射且可信度不高。③ 识别南海海盆区莫霍面地震反射长度超过3500 km,首次形成了海盆区深度域莫霍面地震反射空间分布图。与重力反演的莫霍面深度相比,利用深反射多道地震计算的莫霍面深度细节更为丰富,并且可以在垂向上清晰刻画莫霍面的结构。整体上,南海海盆区莫霍面地震反射强烈和可信度高的区域中,深度较浅的区域之一是东部次海盆南部,最浅处仅约9. 5 km,其中水深4. 01 km,洋壳厚度仅5. 54 km。综合判断,东部次海盆南部是南海重要的莫霍面钻探备选区,这对南海莫霍面钻探选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采用半解析法研究了移动荷载作用下多层非饱和铁路地基的共振问题,分析了土体饱和度对非饱和地基振动的影响。采用分层非饱和多孔介质描述铁路地基;基于非饱和多孔介质的控制方程,采用多重傅里叶变换和土层界面位移、应力条件,推导了频率-波速域分层非饱和地基总体刚度矩阵。结合包括钢轨、轨垫、轨枕和道砟的轨道模型,建立耦合轨道-地基半解析模型。研究了移动简谐荷载作用在轨道上的多层非饱和地基的动力响应;考虑饱和度对土体剪切模量的影响,讨论了地基首层土和夹层土饱和度变化对地面振动的影响。采用频散曲线研究了地基共振模态。研究发现土体饱和度变化对振动位移的影响规律,与地基分层、荷载速度和频率有关。随饱和度减小,地基共振模态出现频率增大,地基关键速度增大。  相似文献   
74.
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颙 《地球物理学报》1977,20(4):312-322
随着地震预报研究的开展,岩石力学与地震预报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声发射技术是岩石力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工具之一。本文对声发射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评述了它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用声发射技术研究地震序列和破裂机制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75.
冯锐 《地球物理学报》1977,20(3):211-221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区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6.1级地震。本文分析了1961年以来十四年间,特别是主震前后纵、横波速比Vp/Vs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波速比Vp/Vs在主震前出现了明显的负异常,总异常时间约为十一个月,于震前一个半月返回正常值,在主震震源附近的深水峡谷区异常幅度最大,异常时间和空间范围比一般构造地震的要小.后期几次强余震前也有异常变化。虚波速度在主震前存在某些异常特征。上述波速比的变化可以用扩容模式较好地解释。 波速比值是由两个台站的记录得到的。对虚波速度的计算采用了联合地震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本文用长周期763地震仪面波群速度资料反演了中国南北带及邻区的三维速度结构.其中采集238条瑞利波和358条勒夫波混合频散曲线,使用均等显示滤波方法,并以4°×4°为一格将我国境内分为147格.用随机逆反演方法得到了研究区16格的纯路径频散.面波速度结构及演结果表明:1.莫霍界面深度一般在40-50km之间,最深达65km.总趋势是从东到西加深,且在南北带西侧南北两端向中部明显加深,东侧变化小.2.地幔顶部普遍出现很厚的低速层,上界面一般埋深60-80km.上地幔顶盖厚度一般为20-60km,速度为4.30-4.50km/s.3.研究区普遍存在各向异性,而且勒夫波和瑞利波速度的差值(VSV-VSH)的绝对值随深度有增大的特点,在南北带南部和西北部VSV-VSH各向异性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7.
针对关于求解碾磨机上一点运动的速度及加速度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运动的不同角度考虑,给出了n种不同的解法。并将此问题拓展到一般情况下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并就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78.
叠前时间偏移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用的角度较详细地论述了三维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的过程。在给定合理的偏移孔径下,三维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利用均方根速度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逐道处理,从而得到准确的归位数据。叠前时间偏移相对叠后时间偏移而言,前者能够进一步提高地下信息的成像质量及归位准确性,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得到了改善,能够满足精细的地震资料的解释。因此,三维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对于速度变化平缓、地下构造较复杂的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针对航天INSAR主、辅影像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加大匹配窗口、加大锚点间隔的匹配策略,以提高匹配的可靠性和速度.在匹配过程中,综合利用轨道参数和强度影像金字塔进行粗匹配,并对强度影像采用相关系数与最小二乘相结合的双向匹配方案,实现了自动、快速、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航天INSAR复影像匹配.最后总结了航天INSAR复影像匹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
VTI介质多波速度与各向异性系数求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研究了多波速度与地层各向异性系数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应大偏移距以及强各向异性介质的双平方根方程,进行速度和各向异性系数分析,并将批量计算与交互解释相结合,实现了高精度各向异性介质多波速度与各向异性系数提取,并形成了一套利用多波地震资料求取地震波纵、横波速度及各向异性系数的方法和软件。所求取的参数可用于多波地震资料处理,提高多波资料的成像质量,也可为地层地质解释提供参考。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证明了该方法和软件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