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856篇
地质学   1063篇
海洋学   87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1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利用2005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紫坪铺台网及YZP台连续波形资料,通过噪声互相关技术研究了紫坪铺水库区域在蓄水、泄水过程中库区介质的变化特征,同时对可能的渗透过程进行了讨论。使用移动窗口互谱方法计算库区台站对之间的相对波速变化。结果表明,在紫坪铺水库的3次大规模蓄水及2次泄水过程中,地下介质相对波速变化与水位变化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并在时间上有一定延迟,可能与水的渗透有关。分析认为蓄水对浅层介质产生的作用最快,影响最大,波速的变化是蓄水产生的压力及渗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第1次蓄水时,压力起主要作用,后2次蓄水时,渗透起主要作用,且渗透作用已影响至8km左右的断层。  相似文献   
992.
根据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1988~2017年的降雨资料,以昆明松华坝水库为例,运用统计、比较等方法,通过分析降雨时空分布特征、蓄水地理环境特征等因素,将昆明水库蓄水模式分为雨季降雨最佳蓄水模式、干旱背景蓄水模式、局地强降雨蓄水模式、秋季连阴雨降雨蓄水模式和冬季降雨降雪蓄水模式5种;从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范围3个方面对降雨蓄水风险进行评估,得出昆明由于降雨引发的蓄水风险相对小,蓄水较为安全;昆明可通过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增加库塘蓄水,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蓄水环境。  相似文献   
993.
采用人工方法对溪洛渡库首区流动台和距离地震震中最近的4~5个台站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将获得的地震震源深度与台网目录的震源深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明显偏差。流动台和距离震中最近的台站确定的震源深度能更合理地解释地震的成因及水库诱发地震的机理,可为其他水电工程研究水库诱发地震成因时运用地震观测数据确定较为可信的地震震源深度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以高性能机械式力平衡加速度计为主,24位数据采集、动态范围大于或等于90 dB的工业级MEMS烈度观测系统为辅,温州珊溪水库区域高密度烈度台网的建设完成使区域内强震动观测系统实现高密度、数字化、网络化覆盖,提高了该地区的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和地震观测动态范围。该台网充分利用MEMS烈度计成本低、易扩充、好管理、组网灵活方便的特点,其在浙江省地震监测中的首次成功应用将推动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5.
水库作为蓄水排洪的重要设施,在农田灌溉、城市生活供水等领域也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大中型水库的建设无论是在施工质量控制还是在使用阶段的养护工作相较于小型水库而言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对于大中型水库病险的防护以及加固工作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上福冲水库除险加固前存在的渗漏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介绍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96.
山美水库流域作为泉州市主要的供水源地,其水资源量的变化将对泉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利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GFDL-ESM2M、HadGEM2-ES、IPSL-CM5A-LR、MIROC-SEM-CHEM、NoerESM1-M)在典型浓度路径(RCP2.6、RCP4.5和RCP6.0)下气候预估结果,结合HSPF水文模型,开展了2020—2039年山美水库流域未来径流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预估的年平均降水量较基准期(1991—2010年)增加4.30%,平均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分别增加2.34℃和2.09℃。(2)从月径流量来看,1—5月份径流显著的增加,6—8月份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此外夏季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其他季节。(3)未来灾害发生率达到53.13%,洪涝发生的概率大于干旱。(4)未来降水和气温以及径流预测中由GCMs引起的不确定性要大于RCPs。  相似文献   
997.
江维薇  肖宁  肖衡林 《湖泊科学》2023,35(1):236-246
近年来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愈发引起关注,消落带植被在固岸护坡、水土保持和截污过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金沙江流域作为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由于地处偏远,现有研究较少,因而对其水库消落带适生植物及其种间关系尚未明确。通过结合生态位理论和种间关系分析方法,包括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强度系数AC、种间关联指数OI、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揭示金沙江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种间内在联系以及群落演替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将优势植物划分了3种生态种组,为本区域消落带适生植物的筛选及其科学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金沙江流域水库消落带共记录植物19科36属37种,频度≥20%的优势物种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土荆芥(Chenopodium...  相似文献   
998.
丁扬  姜百惠  丁鑫  杨帆  孙涛 《湖泊科学》2018,30(6):1745-1754
消落区是河流、湖泊和水库因阶段性或长期性的水位涨落而反复淹没或出露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季节性湿地.消落区植被在维持水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及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样方法调查分析了海南松涛水库消落区植物组成、区系特点以及群落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松涛水库消落区共有维管植物40科101属115种,其中被子植物36科97属111种,蕨类植物4科4属4种.植物区系以热带性为主,外来入侵种较多,且既耐水淹又耐干旱植物众多;群落以草本、灌木植物为主,乔木较少且大多以幼苗形式存在.主要群落类型为以铺地黍(Panicum repens)为优势种的复合群落,个别区域零散分布有美洲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光荚含羞草(Mimosa sepiaria)、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马松子(Melochia corchorifoli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和铺地黍等单优群落.消落区不同海拔区间群落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物种多样性从高到低呈显著递减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松涛水库消落区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三峡蓄水对湖北巴东黄土坡滑坡地震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二维有限差分数值模型。在计算无水(蓄水前)及有水(175 m实验性蓄水)条件下滑坡体场地地震动、应力响应及孔隙水压力差异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滑坡体安全系数时程,探讨在蓄水与水库地震共同作用下的滑坡体稳定性及成因机理。结果表明:1)无水条件下滑坡体上硬层与下硬层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约为1.33及3.31,具有显著的场地放大效应及软弱夹层消能减震作用;2)瞬时地震荷载下,由于滑坡体上下硬层之间非协调性变形与非快速排水的共同作用,软弱层超孔隙水压力快速形成,并呈现出阶段性积累上升趋势,伴有瞬时放大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向家坝、溪洛渡水库地震监测台网35个台站记录到的99次ML2.1~4.1地震观测资料,利用Aki单次散射模型研究库区地震尾波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库区Qc值与频率有较强的依赖关系:Q(f)=(120.8±3.6)f((0.771 2±0.010 3)),为后续震源参数计算和定标关系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相较于Koyna、Aswan和新丰江水库,向家坝、溪洛渡水库具有高Q0值和低n值特征,与水库库区地震活动性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