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6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569篇
测绘学   388篇
大气科学   385篇
地球物理   769篇
地质学   1370篇
海洋学   334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48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基坑支护结构水平变形预测的遗传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遗传算法和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来训练前馈人工神经网络,先用遗传学习算法进行全局训练,再用BP算法进行精确训练。就遗传算法过程中的选择、变异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用BP网络训练产生变异的遗传算法。作为实例,将该方法应用于预测基坑支护结构水平变形中。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收敛速度较快、预测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2.
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的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在上海地区采用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的公式,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与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试验判别液化的方法对比,具有相对较好的结果,是一种有前途的液化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93.
西藏驱龙斑岩铜钼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驱龙铜矿发育多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成矿元素Cu、Mo、(Ag)异常强、规模大,异常与矿化区一致;伴生元素Au、Bi、Pb、As、Sb、Hg异常在Cu、Mo异常边部并套合产出的B Co、Ni Mn Zn的异常主要分布铜钼矿化带外侧.Na2O在矿化区显示负异常,K2O为正异常.从异常元素组合、水平分带性和贫Na2O、富K2O的成矿环境表明,矿床属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并受到了强烈的剥蚀.  相似文献   
94.
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影响因素及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文分析了现行抗震设计中影响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的主要因素,以规则平面框架对例对新旧规范影响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其间的重要变化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5.
最不利地震动在网壳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文献提供的最不利地震动,对网壳结构等大跨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分别考察了仅水平输入和三向地震波输入的两种情况,对最不利地震动在网壳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并在一实际工程设计中进行了应用。大跨度空间结构在水平地震动输入时,宜按照的最不利地震动进行设计;在三向地震动同时输入时,应同时分别按所推荐最不利设计地震动和按常规选用的地震动,对大跨度空间结构进行抗震分析。  相似文献   
96.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前区域构造变形背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区1991~2000年间的GPS观测获得的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资料, 1998, 2000年重力复测资料, 初步研究了昆仑山口西M  相似文献   
97.
GPS技术应用于中国地壳运动研究的方法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主要就中国利用GPS等空间测地资料研究地壳运动、构造变形 ,以及用于地震预测探索方面 ,从方法技术和近年来取得的一些初步结果进行了概要性论述。介绍了利用GPS技术资料研究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水平应变场、建立地壳运动模型等方法研究的进展。由GPS观测给出的地壳水平运动初步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现时水平运动在全球参考系中为整体向东 ,并兼有顺时针扭转运动。西部地区构造形变强烈 ,整个青藏块体及其边界带 ,以及新疆西部是应变值最高的区域 ,水平应变场主压应变优势分布方向为近NE向 ,空间差异显著 ,反映了印度板块碰撞推挤和青藏块体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中国大陆东部水平运动的差异性不显著。强震分布于地壳运动的大小、方向显著变化的区域 ,大地震通常发生在水平剪应变高值区或其边缘 ,尤其是与区域主干断裂的构造活动背景相一致的剪应变率高值区。  相似文献   
98.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GPS data, aseism/c negative dislocation model for crustal horizontal movement during 1999-2001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block is presented, combined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pparent strain field in this are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tion and deformation of active blocks and their boundary faults, together with the place and intensity of strain accumulation a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a) 9 active blocks appeared totally clockwise motion from eastward by north to eastward by south. Obvious sinistral strike-slip and NE-NEE relative compressive motion between the blocks separated by Qilianshan-Haiyuan fault zone was discovered; b) 20 fault segments (most of them showed compression) locked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blocks to varying degrees, among the total, the mid-east segment of Qilianshan fault (containing the place where it meets Riyueshan-Lajishan fault) and the place where it meets Haiyuan fault and Zhuanglanghe fault, more favored accumulation of strain. Moreover, the region where Riyueshan-Lajishan fault meets north boundary of Qaidam block may have strain accumulation to some degree, c) Obtained magnitude of block velocities and locking of their boundaries were less than relevant results for observation in the period of 1993-1999.  相似文献   
99.
GPS滑坡监测专用的Gquicks软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Guicks软件的数学模型,Gquicks软件的结构和功能.经实测检测检验,当基准点与监测点之间距离在3km内,用20分钟GPS观测值,Gquicks软件解算的水平精度可达±2-3mm,垂直精度可达±4-6mm.Gquicks软件不仅适用于GPS滑坡变形监测,也可应用于其他变形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黄壁庄水库副坝塌坑Ⅳ76+1槽段进行的安全监测设计及根据此设计进行的安全监测实施,根据取得的监测资料解决了一直未能确定的主要变形地层的问题,为水库的加固施工和后期的运行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