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56篇
  免费   5099篇
  国内免费   5575篇
测绘学   2092篇
大气科学   5955篇
地球物理   3032篇
地质学   20499篇
海洋学   2525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2421篇
自然地理   2946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1135篇
  2022年   1295篇
  2021年   1501篇
  2020年   1132篇
  2019年   1515篇
  2018年   1003篇
  2017年   1005篇
  2016年   1104篇
  2015年   1313篇
  2014年   2031篇
  2013年   1662篇
  2012年   1858篇
  2011年   1895篇
  2010年   1681篇
  2009年   1747篇
  2008年   1770篇
  2007年   1441篇
  2006年   1353篇
  2005年   1354篇
  2004年   1128篇
  2003年   1124篇
  2002年   899篇
  2001年   941篇
  2000年   906篇
  1999年   818篇
  1998年   722篇
  1997年   798篇
  1996年   653篇
  1995年   666篇
  1994年   580篇
  1993年   495篇
  1992年   460篇
  1991年   374篇
  1990年   323篇
  1989年   241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夏、冬两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2001年7~8月 ,2002年1月两个航次的悬浮物浓度资料 ,并参考其它水文参数 ,简要分析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 :无论夏季还是冬季 ,长江入海悬浮物总是向东南方输运 ;冬季由于再悬浮作用显著 ,悬浮物浓度明显高于夏季 ,且南北分布范围也明显增大 ,垂向分布均匀。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海流流速值和观测的悬浮物浓度值计算悬浮物的断面通量 ,并最终得计算区悬浮物夏、冬两季的沉积量 ,夏、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沉积量分别为0.79×108t,1.44×108t。  相似文献   
182.
尼罗罗非鱼对不同颜色定置网片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初步研究了尼罗罗非鱼对红、黄、绿、蓝、青灰色定置网片反应特性,并探讨了该鱼对青灰色网片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绿色网片对罗非鱼的阻拦作用最大,青灰色网片次之,红、黄色网片再次,蓝色网片最小。罗非鱼对青灰色网片具明显的适应现象,它们完成整个适应过程所需的实验重复次数约为7次。  相似文献   
183.
青岛对丝藻属Antithamnion Nageli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丝藻属由Nageli,C.1847年建立,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和太平洋。已报道的约有45种。近年来Wollaston等根据藻体小枝及腺细胞等特征,将原属于对丝藻属的一些种类移至凝对丝藻属Antithamnionella中。  相似文献   
184.
黄河三角洲*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及临近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94-1998年东营站713数字化雷达回波资料结合高空、地面形势,对发生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33个暴雨日41个暴雨中尺度雷达回波系统特征及形成过程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暴雨临近预报的着眼点。在1999年的预报服务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5.
刘宝银 《海岸工程》1995,14(1):57-83
介绍了台湾海岸及其周边岛礁的类型和特征,分别就台湾的西海岸,北海岸,东海岸与澎湖列岛综合自然条件依次作了描述,并将典型的河口,岬角,海湾,港口,浅滩与沿海气象站资料附于文后。  相似文献   
186.
本文概述了东白令海形成刺黄盖鲽渔场的海洋学特征,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标样侧重分析了刺黄盖鲽的渔业生物学特征,本文还概略地讨论了该鱼与渔业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7.
河口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成分,部分直接来自陆源,部分则源于河口水体的生物化学作用。在有污染源的地区,水体携带着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微粒和某些洛于水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海水与河水混合的河口环境条件下发生沉淀;另一些溶解性的营养物质能促使浮游生物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也变为沉淀性的有机物质,致使底质状况恶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对海洋生物异常有害的腐泥。国内外关于利用底泥的有机组分来探讨河口水域有机污染状况的资料目前还较少,对衡量有机污染或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底泥测定项目也研究得很不够。通常只用底泥中的硫化物、有机碳(或COD)和氮等成分的含量来反映底质的状况,但由于海域自然环境状况不同,这些成分的背景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往往难以对比。为对本河口区底泥中的有机组分的含量状况及其与有机污染的关系有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分析测定了河口区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有机氮(TON),总磷(TP),腐植酸量(HA)、硫化物(S),烧失量(IL)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等成分的含量。沉积物样品主要采于1984年5月。采样站位示于图1。根据站位设置的具体自然条件,可将调查区划分为三个区段:永定新河河口段,系指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包括A,B,C 和D站;大沽排污口区,系指天津南排污河河口段的E和11b站,以及海河防潮闸外侧的11a站;河口近岸海区,系指上述两区段站位以外的其他调查水域,包括北塘口、大沽口及其口外海域。对沉积物中的有机组分采用下列分析方法:有机碳——重格酸钾氧化法;有机氮——元素仪测定法;硫化物——腆量法;腐植酸——碱液提取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乙基紫光度法和原子吸收间接法(吴景阳等,1986 ;本集吴景阳等另文);磷——比色法;烧失量——重量法。 本文着重讨论这些有机组分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88.
ODP164航次期间,在布莱克海岭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主要赋存在海底200mbsf至450mbsf海底似反射层(BSR)之间。在横跨BSR的深度里,没有出现沉积间断。只是BSR层受到了Cape Fear盐底辟(一种刺穿构造)的干扰。在该地区,自生碳酸盐矿物(白云石、菱铁矿)少量的出现在沉积物中,仅占几个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89.
A Moored Underwater Energy Conservation System for Profiling Measurem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re is a need to obtain the hydrologic data including ocean current,wave,temperature and so 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A new profiling instrument which does not suffer from the damage due to nature forces or incidents caused by passing ships,is under development to acquire data from this area.This device is based on a taut single point mid-water mooring system.It incorporates a small,instrumented vertically profiling float attached via an electromechanical cable to a winch integral with the main subsurface flotation.On a pre-set schedule,the instrument float with sensors is winched up to the surface if there is no ship passing by,which is defined by an on-board miniature sonar.And it can be immediately winched down to a certain depth if the sonar sensor finds something is coming.Since,because of logistics,the area can only be visited once for a long time and a minimum of 10 times per day profiles are desired,energy demands are severe.To respond to these concerns,the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to conserve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lost during the ascent phase of each profile and subsequently use this energy to pull the instrument down.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ingle-point layered measuring mode,it is advanced and economica1.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es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190.
杭州湾乍浦断面潮流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0年9月在杭州湾乍浦断面设置的8个潮流同步观测站的资料,对该断面潮流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该断面大潮涨急时呈现两个大流速核;断面南部的流速要比北部的大,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这对了解杭州湾水文特征有着一定意义,同时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