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37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Exotech100BX光谱辐射计对不同类型水稻材料无肥处理本田期的监测结果表明,晚熟类型材料武育粳2号,冠层叶色显示出“三黑三黄”的变化节奏。“三黑”出现的时间是:移栽至分蘖末期,枝梗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至始穗期;“三黄”出现的时间是:分蘖末期至枝梗分化期,颖花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始穗至灌浆期。中熟类型材料汕优63,冠层叶色显示出“二黑二黄”的变化节奏。“二黑”出现的时间是:移栽至颖花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至始穗期:“二黄”出现的时间是:颖花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始穗至灌浆期。早熟类型材料亚优2号,冠层叶色显示出“一黑一黄”的变化节奏。“一黑”出现的时间是:移栽至颖花分化期;“一黄”出现的时间是:颖花分化期至灌浆期。  相似文献   
52.
盛夏低温冷害对宜昌县中稻产量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80年代以来宜昌县中稻产量及其关键生长期气候状况发现:盛夏持续低温阴雨是造成宜昌县中稻产量歉收的主要气候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3.
双季稻“向中间靠拢”是玉林地区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近10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总结,证明该研究成果的理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4.
55.
利用1973—1983年南方稻区早、熟水稻品比试验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稻种引种地与原产地海拔高度、纬度差及气候相似距与早、中稻产量变异趋势的关系,得出了判定早、中稻引种的适应性指标和模型。对早、中稻定向引种,提高预见性和成功率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杂交水稻制种亲本播期差综合指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分析叶龄法和天数差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边试验、边应用、边改进的作法,得出花期相遇的实效积温指标;最后研制出亲本播期差综合指标法。实践表明,该方法优于叶龄法和天数差法,在为杂交稻制种服务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7.
58.
水稻雄性育性通常受1对可育主基因和质、核中若干相应诱发基因所控制.其可育性状能否得到表达,与质、核间诱发基因的匹配是否协调有关.当不协调时,因可育主基因得不到表达而表现为雄性不育."光(温)敏核不育"则是受光(温)敏核抑制基因的作用,在特定光(温)条件下能产生光(温)敏效应,从而抑制可育基因的表达而表现为不育.因这2种"不育"(实质上是败育)均非不育基因作用,故称之为"诱导"不育.不育基因表现不育的较为少见,如"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因不受其它基因作用,一般均表现为质量性状的特征,不存在半不育株类型.  相似文献   
59.
RADARSATSNBSAR数据在大面积水稻估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雷达遥感的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使之成为南方大范围农业信息动态监测的最佳遥感手段。为了适宜于运行系统,本研究采用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窄波扫描模式(SNB)数据,以广东省为例进行了大范围水稻估产。通过建立稻作图谱,解决了在地形复杂、农业集约化程度低、水稻田分布不规则,且地块间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很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的水稻信息提取问题;在野外观测站采集的水稻生长期生理生态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RADARSAT SNB SAR的雷达遥感时序信息水稻估产模型。通过2000年早、晚两季水稻估产的实践证明,此模型估产的精度在平原区达到95%,而在复杂的丘岭谷地则需进一步提高图像预处理的精度,改进特殊地段估产模型的精度。从实用性而言,这是一套高效、经济的技术方法,易于投入实际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60.
通过汉中4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气温≥10.0oC的保证率,7月10日—8月20日的逐日降雨频率,7—8月连续两天以上降雨频率,7—9月的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分析,确定汉中水稻的最佳抽穗扬花期为7月下旬,其次是8月上旬;汉中盆地晚熟组合应在4月10日前,中熟组合应在4月20日前播种育秧才能获得水稻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