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从亚洲大陆块体拼贴过程看大陆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肖文交  杨振宇 《地质论评》2000,46(3):270-275
本文就亚洲大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大别-苏鲁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进行详细评述,并据大地构造学和古地磁学最新研究成果讨论并总结大陆造山带形成与演化模式,即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演化可能涉及以下5个连续的过程: 碰撞旋转拼合陆内挤压反弹.  相似文献   
32.
笔者首次将海拔高度的概念及现代冰川理论 ,并结合古地磁资料 ,提出罗圈冰期时古天山 -秦岭山脉是一条大约位于赤道 -北回归线之间、由众多高山组成的 ,且许多山峰至少在 4 0 0 0m以上 ,已形成冰川、或许局部地区存在冰原的山脉 ,总的地理特征类似于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华北地块和库鲁克塔格地块是高原或平原 ,此二地块的南边是海域。古秦岭的南坡是现代秦岭的北坡。冰川融化时冰水携带的冰碛物向南流入海 ,所以华北地块上无冰碛物存在大地构造上 ,晋宁期以前 ,上述各地块相互独立。震旦纪时它们开始发生作用 ,秦岭地块和阿克苏—乌什地块分别向华北地块与库鲁克塔格地块汇聚 ,引起后者上升 ,逐渐发展成为山脉。至震旦纪末期 ,山脉上升到 4 0 0 0m以上 ,形成冰川。此后 ,山脉被剥蚀夷平 ,至寒武纪初 ,华北、库鲁克塔格两地块又降到海平面之下接受沉积 ,该山脉消亡。由此我们恢复了新元古代超大陆一条造山带 ,并推测新元古宙末期华北、华南、塔里木三大地块曾经汇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33.
从含油气系统到成藏油气系统—油气系统研究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不同研究重点,油气系统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含油气系统阶段、复合含油气系统阶段和成藏油气系统阶段。这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源控”到“藏控”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指导油气勘探从粗放到精确的认识过程。以油气藏为研究中心、侧重于油气运移和成藏的成藏油气系统的提出使我们对油气藏的刻画更为精确、定位更为准确,并为油气勘探走向精确勘探奠定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油气系统概念是油气地质研究中的一种系统化的思想,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告诉我们怎样用系统化的思想研究复杂的油气成藏问题。  相似文献   
34.
双向汇聚热液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接触带热液成矿理论著述众多,然而多调强由岩浆热中心向外的热液流,而往往忽视由岩浆热场引起的,从围岩向热中心的内向热液流的作用。外向型与内向型热液流的双向汇聚是造成接触带热液成矿多样性的重要原因。环绕岩体的双向汇聚成矿元素增长带与围岩矿源层叠加部分———双控矿质富集区是热液成矿的最佳区段。然而,富集区并非固定不变,它是随岩浆热场演化而向外推移和向内收缩,直到岩体内部。矿床的定位与成矿时期有关,受地质构造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35.
本文研究了甘蒙北山及东疆天山早古生代地壳类型,划分为元古代的古陆壳、早古生代洋壳、拉张型过渡壳、汇聚型过渡壳。早古生代沿着库米什—卡瓦布拉克—星星峡—小黄山一线自震旦世晚期由东向西逐渐开裂,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全面打开,形成库米什—小黄山洋盆。其北侧由塔里木古板块北缘分离出中天山微大陆。且末断裂带斜贯全区,起了控制东西两侧构造发展的转换断层作用。甘蒙北山较东疆天山的地壳类型更为复杂,先后发育有奥陶纪拉张型过渡壳—裂谷带和志留纪汇聚型过渡壳—沟弧盆体系。晚古生代全区构造演化进入开合交替时期,其开时形成拉张过渡壳,早古生代洋区在库鲁克塔格北缘哈孜布拉克塔格地区延续到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36.
37.
乌苏里地区构造新探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乌苏里地区中苏合作对比研究,对该区的构造有了以下一些新的认识:若干地体的拼贴奠定了东北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局,地体的拼贴在时空上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一规律解释了地槽学说对该区构造解释中的疑难问题。通过那丹哈达-比金地体外来岩块的地层对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层序,在利恢复地体漂泊的历史。通过对比还发现苏联远东溪海地区和中国延吉地区可能同是不凯地体二叠纪的活动大陆边缘,三叠纪也经历了共同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8.
大别山东南麓有两套薄皮构造,以韧性剪切带为代表的韧性-半韧性薄皮构造和以逆冲推覆为特征的半脆性-脆性薄皮构造,后者可划分出六个一级薄皮层片体,总体上呈倒序迭瓦状结构,地球物理资料等证实大别地体爷冲于扬子地体之上,两者是以缓倾角断裂为边界的斜接碰撞,其南界为郯断裂南端、襄广断裂南东段及其间的隐伏拆离断层,主拼贴断裂在地表分枝为数条层滑-逆冲断裂,主体碰撞时代为225-75Ma,最终拼贴时代可延续到33-23Ma,韧性一半韧性薄皮构造形成于碰撞中、晚期,而半脆性-脆性薄皮构造则地碰撞末期及后造山期,在扬子地体俯冲过程中,俯冲于大别地体之下的盖层层片体被逐片“铲出”,呈上老下新的迭瓦状结构,广泛发育的薄皮构造调节了地体碰撞拼贴造成的强烈压缩变形。  相似文献   
39.
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新生代断裂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以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巴楚隆起为核心,包括其南侧的麦盖提斜坡和北侧的北部坳陷(阿瓦提凹陷)。这里新生代断裂异常发育。以鸟山-古董山地区为重点,通过精细的地震剖面解释,在塔里木盆地西部识别出5期新生代断裂活动,分别发生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初(ca.65Ma)、中新世末-上新世初(ca.5Ma)、上新世末-更新世中期(ca.3~1.5Ma)、更新世中-晚期(ca.1~0.1Ma)和全新世(ca.0.01Ma)。中寒武统和古近系膏盐层构成了研究区的2个主滑脱面。ca.65Ma的冲断受控于基墨里中间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ca.5Ma、ca.3~1.5Ma、ca.1~0.1Ma和ca.0.01Ma的断裂活动(包括滑脱断层、冲断层、走滑断层和正断层)均受控于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晚新生代(中新世以来)的断裂活动以脉动式冲断为特征,两次相邻脉动式冲断之间为时间不等的短暂的构造间歇期;间歇期构造平静,甚至可以形成正断层。  相似文献   
40.
陆婉芸  王继周  曹萌  张瑞楠 《测绘科学》2016,41(11):124-129
SIFT算法描述子均匀量化局部区域的位置和梯度角,难以有效解决描述子局部几何失真的问题。该文改进SIFT描述子的汇聚策略,将描述区域不规则分割(位置量化)与梯度角方向柱递减(方向量化)相结合,提高特征描述子抵抗局部几何失真的能力。将本文算法与原SIFT描述子进行比较,使用不同条件的遥感影像对测试,从匹配点对数量、时间耗损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验证了不规则量化描述子有较强的独特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