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0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1015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72篇
地质学   3616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06篇
自然地理   27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盘南响水井田播土采区内北西向断层成组出现,倾向相对,地面大致平行或呈透镜状延伸,深部相交消失,空间形态组合类似船体形状。通过对船形构造内的断层组合及成因分析,认为该船形构造属挽近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其两侧利用和追踪了先期形成的北西向断层,主滑面主要沿煤系地层中部的17、19煤层等软弱层发育。根据船形构造发育特点,分析了各个船形构造对煤系地层及煤层的切割破坏程度,为矿井生产中的构造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2.
根据主采煤层顶底板岩体岩性类型及结构面发育程度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72煤层顶板以中等稳定一不稳定类型为主,82煤层顶板以中等稳定类型为主,10煤层顶板以中等稳定一稳定类型为主。在大量统计见煤点硬质岩百分含量(k值)的基础上,结合顶板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对各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类型进行了划分:72煤层以一、二类顶板为主,82、10煤层均以五类顶板为主。综合评价该矿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即Ⅲ类二型。根据研究成果,指出该矿在采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依此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3.
百姓之声     
《河南地质》2008,(4):54-54
建房取土莫毁“保命田”;意见箱不能疏于管理;不必为“黄金产量世界第一”欢呼;用纳税人的钱“奖励关矿”不妥  相似文献   
44.
基于天池煤矿地质勘探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天池煤矿构造属简单构造,地层总体呈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矿井内褶皱发育程度较低,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其次为低角度逆掩断层。陷落柱分布较为杂乱,成群出现,常见于褶皱轴部。自三叠纪末期开始一直受到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印支期受SN向的挤压,形成了一些近EW向的构造;燕山期经历两期NWW--SEE向挤压使井田内地层及煤层主体呈NE走向;喜山早期的NE—SW向挤压,导致NE向断层的性质发生转变;上新世开始表现为区域上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45.
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带、斜长花岗斑岩体和老基底变质杂岩是团结沟金矿床主要成矿条件,其中构造破碎带是最主要成矿条件。矿化富集与含金玉髓状石英细脉或细网脉、黄铁一白铁矿脉和碳酸盐脉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含金矿脉的产状受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带控制,经过多期次叠加,往往造成矿化的进一步富集。金矿体呈脉状、复脉状、扁豆状等。在团结沟矿区外围张才沟矿区获得低阻高极化和高阻高极化异常,通过钻探工程验证,在该区深部控制了一个3m厚的金矿体。事实证明,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激电法在覆盖区寻找隐伏金矿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花崖沟金矿床赋存于泥盆系舒家坝群何家店组滨一浅海一陆棚相复理石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带控制。赋矿主岩为角砾状糜棱岩、破碎绿泥石千枚岩及砂质板岩。通过对花崖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的系统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进而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7.
The Raniganj Coalfield is the oldest coalfield in India that has been continuously and extensively mined since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s a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using soil and water in the area surrounding a stream, locally known as Singaran Nala (Nala means storm water drains in Bengali), in the Raniganj Coalfield. Soil (top soil, mud, silty clay and laterite) and rock samples (sandstone and shale)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tudy area and were analyzed for trace metals (Cr, Cu, Fe, Mn, Ni and Zn). Surface waters from the stream and the Damodar River as well as ground waters from hand pumps and underground mine pits were collected.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major ions (Na^+, Ca^2+, Mg^2+, Cl^-, HNO3^- and SO4^2-) and trace metals (Cu, Fe, Mn, Ni, and Zn). Trace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soil samples are found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world soil composition. Nevertheless, trace metal (Cr, Cu, Ni and Zn)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exceed or reach the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s (MAC) propos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for agricultural soils. In particular, Ni concentrations exceed the typical value for cultivated soils. Chromium, Cu and Ni concentrations in laterite and Cr concentration in topsoil exceed the ecotoxicological limit.  相似文献   
48.
Particles, less than PM10 in size, emitted from the stack of pulverized coal-fired power plants are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since they can easily enter the human respiratory track. These fine particles are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lectron Dispersive Spectrometry (SEM/EDX). Plerospheres are found in fly ash and are particles containing smaller particles formed during combustion of coal. The large plerospheres 〉50 μm mostly are present in ESP fly ash, 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effectively capturing fine particles and reducing their stack emission.  相似文献   
49.
李建林  冯起 《干旱区地理》2006,29(5):658-662
以兰州市区96条主要的泥石流沟为例,利用分形理论的统计自相似性对泥石流沟数的累计分布随沟谷形态要素沟道比降、汇水面积和沟道长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不同流域形态要素的分维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分维不同的原因。兰州市区泥石流沟三个形态要素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其中以汇水面积显示出分维最小(0.46),沟道长度次之(0.71),沟道比降最大(1.09)。分维的大小描述了作为系统的沟谷及其泥石流的形成的空间结构,即分形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形态要素对系统所起作用的差异,分维越小,所起作用越显著。其结果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流灾害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0.
选取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公路线的磨子沟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弯道超高法推算其泥石流流速。进而可以计算出该次泥石流的平均流量,为公路的改建工程提供设计依据。经过实地调查,用此方法计算磨子沟2005年8月17日暴发的泥石流流速为4.4m/s。同其他流速方法计算的结果相比较,前者值偏大,且偏向于工程安全值。弯道超高法可以解决泥石流观测的局限性和泥石流发生的不可重复性。此方法简便易行,对泥石流防治工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