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847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41.
塔中隆起原油特征与成因类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油气性质多样、分布与成因复杂, 为揭示油气的特征与成因, 对塔中及外围104个原油样品进行了精细地球化学研究.依据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生物标志物分析, 将塔中原油分为4种类型: (1) 寒武系成因原油, 具有较重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29.6‰~-29.1‰)、甲藻甾烷较发育及C27、C28、C29规则甾烷呈反“L”型或线型分布等特征; (2) 中、上奥陶统成因原油, 具有较轻的正构烷烃单体烃同位素(-34‰~-35.6‰)、甲藻甾烷等不太发育与C27、C28、C29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等特征; (3) 富含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原油, 主要分布于塔中4井区; (4) 混源油, 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界于Ⅰ、Ⅱ类原油之间, 是塔中最为主要的原油类型.油-油对比与油气性质分析表明, 塔中地区至少有两套主力烃源岩供烃.塔中部分原油生物标志物显示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因特征, 而单体烃碳同位素却与中上奥陶统成因原油更为接近, 这种不同馏分的不一致现象系不同成因原油混源的结果, 反映单一应用生物标志物指标有其局限性.塔中油气性质具有分带、分块、分层特征, 反映叠合盆地多源、多期成藏、储层非均质性等多种特性.   相似文献   
942.
基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建立的青藏高原东缘-江南造山带的地壳结构,发现扬子块体在NW向受到来自青藏高原东缘物质的逆冲推覆,在SE向受到来自江南造山带物质的逆冲推覆.这些推覆作用控制了川西-江南雪峰造山带西部地壳构造.青藏高原向东挤出的物质,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遇到坚硬四川盆地的阻挡,以上、中地壳的向上逆冲推覆,下地壳插入到四川盆地之下和扬子块体内地壳的褶皱、缩短、增厚方式被吸收,形成熊坡、龙泉山构造带,造成浦江-成都-德阳断裂、龙泉山西坡断裂的NW向逆冲.这些结果回答了青藏高原东向挤出物质的去向问题.总之,扬子块体两侧受到造山带地壳逆冲推覆的发现,为研究华南地区的陆内造山机制,恢复构造演化历史和青藏高原侧向挤出的运动学过程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943.
古隆起斜坡区的不整合三角带是形成地层圈闭的重要有利区带。以塔北隆起西部白垩系为例,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识别不整合面,计算不整合面剥蚀量,进行沉积体系识别及有利区带预测。结果表明:塔北隆起西部白垩系发育2个角度不整合(TK、TE)及1个平行不整合(TK1bs);白垩系底部发育卡普沙良群、顶部发育巴什基奇克组,其中,卡普沙良群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巴什基奇克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卡普沙良群底部发育的上超不整合三角带是有利圈闭发育的重点部位,向古隆起斜坡区上超尖灭的三角洲砂体可作为良好的储集体,与上覆泥岩盖层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巴什基奇克组顶部遭受剥蚀形成的剥蚀不整合三角带也具有良好的地层圈闭条件,遭受剥蚀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可作为优质储层,上覆的古近系膏—泥岩沉积可作为优质盖层。该结果对研究区的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4.
张伟然 《地理研究》2019,38(6):1299-1310
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从五代时期兴起后,对江南民间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明清时期,观音香汛成为江南香汛的主流。不同尺度的香汛空间形成了明显的互补结构。其中,层级最高的朝香圣地是普陀山和杭州的天竺山,香汛范围可覆盖整个江南,影响广及全国。其次,是一些区域性的名山,如苏州支硎山、扬州功德山,其影响可及于数府。再次就是各地的一些小范围的观音道场。这些不同空间尺度的佛教圣地,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层级结构。普陀山的香汛空间主要受区位、交通制约。天竺香汛受到、却不完全受空间距离影响,宁、绍的天竺香汛远不如嘉、湖,甚至不及苏、松,其中有着基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地缘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5.
依据山东省金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控矿构造、控矿地质体、矿床类型将其划分为三山岛-仓上成矿带、龙莱成矿带、招平成矿带、牟乳成矿带、栖蓬福成矿区、胶莱盆地周缘成矿区和鲁中南中生代杂岩体分布区成矿区等7个成矿区带.金矿成矿区带一般分布于大地构造单元的边部或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金矿床则主要受断裂构造和不同地质体的接触带控制.山东省金矿资源潜力很大,已有成矿带的深部及周边隐伏矿体是今后的找矿重点.  相似文献   
946.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侏罗系剥蚀厚度恢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为一个南西-北东走向的燕山期古隆起,现今构造为由北向南倾斜的单斜。该区侏罗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削蚀和上超不整合面,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地层剥蚀厚度恢复主要方法与相关条件的分析,根据研究区实际地震资料特征,采用地震剖面直接追踪法、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和邻层厚度比值法,对车莫古隆起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的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其最大剥蚀量均分布在奎屯-莫索湾一带,各层最大剥蚀厚度为260 m、340 m和140 m。其中古隆起高部位的西山窑组剥蚀量可能是由两期构造运动造成的,三工河组剥蚀量的产生可能来自后期构造运动。通过分析剥蚀厚度平面分布特征与古隆起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指出早侏罗世末期是车莫古隆起的雏形期,西山窑组沉积期是车莫古隆起的逐渐发育时期,侏罗纪末期是车莫古隆起快速发育时期。大量剥蚀产物的搬运为古隆起翼部斜坡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车莫古隆起南部斜坡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47.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是胜利油田油气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前人对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但对中央隆起带不同区域的差异隆升过程及构造形态缺少对比。该文通过平衡剖面的绘制,重塑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不同区域的差异构造形态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中央隆起带东段辛镇构造带断裂活动从沙三开始,沙二沉积期构造雏形基本显现;东营组沉积期构造格局基本定型;馆陶组沉积期断裂数量、构造幅度进一步增大;到明化镇组沉积期,构造形态发展为现今状态。中央隆起带西段梁家楼-现河断裂带自沙四沉积期开始发育,沙三末期构造雏形基本显现;沙二沉积阶段构造幅度加大,构造形态基本定型;东营组沉积阶段构造形态进一步扩大,到明化镇组沉积阶段,发展为如今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948.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钻井层位标定、区域地震剖面解释追踪,侏罗系各组原始沉积厚图的变化特征,详细地圈定了车-莫古隆起不同时期的分布范围.结合构造演化史剖面、侏罗系各组残存地层展布特征、层系超覆、尖灭现象综合分析,将车-莫古隆起的演化划分为初始发育(Jls)、逐渐隆升(J2x)、强烈隆升(J2t)、剥蚀改造(J3)、隐伏埋藏(K-E)、调整定位(N-Q)6个阶段.卷入古隆起的断裂、褶皱组合关系表明车-莫古隆起的形成机制与其南、北缘两大右旋压扭性走滑断裂带成生演化相关.沙箱模拟实验证明车-莫古隆起是在NW300°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49.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与北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相比,江南已是一片春意盎然。  相似文献   
950.
陈出云 《地图》2009,(1):54-60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这是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在北京生活时的一段真实感受,在他眼里,燕山脚下的北京仿佛拥有“似江南”的家乡美景。的确,北京原本多水,北京曾经是水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