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扬子地区江口冰期地层的划分对比与南华系层型剖面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我国南方扬子板块是国际上新元古代冰期地层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冰期记录出露广泛,研究程度较高,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新元古代主要有两次全球性大冰期,一般以澳大利亚的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为代表,扬子地区的南沱冰期和江口冰期与之相对应。但是,围绕扬子地区冰期地层的划分对比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关于上冰期的对比,虽然曾出现过不同的意见,但随着南沱组年龄数据的获得看法已趋于一致。目前主要分歧来自对下冰期和间冰期的认识。我国目前通常使用的名称,如“长安冰期”、“富禄间冰期”和“古城冰期”等与国际上的认识有差异,对新建的“南华系”地层划分和对比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根据扬子地区地质工作的多年积累和研究的成果,以“江口群”取代原“江口组”,使之成为扬子地区代表下冰期沉积的统一地层单元,江口群涵盖了下冰期的长安组、富禄组及与之相关的地层单元;扬子地区的下冰期相应地称为“江口冰期”,与国际上的Sturtian冰期可以很好地对应,含义更完整。我国南方对应于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的是江口冰期和南沱冰期。湘黔桂地区的新元古代冰期地层保存最完整连续,其中贵州黎平县的肇兴剖面可考虑作为新元古代冰期地层的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82.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作者于2013年9月在九龙江口进行了表层沉积物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Pb、Zn和Cd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高值区均分布在南溪入海口和海门岛下游海域,Cr含量的高值区也分布在南溪入海口附近。聚类分析将采样点位分为4类:第一类主要分布在河口区外侧,沉积物中油类含量较高;第二类主要分布在南溪出海口,硫化物、Zn和Cr的含量较高;第三类分布在河口区中北部,污染物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第四类主要分布在海门岛下游海域,硫化物、TOC、Cu、Pb和Zn含量较高。地质累积系数评价显示:Hg、Cu、Pb、Zn、Cr、As处于未污染到轻度污染水平,Cd为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水平;Zn、Cr、Cd的Igeo指数相对较高,第二类和第四类站位的Igeo指数相对较高。相关分析表明,硫化物与Cu、Zn、Cd正相关性较高,Cu与Zn、Cd、Cr正相关性较高,Pb与Zn、Cd正相关性较高,Zn与Cd、Cr正相关性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河口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有以下几个可能来源:流域和河口的工农业活动和采矿活动、流域水土流失、流域自然风化。针对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流域-河口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需采取以下措施:工业污染的控制、农业污染控制、养殖污染的控制、植树造林与河岸带绿化和矿山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83.
84.
华南伊迪卡拉纪"庙河生物群"的属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南方伊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中,保存了以"庙河生物群"为代表的宏体碳质压膜化石群,以大量底栖固着的多细胞藻类为主,还包含推测的后生动物和海绵动物、可疑的遗迹化石等多门类生物化石,化石类型多样、分异显著,代表着新元古代"雪球"冰期之后和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大爆发前夕地球早期多细胞生物的一次大规模的进化辐射事件。本文通过比较湖北秭归庙河和贵州江口翁会两个典型产地的宏体化石优势属种的形态特征,以及两地所处的沉积古环境,分析探讨了这些优势类别与现生多细胞生物(包括红藻、褐藻和绿藻三大高级藻类)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寒武纪之前大约35~10Ma间,各门类多细胞藻类广泛发育,与后生动物的先驱分子构成独特的古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85.
《地质论评》2008,54(2):154-156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中协会国全地国质学会学评会奖荣办法获》的有关规定,经第六届中国科协先进学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科协七届二十六次书记处会议审定,决定授予中国地质学会等25个学会中国科协先进学会奖,授予中国数学会等15个学会中国科协学术交流先进奖,授予中国海洋学  相似文献   
86.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庭 《地理教学》2001,(1):16-16
所谓人素质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即培养人精神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通常人们把人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何而生”,即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
闽江口河网二维潮流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河网正交贴体坐标”技术拟合闽江河口多汊道河网,将网格控制在河道有效区域内,使网格空间步长大大缩小,提高了计算的可信度,应用“矩阵追赶法”和“非线性二维潮流模型”等求解方法,很好地模拟了闽江河口复杂的潮流场,计算时间步长可长达10min。该数学模型已在闽江口等多个工程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8.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世芬  曾从盛 《台湾海峡》2006,25(4):572-578
通过采用多层次分析法对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进行分层、分权重的评价实践,探讨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湿地评价方法.闽江河口湿地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一支独秀的动植物资源,是开展湿地旅游的良好基础.在生态旅游开发层次与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一条适合于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旨在为国内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9.
珠江口海域及其邻近的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经济的高速发展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质量,陆源污染物逐年增加,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珠江口海域已成为我国近岸污染严重的海域之一,污染正在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为有效开展珠江口海区综合整治,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珠江口海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如何解决向海洋排污和防止海域污染的问题、该海域目前和将来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和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0.
九龙江口枝角类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亚萍  黄加祺 《台湾海峡》1992,11(3):233-237
本文根据1983年2月至1984年1月在九龙江口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并参考1979年2月以来所采的样品,分析报道了该海区枝角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共鉴定枝角类31种,以淡水类群占优势,种数季节分布为双周期型,总量分布为单周期型,种数和总量在河口上部数量高,在口部数量低。文中还讨论了其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