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1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690篇
测绘学   355篇
大气科学   677篇
地球物理   439篇
地质学   2379篇
海洋学   840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465篇
自然地理   58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李秋香 《地球》2012,(4):146-14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字显示,全世界有21亿人口居住在沙漠或者旱地中,其中90%属于发展中国家。全球44%的可耕地为旱地,30%的耕植作物生长在旱地上。土地是地球的骨骼,如果骨骼患上疏松症,后果可想而知。荒漠化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的危险。由于上地退化和干旱,全世界每年大约有750亿吨肥沃土壤流失,每年有1200万公顷土地消失,这些土地可生产2000万吨粮食,每年由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  相似文献   
942.
蓝颖春 《地球》2012,(7):33-33
土地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方法不仅费用昂贵、需要专门的仪器和技术人员,而且大多只能暂时缓解重金属的危害,还可能导致二次污染,近年来利用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富集和转化能力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为修复土地重金属污染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理途径:相对于常规方法,植物修复技  相似文献   
943.
金爱芳  李广贺  张旭 《地球科学》2012,37(2):247-252
由于目前缺乏一套完整成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源准确识别与分级方法, 在综合解析污染源结构、污染物输移过程评价的基础上, 构建了涵盖地下水易污性和地下水污染源两部分多因素耦合的风险源识别模型, 其中从污染源特性和污染物性质两方面建立了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参数体系.以地下水易污性指数和污染源潜在危害性评价指数作为风险源分级指标, 采用乘积模型进行了风险源的评价与分级.选择某水源地对所建方法进行实例分析, 确定了地下水污染的高风险源区.结果表明, 污染源和地下水易污性共同决定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源, 所建方法对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及污染源的有效监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4.
王蕊  刘菲  秦莉红  陈鸿汉 《地球科学》2012,37(2):307-312
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法, 以醋酸根为碳源, 考察了高氯酸盐在不同浓度的硝酸盐还原环境下的生物降解能力, 分析硝酸盐对高氯酸盐生物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0mg/L的高氯酸盐在不同浓度硝酸盐环境下均可被富集培养物降解.20mg/L硝酸盐还原环境中, 高氯酸盐的降解未受到抑制; 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 100mg/L、200mg/L及500mg/L的硝酸盐环境中, 高氯酸盐降解出现滞后期, 分别为7d、13d和38d.反应初期, 高氯酸盐降解滞后是由于硝酸盐为优先级别较高的电子受体, 更易于被微生物利用.随着硝酸盐快速降解和亚硝酸盐的累积, 高氯酸盐降解停滞可能是由于电子竞争和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高氯酸盐降解菌酶活性产生毒性抑制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5.
辽东湾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污染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取自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岩心样品,利用XRF等方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结合137 Cs、210Pb年代测定,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环境质量状态以及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Pb、Zn、Hg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葫芦岛附近海域,并且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辽东湾海域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轻度和重度污染率为34.5%,清洁率为65.5%,重度污染站位集中在葫芦岛附近海域;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大致出现在1975年,于1997年达到最大,随后,重金属污染开始明显减少。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演化特征与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46.
环境刑法学作为法学研究的一个理论分支有其自身的理论特点,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渐完善我国环境刑法的价值体系理论。海洋环境犯罪是与环境法学、刑法学密切相关的一种当代新型犯罪,随着海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有关海洋环境犯罪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947.
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浙江海岛渔农村的社会经济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工业和生活用水量都将急剧增加,海岛渔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文章以舟山六横岛为例,通过调查了解海岛渔农村水环境污染及治理现状,分析其在水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岛渔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48.
根据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水质调查数据,运用水质质量单项标准指数法、综合指数WQI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评价法等方法,对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水主要污染物为DIN、DO、石油类和PO43-P,其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54、4.83、0.061和0.033mg/L,单项平均污染指数分别为1.81、1.30、1.22和1.10,其中DIN的污染情况最严重,所有监测站位DIN含量均远未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平均值为1.42,说明该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上属于轻度污染水平;有机污染指数的平均值为2.44,有机污染程度属于4级,表明该区水域受到轻度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指数的平均值为5.96,处于高富营养化状态。由于湛江港的影响,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质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9.
对广西钦州湾-防城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Hg,Cd,As,Pb,Cu,Cr和Zn的质量分数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钦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均在国家一级标准之内。空间分布上,从防城港-企沙-鸡墩头-三娘湾-沙角,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企沙QZ-07、三娘湾QZ-09和沙角地区的QZ-08剖面的质量分数最高。其中Cd,Cu和Zn的最高值出现在沙角地区QZ-08剖面,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0.14,29.15和64.56μg/g;Hg,As,Cr和Pb的最高值出现在企沙地区QZ-07剖面,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0.11,11.29,88.23和26.47μg/g。选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钦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参数均小于40,而风险指数均小于150,显示其潜在生态风险为低风险级别。但部分调查剖面如沙角QZ-08剖面的生态危害风险指数接近临界值140,所以该污染的风险是存在的。在空间分布上,从防城港-企沙-鸡墩头-三娘湾-沙角,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企沙QZ-07、三娘湾QZ-09和沙角地区的QZ-08剖面的危害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950.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必要开发一种简单实用、适于各类型污染物的场地污染数学模型。通过污染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在包气带、饱和带迁移转化的概化,建立了污染物运移的自由入渗模型以及降雨入渗模型并给出各自相应的解析解。无降雨时,考虑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随包气带向下渗透的作用,建立一维垂直入渗模型。有降雨时,考虑污染场地(包气带)中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对流作用、扩散作用及挥发、生物降解、吸附、根系吸收等作用,建立包气带剖面二维溶质运移模型和饱和带平面二维溶质运移数学模型。建模过程中,假定降雨量的平均分布及土壤质地、水力参数以及有机物成分、种类均相同,同时假定污染物与多孔介质间的作用为线性吸附,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附遵循一级动力学。基于模型的解析解,实现案例的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适用范围广、模拟高效快捷等优点,能够较准确预测污染发生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动向、到达饱和带的时间以及饱和带中污染物的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