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沾化凹陷长堤地区沙一段属于低勘探层段,目前在沙一段下部生物灰岩中钻遇高产油气,沙一段生物灰岩成为勘探热点,而生物灰岩发育模式及分布特征认识不清。以岩芯、录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工区生物灰岩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以下几方面认识:1)结合前人层序划分基础,依据地震及井孔资料,将沙一段作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利用高频层序划分原理,将沙一段下部细分为三个四级层序,而生物灰岩发育于三个四级层序中;2)生物灰岩分布受古气候、相对古水深和古地貌控制,研究区沙一段时期为亚热带湿润-干旱气候,微咸水湖泊环境,生物灰岩发育在湖平面动荡的湖退体系域中,相对古水深处于稳定的下降过程,录井资料证实生物灰岩多分布于古地貌西南部缓坡及东部洼槽;3)依据主控因素建立生物滩发育模式,划分为缓坡生物滩发育模式和洼槽生物滩发育模式,并确定研究区生物灰岩内幕演化过程,指明研究区发育三期生物灰岩,三期生物灰岩依次向北部长堤潜山呈退积迁移;4)通过对四级层序中生物灰岩垂向发育特征和平面展布特征的分析,并基于敏感地震属性平面分布预测,结合古地貌,确定研究区生物灰岩呈南厚北薄,东部洼槽发育较厚,条带状分布的特征。最后,确定了长堤地区沙一段下部生物灰岩发育模式及分布特征,深化了湖相生物灰发育模式理论研究,为济阳坳陷沙一段特殊岩性油藏勘探和圈闭优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2.
地震沉积学在识别重力流沉积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地震沉积学方法在识别陆相断陷盆地重力流沉积体系的研究思路。以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沙一段的深水厚层砂岩为研究对象, 在现代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分频解释和时频分析技术建立高频等时格架的基础上, 通过岩芯相精细描述确定沙一段主要发育重力流水道沉积体系。形成了以古地貌和地震属性约束物源方向, 预测重力流水道的宏观展布;地层切片、反演与三维可视化相结合刻画砂体空间展布形态的断陷湖盆沟道型重力流地震沉积学识别方法和技术。应用该方法对歧南斜坡重力流水道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 为在歧口凹陷广泛发育的湖相泥岩中寻找岩性油气藏开辟新的勘探领域, 并在歧口凹陷油气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断陷盆地重力流沉积体系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3.
李磊 《贵州地质》2015,32(3):203-208
本文对贵阳甘冲石灰石矿矿山原主矿层的底板岩石的矿产特征及其可利用性进行了勘查研究与分析,为矿山寻找到后续资源,从而延续了矿山的服务年限;同时经过对该成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在矿区周边区域同类含矿岩石分布广泛,几乎遍及贵州中部下三叠统石灰岩的分布区,表明区域性找矿远景良好,可获取更多资源、确保矿山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4.
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发育大量湖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利用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一段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鉴定、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方法及分析测试数据,结合岩心观察,从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储层的空间类型等方面对各类岩石的物性、孔隙类型进行了分析,精细表征了沙一段储层微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东辛地区沙一段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均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储层物性碳酸盐岩优于碎屑岩,储层物性的优劣表现为鲕粒灰岩生屑灰岩含砾粗砂岩粉细砂岩;碎屑岩内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碳酸盐岩以发育生物体腔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为主;沙一段储层具有沉积作用主控、成岩作用改造、断裂体系促进储层物性的特点,受下伏深层烃源岩生烃转化的影响,沙一段深层储集岩体更容易受溶蚀作用影响,形成含油性良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55.
富水水库主坝混凝土防渗墙建于大坝上游坝坡马道上,其墙体材料下部为混凝土,上部为特殊混凝土.介绍了该工程的施工难点、采取的技术措施、技术创新及施工平台稳定计算.  相似文献   
56.
东濮凹陷濮城地区发育了沙河街组沙三~沙四上段、沙一段二套烃源岩,其中沙三段烃源岩成熟度较高,沙一段烃源岩为低成熟度.沙一段原油其饱和烃含量在47.39%~65.33%,有较强的植烷优势,微弱的偶碳优势,饱和烃同位素在-28.0‰左右.原油甾烷和萜烷成熟指标表现为低熟原油特征,但其生源特征与沙三~沙四段烃源岩存在着相似性.经综合分析认为,濮城地区沙一段原油总体上是由沙一段泥岩与沙三段泥岩早期生成的原油混合而成的,局部有沙一段泥岩单独提供的油源.  相似文献   
57.
金家油田沙一段稠油油藏储层粘土含量高且具膨胀性,导致储层强水敏性,制约油藏热采开发,因此需要明确高温条件下粘土矿物热变特征,为开发提供指导。经差热和热重、高压釜高温实验后样品晶间距、溶质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含油薄片等分析表明:在100~200℃的温度条件下,蒙脱石脱表层吸附水,晶间距仍较大,膨胀性较强,此种情况,容易堵塞孔喉,导致物性变差,阻碍原油溢出使得剩余油饱和度较高;200~300℃温度条件下,蒙脱石脱去B位层间水,晶间距变小,膨胀性减弱,再加上高温对矿物溶蚀,改善孔喉连通性,使储层物性变好,原油容易溢出,剩余油饱和度降低。  相似文献   
58.
利用1958-1995年拉萨,南京地区地面至30hPa标准等压面上月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主体东部的拉萨地区上空若干气候特征以及月,季,年平均气候变率随高度分布特点,并与同纬带长江三角洲的南京地区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9.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PDF) of a passive tracer, forced by a "mean gradient", is studied. First, we take two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he Lagrangian and the conditional closure formalisms, to study the PDFs of such an externally forced passive tracer. Then, we carry out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an idealized random flow on a sphere and for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stratospheric winds to test whether the mean-gradient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studying stratospheric tracer mixing in midlatitude surf zones, in which a weak and poleward zonal-mean gradient is maintained by tracer leakage through polar and tropical mixing barriers, and whether the PDFs of tracer fluctuations in midlatitud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when diffusive dissipation is balanced by the mean-gradient forcing, the PDF in the random flow and the Southern-Hemisphere PDFs in ECMWF winds show time-invariant exponential tails,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PDFs exhibit non-Gaussian tails. However, the PDF tails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The long-term behavior of the PDF tails of the forced tracer is compared to that of a decaying tracer. It is found that the PDF tails of the decaying tracer are time-dependent, and evolve toward flatter than exponential.  相似文献   
60.
A springtime tropopause fold event, found to be related to a cold trough intrusion from the north, was detected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P) based on various observations. A nested high-resolution mesoscale model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rography on the stratosphere-troposphere exchange. The model was found to be able to capture plausible tropopause fold properties. The propagation of the tropopause fold chang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terrain height in the model was altered. 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