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5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A nearly complete right maxillary or left dentary tooth(NHMG 10858)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Xinlong Formation of the Napai Basin, Fusui County, Guangxi, southern China, is described. The tooth is large in size, with a CBL of 37 mm. Given the geological age and its crown morphology, including the size, it is most likely that the tooth belongs to a carcharodontosaurid. The recovered specimen represents one of the largest theropod teeth hitherto reporte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Asia.  相似文献   
212.
正神州戈壁巨龙学名:Gobititan shenzhouensis尤海鲁,唐烽,罗哲西2003语源:"gobi"即戈壁,指蒙古与内蒙古之间的地理区域,该处已发现了大量的中生代恐龙化石,"Titan"指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象征化石庞大的身躯;种名"shenzhou",即神州,中国的古称。产地与层位:公婆泉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分类位置:蜥臀目蜥脚亚目巨龙型类食性:植食性体长:约13米特征:戈壁巨龙是一种相当原始的巨龙型类恐龙,它与其它巨龙型类成员的  相似文献   
213.
中国山东省诸城盆地张祝河湾村下白垩统杨家庄组发现了非鸟恐龙(蜥脚类和鸟脚类)与古鸟类足迹。该足迹点的非鸟恐龙足迹深受水浸沉积物的影响,发生了强烈变形。蜥脚类足迹的前后足迹面积相近,造迹者行进缓慢。鸟脚类足迹属于禽龙-鸭嘴龙类型的足迹。古鸟类足迹并不类似于中国以往发现的中生代鸟类足迹,而类似于韩国滨水鸟类足迹的金东鸟足迹(Jin-dongornipes)。讨论了莱阳足迹(Laiyangpus)和拟跷脚龙足迹(Paragrallator,亦译为拟似鹬龙足迹),前者因模式标本遗失而不明确,后者可归入安琪龙足迹未定种(Anchisauripus isp)。这批足迹的发现大大增加了山东省东部恐龙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14.
本文设计彩沙示踪法于厦大滨海沙滩东段进行试验 ,取得了沙粒运动方向、最大运移速度、扩散范围、沿岸输沙率及粒度分异运移状态等定量数据 ,弥补了以往示踪法难以定量分析的缺陷。结果表明 :调查期间 ,厦大滨海沙滩东段沙粒运动是构成厦门岛南岸岸滩在偏东向波浪作用下形成的西南向沿岸漂沙之一个环节 :沙粒大体平行岸线向北运动 ;沙粒沿岸最大运移速度为 2 0 0m/d ;经一个潮周期 ,沙粒向两侧的最大横向扩散距离为 2 0m ,最大垂直扩散深度达 7cm ;岸滩横断面沿岸输沙率为 42 5t/d ;在该岸段沿岸漂沙中 ,粗粒沙偏向低潮带一侧 ,而细粒沙偏向高潮带。  相似文献   
215.
针对复杂地质背景下的大陆架划界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大陆坡脚点(foot point of the continental slope, FOS)确定方法。该方法基于水深平均梯度变化计算坡脚点所在位置,并结合相反证明以及凸包性、分段性、连续性原则进行优化。以莫桑比克南部陆缘为研究区域,利用2021年实测的高精度多波束地形数据,应用该方法提取了大陆架划界最关键的依据——FOS,并与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使用的Geocap软件提取的结果进行对比,确认了相同的FOS位置,证明该方法是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216.
国家体育场柱脚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跨结构柱脚锚固性能是抗震设计的关键之一。国家体育场柱脚为钢柱脚,该钢柱脚锚固于钢筋混凝土承台中,其受力复杂,以往国内外类似的试验很少。笔者共进行了4个钢筋混凝土承台-钢柱脚试件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本文介绍其中2个几何尺寸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承台-钢柱脚试件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概况,1个试件为混凝土承台中配置抗拔钢筋的试件,1个为混凝土承台中未配置抗拔钢筋的试件。通过单向重复加载下的钢柱脚锚固性能试验,对试件的锚固承载力、延性、合理配筋型式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承台中配置抗拔钢筋的试件与未配置抗拔钢筋的试件相比其锚固承载力和延性显著提高。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柱脚锚固承载力计算的桁架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17.
王文琪 《海洋科学》1998,22(6):20-22
在已知的110种海洋哺乳动物中,鳍脚目动物是第二大类,仅次于齿鲸目动物。根据Rice和Scheffer(1968)的研究,鳍脚目动物现在主要有33种组成:海狮科中有12种,海豹科中有20种,海象科中有1种,其中的一些种还存在着不同的地理分布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海洋哺乳动物已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由于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病菌抗原,及时准确地诊断出致病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关于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对海洋哺乳动物的饲养和防病治病等技术还未有深入的研究。国外对鳍脚目动物的健康等若干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如从营养、内分泌、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218.
宋慧丽  慕芳红  孙燕  华尔 《海洋学报》2021,43(8):139-151
本研究于2015年12月在濒临渤海的大连夏家河子沙滩和濒临黄海的大连金沙滩采集海洋线虫样品,对两处砂质潮间带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处砂质潮间带海洋线虫丰度、优势种、摄食结构及多样性差异显著。夏家河子海洋线虫平均丰度为(592.0±318.9) ind./(10 cm2),金沙滩海洋线虫平均丰度为(54.6±53.8) ind./(10 cm2),显著低于夏家河子。共鉴定海洋线虫43种,共有种13个。夏家河子沙滩海洋线虫优势种为Daptonema sp.1、Daptonema sp.2、Theristus sp.1、Setosabatieria sp.1、Prochromadorella sp.1、Daptonema sp.3、Paracyatholaimus sp.1、Sabatieria breviseta,以非选择性沉积食性线虫为主;金沙滩海洋线虫优势种为Oncholaimus sp.1、Chromadorita sp.1、Theristus sp.2, Neochromadora sp.1、Enoplus sp.1、Prochromadorella sp.1,以杂食性或捕食性线虫为主。两处砂质潮间带海洋线虫种数S、丰富度指数d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值均表现为夏家河子显著高于金沙滩。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两处沙滩的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间隙水pH、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及中值粒径是引起海洋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子,其中,沉积物中值粒径对线虫群落特征的影响最为突出。就两处沙滩潮区差异而言,受沉积物粒径特征及pH的影响,夏家河子海洋线虫群落特征在不同潮区之间也存在差异,其低潮带海洋线虫多样性高于高、中潮带,杂食者和捕食者丰度高,反映其海洋线虫群落结构较复杂。金沙滩不同潮区的环境因子无显著差异,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潮区差异不显著,较为均一。此外,水动力对海洋线虫群落结构沙滩差异和潮区差异也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水动力通过影响不同粒径沉积物的沉积影响海洋线虫群落特征;另一方面,水动力可影响线虫的分散性,进而对其潮区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19.
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体积小和成本低等特点,不仅可以监测淤泥质潮滩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还可以观测到卫星难以捕获的潮滩短历时发育过程。文章基于无人机航拍测量技术,通过后期图像处理生成正射影像,获取临港新片区潮滩的沙滩和植被区域面积,分析潮滩短周期沙滩和植被时空分布特征和对不同事件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临港潮滩潮上带从淤泥质海滩逐渐转变为沙质海滩;潮滩植被有明显季节性变化,秋冬季枯萎,春夏季生长茂盛,分布在潮滩西侧的植被变化最为显著;沙滩随着植被枯萎而裸露,易受波浪、潮汐冲刷;相比于季节性转化,沙滩在事件上的响应更为显著,洪水期淤积和台风冲刷导致潮滩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220.
21世纪以来,海滩养护技术开始在我国得到应用并迅速发展。本研究基于对过去十几年来我国海滩养护技术的跟踪与深度研究,通过研读文献、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分析了我国海滩养护发展现状及特征,总结归纳了我国在海滩养护技术方面的创新,最后展望了海滩养护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建议。研究发现,我国的海滩养护工程在2005年之前较少,此后快速持续增加;在3种养护目的中,滨海旅游占绝大多数,达61. 7%;修复海滩类型中,人造海滩和修复受损海滩的比例相当,同质养护和异质养护的占比分别为51. 1%和48. 9%;在养护海滩的平面形态中,岬湾形态的占比最高,达43. 6%。结果表明,我国在海滩修复养护技术中取得了一些创新,主要包括强潮海岸、强侵蚀海岸、淤泥质海岸等多种动力条件下的海滩修复理论和理念,以及海滩城市排水优化设计、海滩生态养护潜堤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