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0篇
  免费   3774篇
  国内免费   5912篇
测绘学   1138篇
大气科学   916篇
地球物理   2479篇
地质学   14459篇
海洋学   1846篇
天文学   145篇
综合类   1332篇
自然地理   1921篇
  2024年   202篇
  2023年   782篇
  2022年   873篇
  2021年   906篇
  2020年   774篇
  2019年   971篇
  2018年   698篇
  2017年   727篇
  2016年   758篇
  2015年   887篇
  2014年   1246篇
  2013年   1036篇
  2012年   1172篇
  2011年   1228篇
  2010年   1141篇
  2009年   1061篇
  2008年   1090篇
  2007年   1156篇
  2006年   1096篇
  2005年   937篇
  2004年   878篇
  2003年   629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412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5篇
  1957年   3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向奎 《古地理学报》2006,8(2):233-240
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发育甫沙-齐姆根和柯克亚-和田南2个压扭构造体系,前者主要是帕米尔弧形构造东北侧的侧向滑移与西昆仑造山带向塔里木盆地的不均匀冲断活动的联合作用结果,后者则主要与西昆仑造山带向塔里木盆地的不均匀冲断作用有关。这两个压扭构造体系主体形成于新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其构造样式在平面上主要为走滑-逆冲断裂和雁列式分布的断裂与背斜,在剖面上则呈现为双重构造与反冲构造的叠加。压扭构造带所遭受的压扭作用从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形成新的油气圈闭、促进油气运移与成藏等方面对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的油气成藏发挥了积极作用,压扭构造带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982.
《湘绮楼日记》记录的湖南长沙1877-1878年寒冬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对清代王运所著的《湘绮楼日记》中长达40余年(1869—1916)的冬季(12月—2月)天气记录进行整理之后,从王运在湖南长沙、衡阳一带记录的30多个完整冬季之中,提取了一个特殊的寒冬——1877—1878年冬天(记录于长沙境内)。将这年的天气记录与日记中其他年份进行比较,其寒冷程度可以明显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雪——降雪日数14天,为最多的年份之一,且降雪次数最多;(2)积雪——积雪日数在27天以上,为历年之最;(3)冰冻——根据该年日记记录,冰冻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超过其他年份;(4)《日记》作者感受——王运留下了大量对“寒”、“暖”的感应记录,这一年有历年最多的“寒”记录(15条)和最少的“暖”记录(0)。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877—1878年冬天是《湘绮楼日记》中所仅见的、异常寒冷的严冬。文中对这年当地冬季严寒的天气过程和气候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83.
地铁车站结构作为现代城市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问题已成为城市工程抗震和防灾减灾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以深圳地铁3号线四期低碳城单拱大跨车站为研究对象,采用近场波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土-结构相互作用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3条人工波和3条天然波作为输入地震动,分析水平单向地震动、水平与竖向双向地震动作用下单拱大跨地铁车站结构三维地震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向地震动作用下单拱大跨无柱结构及矩形框架有柱结构的水平位移及层间位移均略小于单向地震动作用下,但矩形框架有柱结构在竖向地震动作用下的中柱轴压比明显增加,说明单拱大跨车站结构可有效降低双向地震动作用下中柱轴压比变大的风险;双向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峰值弯矩大于单向地震动作用下,说明进行结构设计时应适当考虑竖向地震动作用的影响;单拱大跨无柱结构拱顶弯矩明显小于矩形框架有柱结构顶板跨中弯矩,改善了常规矩形框架结构顶板受力性能,但由于单拱大跨无柱结构缺少中柱竖向支撑作用,其底板及侧墙底部弯矩明显大于矩形框架有柱结构,尤其在双向地震动作用下更明显,因此单拱大跨无柱结构需加强底板及侧墙的厚度与配筋,以抵抗较大的弯矩响应。  相似文献   
984.
贵州罗甸纳庆剖面是竞争谢尔普霍夫阶底界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最有力候选剖面之一.纳饶剖面紧邻纳庆剖面,是其辅助剖面.纳饶剖面维宪阶-谢尔普霍夫阶(Viséan-Serpukhovian)界线层段的牙形刺生物地层已经初步建立,可与纳庆剖面直接对比.纳饶剖面V/S界线位于41.8 m处,是以牙形刺演化谱系L.nodosa...  相似文献   
985.
哈罗铁路沿线沉积物粒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罗铁路开通对沿线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自开通以来饱受风沙危害.对铁路沿线及防沙体系内沉积物粒度特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该线风沙危害的科学防治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1)铁路沿线沉积物组成以中细沙为主,灌丛沙地分选性中等至很差,偏度以近对称为主,峰度中等至很窄;戈壁区沉积物整体分选性较差,偏度以极正偏为主...  相似文献   
986.
近十年来,我国在亚洲大陆边缘沉积学和古海洋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空间上,对北起拉普捷夫海、南至孟加拉湾的广大海域进行了沉积物调查取样,开展了跨纬度"源-汇"过程研究,建立了陆架第四纪高分辨率地层层序,初步揭示了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亚洲季风、海冰、海流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亚洲大陆边缘"源-汇"过程...  相似文献   
987.
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小震精定位等方法,结合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分析了贺街-夏郢断裂附近的遥感影像特征和小震分布特征,并据此将贺街-夏郢断裂从南到北分为南段(夏郢镇毓秀-石桥镇新塘)、中段(石桥镇新塘-步头镇白石口)、北段(步头镇白石口以北).结果显示,贺街-夏郢断裂中段卫星影像上线性特征明显,控制石桥-沙头盆地的发育,局部...  相似文献   
988.
史料记载1901年4月26日西藏尼木发生M63/4级地震,其发震构造尚未有报道,对其发震构造的厘定有助于理解尼木地堑群的地震复发规律,科学评价周边地区的未来强震危险性.遥感解译与地质调查表明,尼木地堑群内部的庞刚地堑西边界断裂长约30 km,走向近北西—北北西,以彭刚玛曲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断裂地貌线性特征显著,陡坎...  相似文献   
989.
湖北荆州八岭山地下埋藏有特大型、大型及中型古墓560余座,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对影响古墓保存条件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缺乏深入认识,因此,开展该保护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与分析十分必要。基于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分析和地球化学模拟,识别了八岭山古墓群保护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地下环境中主要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雨,雨水经包气带入渗向下依次补给潜水、潜水-承压水、承压水,潜水-承压水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蒸发过程;地下水pH值范围为6.50~8.06,总体上为微酸性到弱碱性的水环境条件;水化学类型以Ca-HCO3型为主,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含量范围为149.30~608.56 mg/L,离子组分主要来源于水-岩相互作用;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沉淀平衡和离子交换是八岭山古墓群保护区地下水水化学的主要控制过程;垂向渗滤是八岭山古墓群保护区地下水运移和影响古墓葬埋藏条件的一个重要形式,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水环境条件可能对古墓葬埋...  相似文献   
990.
石梁宏  李双洋  尹楠 《冰川冻土》2021,43(1):195-203
多年冻土是含有冰的特殊土体,在自然环境变化及工程扰动下易发生冻胀融沉变形,严重威胁着青藏高原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特别对青藏铁路的畅通运营提出了严峻挑战.以青藏铁路五道梁地区路基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颗粒离散单元法,通过建立热-力离散元计算模型,对路基的温度场和变形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离散单元法克服了有限元方法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