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6篇
  免费   3775篇
  国内免费   5888篇
测绘学   1136篇
大气科学   912篇
地球物理   2477篇
地质学   14447篇
海洋学   1842篇
天文学   145篇
综合类   1331篇
自然地理   1919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782篇
  2022年   867篇
  2021年   896篇
  2020年   774篇
  2019年   971篇
  2018年   698篇
  2017年   727篇
  2016年   758篇
  2015年   887篇
  2014年   1246篇
  2013年   1036篇
  2012年   1172篇
  2011年   1228篇
  2010年   1141篇
  2009年   1061篇
  2008年   1090篇
  2007年   1152篇
  2006年   1094篇
  2005年   937篇
  2004年   878篇
  2003年   629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412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5篇
  1957年   3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小震精定位等方法,结合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分析了贺街-夏郢断裂附近的遥感影像特征和小震分布特征,并据此将贺街-夏郢断裂从南到北分为南段(夏郢镇毓秀-石桥镇新塘)、中段(石桥镇新塘-步头镇白石口)、北段(步头镇白石口以北).结果显示,贺街-夏郢断裂中段卫星影像上线性特征明显,控制石桥-沙头盆地的发育,局部...  相似文献   
992.
史料记载1901年4月26日西藏尼木发生M63/4级地震,其发震构造尚未有报道,对其发震构造的厘定有助于理解尼木地堑群的地震复发规律,科学评价周边地区的未来强震危险性.遥感解译与地质调查表明,尼木地堑群内部的庞刚地堑西边界断裂长约30 km,走向近北西—北北西,以彭刚玛曲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断裂地貌线性特征显著,陡坎...  相似文献   
993.
湖北荆州八岭山地下埋藏有特大型、大型及中型古墓560余座,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对影响古墓保存条件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缺乏深入认识,因此,开展该保护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与分析十分必要。基于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分析和地球化学模拟,识别了八岭山古墓群保护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地下环境中主要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雨,雨水经包气带入渗向下依次补给潜水、潜水-承压水、承压水,潜水-承压水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蒸发过程;地下水pH值范围为6.50~8.06,总体上为微酸性到弱碱性的水环境条件;水化学类型以Ca-HCO3型为主,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含量范围为149.30~608.56 mg/L,离子组分主要来源于水-岩相互作用;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沉淀平衡和离子交换是八岭山古墓群保护区地下水水化学的主要控制过程;垂向渗滤是八岭山古墓群保护区地下水运移和影响古墓葬埋藏条件的一个重要形式,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水环境条件可能对古墓葬埋...  相似文献   
994.
石梁宏  李双洋  尹楠 《冰川冻土》2021,43(1):195-203
多年冻土是含有冰的特殊土体,在自然环境变化及工程扰动下易发生冻胀融沉变形,严重威胁着青藏高原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特别对青藏铁路的畅通运营提出了严峻挑战.以青藏铁路五道梁地区路基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颗粒离散单元法,通过建立热-力离散元计算模型,对路基的温度场和变形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离散单元法克服了有限元方法无...  相似文献   
995.
熔体包裹体是在矿物生长过程中被包裹的硅酸盐小液滴,由于寄主矿物的保护,受最小程度的后期岩浆作用影响,可以有效的保留原始岩浆组成、地幔源区性质及岩浆演化过程等重要信息.熔体包裹体的研究可以弥补传统全岩因受后期复杂地质过程影响而导致部分信息失真的不足.文章简要总结了熔体包裹体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分析测试技术,概述了国内外关于西...  相似文献   
996.
花粉现代过程研究是基于化石花粉谱重建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的基础.尽管青藏高原已经有大量花粉现代过程研究,但是仅有少数关于湖泊表层沉积物现代花粉组合的报道.本研究分析了青藏高原草原带和荒漠带34个湖泊的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结果显示,这两个高原植被带的现代花粉组合以草本、灌木花粉占优势,不过特征类群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别.高...  相似文献   
997.
吉林延边开山屯地区地层时代的新证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吉林延边开山屯地区古生代地层,在构造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一些地层时代的新资料在混杂岩中新发现中二叠世北方型动物群化石;对混杂岩中的花岗岩砾石,测得SHRIMP锆石U-Pb年龄(286.8±5.6Ma),代表岛弧岩浆岩结晶时间;在变蛇绿岩和糜棱岩中采取白云母样品,测得40Ar-39Ar年龄,分别为408Ma和205.7Ma。由此,可以得出开山屯地区地层时代和混杂岩形成与演化的时间表泥盆纪洋壳形成;在中石炭世—中二叠世由南向北的运移过程中,洋壳之上发生硅质和碳酸盐沉积,形成海山;洋壳与由北向南移动的兴凯地块相对运动,二叠纪时向大陆俯冲,在兴凯地块西缘(现代方位)发育岛弧活动,并在中、晚二叠世形成滑塌堆积。可能与晚三叠世的洋壳俯冲作用有关,在兴凯地块前陆边缘发生逆冲作用,形成构造岩片。  相似文献   
998.
北方黄土研究中磁化率分析已越来越多运用到第四纪风尘堆积研究中。采用古地磁极性柱结合磁化率曲线比对定年的方法,初步确定江苏金坛和尚墩遗址750cm厚的地层年龄为330kaBP,对应磁化率曲线判断该区域分别经历了24kaBP左右、110kaBP左右、190—240kaBP左右、300kaBP左右的4个暖湿期,其中间隔有3个干冷时期,具有完整的3个气候旋回。对应地层发育的4个古土壤层、3个黄土层的风尘堆积—古土壤序列。研究表明,虽然古地磁极性定年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以磁化率信息为辅助的条件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局限,获得较为准确的地层年代,多种证据表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9.
四川盆地复合盆山体系的结构构造和演化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盆山体系研究是当前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四川盆地周缘为造山带所围绕,盆地与造山带存在着耦合关系。系统地分析四川盆地和周缘造山带组成的盆山体系的结构和演化特征对深入认识四川盆地的构造和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造剖面的解释、沉积充填特征和陆源碎屑物源的分析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的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盆山体系的结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历史。四川盆地与周缘造山带均以冲断褶皱带相耦合,构造变形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提出了"复合盆山体系和亚盆山体系"的概念,并认为四川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组成了一个复合盆山体系,并由多个次一级的亚盆山体系所组成,各亚盆山体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叠加、互相干扰联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盆山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00.
惠民凹陷南坡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的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惠民南坡前中生代断裂的平面分布和三维地震剖面特征的分析,识别出了一组在平面上相互平行,在剖面上具有负花状构造的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通过对负花状构造的形态及其卷入地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组断裂带经历过两期不同性质的走滑运动,在中生代经历了较强的左行张性走滑,在新生代经历了较弱的右行压性走滑。其演化过程与鲁西地块上北北西向走滑断层的演化过程一致,均属于郯庐断裂区域性走滑作用所形成的帚状构造体系的一部分,郯庐断裂在中生代的左行走滑和新生代的右行走滑是控制其发展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