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530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河北武安坦岭多斑斜长斑岩的成因:冻结岩浆房活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流变学实验表明,当岩浆中晶体体积分数达到约50vol%时,岩浆体实际上处于冻结状态,不再具有整体迁移的能力。但在自然界中仍存在含大量斑晶的浅成火成岩和火山岩。因此,富晶体岩浆的上升过程和侵位机制是近年来地球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冻结岩浆房的活化机制主要有二种:升温活化机制和流体活化机制。河北武安坦岭地区新发现的多斑斜长斑岩为揭示冻结岩浆房的活化提供了契机。野外观察和晶体粒度分布(CSD)分析表明,坦岭斜长斑岩中斜长石斑晶高达70vol%,基质为显微晶质结构。斜长石斑晶粒径分布均一,大小约为3.1×1.7mm;显微镜观察和背散射图像揭示,斜长石斑晶具环带结构,由宽广的斜长石核部+宽度可变的条纹长石边部组成,且无熔蚀现象;电子探针成分剖面分析表明,斑晶核部成分为更长石(An_(27)Ab_(71)Or_2),幔部为更长石(An_(13)Ab_(83)Or_4),边部为条纹长石。边部条纹长石的成分有一定变化,从内侧到外侧,主晶钠长石成分由Ab_(53)Or_(47)变为Ab_(99)Or_1,客晶钾长石成分由Ab_(48)Or_(51)变为Ab3Or97。斑晶斜长石核部存在细长条状或斑点状钾长石,且越靠近中心,钾长石斑点的数量越少。这些特点表明,边部条纹长石为交代成因。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则显示,边部条纹长石具弱正Eu异常,相对富集LREE和K、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h、Zr、Nb的特点。CSD相关图解及以上特征表明,斜长石斑晶形成于稳定,封闭的结晶环境,并受到晚期碱交代作用的改造。基质主要由微粒钙质角闪石,条纹长石,石英,钾长石和钠长石组成,含少量自形-半自形磁铁矿和钛铁矿、磷灰石、榍石、金红石和锆石等11种矿物组成。11种矿物相和结构特征暗示基质形成于极端不稳定的结晶环境,与斜长石斑晶形成条件鲜明对照。根据基质的矿物组成,推测形成基质的岩浆具有富含K、Na、Fe、Si和挥发分的特征。这种特征与上述关于条纹长石环边形成条件的判断一致。据此,本文认为:产生斜长石斑晶的岩浆曾经在地壳深部作过长时间滞留,导致了斜长石的稳定结晶,增加了岩浆的粘度和密度,使岩浆处于冻结状态;富碱高铁熔体-流体流的注入大幅降低了岩浆的总粘度,并提高了岩浆的浮力,从而促使冻结岩浆房迅速活化和上升侵位;同时,富碱高铁熔体-流体流强烈交代了先存的斜长石斑晶,使其边部形成条纹长石;这种熔体-流体流则在快速排气,冷却过程中迅速结晶,形成了具有不平衡矿物组合的显微晶质基质。在岩浆侵入体较深部位,富碱高铁熔体-流体经历了很缓慢的固结过程,而相分离产生的流体有可能萃取携带岩浆中的铁质,形成富Fe流体流,后者可能对区内"铁矿浆"型铁矿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2.
林伶  李洪香  杨朋 《江苏地质》2017,41(2):224-229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薄片和化学分析等资料,对风化店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喷发活动具有多次间歇性喷发特征,喷发中心交替转移,发育3个喷溢中心;火山岩酸性程度稍高,碱性程度略低,可分为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沉积火山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类4类;火山岩划分为火山爆发相、火山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3个岩相带,并围绕3个喷溢中心呈环带状分布;油气储集空间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深大断裂沟通生油岩与储集体,形成供油网络,使油气垂向运移并于良好储层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993.
宋伟  马学军  贾国欣 《江苏地质》2011,35(4):405-412
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后,震中所在地隆尧地区多次发生规模较大的地裂缝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工作,在隆尧县南(经过震中所在地白家寨村)发现一条断续分布的长约17km的地裂缝,在局部伴有地层错动现象。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对华北平原地质构造及断层近期运动规律特征做了进一步调查,认为隆尧地裂缝的地层错断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断层蠕滑活动形成的,表现为地壳构造运动产生的内应力的积累与释放。另外,长期干旱和过量开采等自然及人类活动因素也会使地下水逐年下降引起地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