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1篇
  免费   914篇
  国内免费   637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660篇
地质学   2677篇
海洋学   77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82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4篇
  1945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The multi-time-scale structures of an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series of debris flow in the Jiangjia Ravine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are analysed using the method of Morlet wavelet transformations.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E1 Nirio episodes on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are discussed by comparing the period variations of ENSO and the dischar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series of debris flow is related to E1 Nifio episodes. Generally,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of debris flow is less than usual during an E1 Nifio episode and debris flow is less active. On the contrary,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of debris flows is greater than usual during a La Nifia episode and debris flows are more frequen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s of debris flow in the Jiangjia Ravine and the summer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with both having quasi-periodic variations of 2 and 5-6 years.  相似文献   
932.
山西交城断裂带多个大探槽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沿交城断裂带5个地点开挖探槽揭示的古地震情况.这5个大探槽分别沿交城断裂带北、中、南段分布,其中北段和中段各有2个地点,南段1个地点,探槽之间相距 11~35km.位于该断裂带北段和中段的4个探槽出露了断错全新世地层的断面,在这4个探槽中,位于断裂带北段的西张探槽和位于断裂带中段的新民探槽揭示的全新世3次古地震事件可进行对比,具有活动的同步性.由此显示交城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在距今3 060~3 740a、接近5 910a及8 530~8 560a期间,曾发生3次有地表破裂的古地震事件.位于断裂带北段的冶峪探槽,由于探槽位于台地内冲沟右旋扭曲处,断错的最新地层的年代距今10 730a,其它断面断错晚更新世地层.位于断裂带中段的上固驿探槽地处洪积扇,断层带宽70m,断层走向N58°~74°E,断错的最新地层距今11 570a,揭示了NEE向田庄断层晚更新世时期的活动.位于断裂带南段窑头探槽所在的原始地形受到人工改造影响,探槽剖面揭示全新统覆盖在显示距今 3.0~3.5万年期间受到断裂活动影响的地层之上.交城断裂带5个地点的探槽开挖结果显示,该断裂带全新世时期的活动自南向北迁移.  相似文献   
933.
基于储层骨架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弯曲、连续的河道形态是河流相储层建模的重点和难点.在分析了不同随机建模方法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河流储层新的建模方法,即基于储层骨架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SMPS).它综合利用了基于目标建模的优点以及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的长处.根据基于目标方法建模思路,预测河道骨架(即河道中线)分布,提出采用搜索窗预测河道骨架.随后,利用河道骨架对多点地质统计学中的数据事件选择进行约束,从而有效提高数据事件选择的合理性,达到更准确建立河道地质模型的目的.概念模型和实际储层建模对比研究表明,SMPS相比较于已有的序贯指示建模、Snesim和Simpat,确实能够更有效的建立起河道储层地质模型.这一新方法的提出对推动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油田生产建立高精度储层地质模型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4.
超宽频海底剖面仪实时采集显示系统EchoViewer是为新研制的超宽频海底剖面仪开发的配套软件。该软件从超宽频海底剖面仪的超宽频率和多频段分频合成的特点出发,同时兼容同类系统的需求进行设计,根据声纳在海底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实现TVG算法和海底跟踪算法,结合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实现分频合成算法,并采用软件工程的管理方法实现整个系统的开发,具有系统控制、导航定位、数据采集并成图显示、数据回放和数据后处理等功能。该软件在超宽频海底剖面仪多次海试和国家海洋局908浅剖专项调查任务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35.
长江三峡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古文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长江三峡地区大九湖和玉溪剖面AMS14C测年数据(校正为日历年)建立了约9.3~2ka BP高分辨率多环境代用指标(δ13C、K、腐殖化度、抱粉总浓度、Rb、Sr及Rb/Sr)的变化曲线,并在此基础上与研究区周边反映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不同沉积记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与此同时,本文还通过对研究区古遗址和古洪水层的统计分析,获取了本区新石器以来古文化兴衰变迁和古洪水发生的完整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本区全新世大暖期约出现在7.6~4 ka BP.9.3~7.6 ka BP,本区气候极不稳定,波动幅度大,总体上冷湿,多次出现显著的降温或干旱事件(9.1、8.2和7.7 ka BP前后);4~2 ka BP,本区气候较此前偏干凉,且波动频繁.(2)7.6~ka BP的大暖期分为三个演变阶段:即6~5 ka BP为大暖期的鼎盛期,气候稳定,温暖湿润,植被及生态条件优越,洪水发生频率低;7.6~6 ka BP和5~4 ka BP为大暖期中具有不稳定特征的过渡期,其中5~4 ka BP及4 ka BP前后的降温事件仍较显著,且多发洪水.(3)本区史前古文化的主要形成发展期与大暖期持续阶段相对应,其中耕作业相对发达的大溪文化繁荣期出现在大暖期中的鼎盛阶段(约6~5 ka BP),大溪文化前后处于低潮及表现为衰退现象的古文化则对应气候环境的不稳定期,总体上,研究区古文化响应气候环境变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改变其生业结构的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36.
中国跨境水资源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ompetitive use of transboundary freshwater resources is becoming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regional peace and political relationship among states. In China, 18 major international river basins are concentrated in three regions, of which the total annual outflow at the border is 7320×108 m3, occupying 26.8% of the total annual runoff of China, and the inflow at the border is only 172×108 m3.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major drivers affecting shared water vulnerability in China, namely: (1)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availability of water; (2) competing objective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3) lack of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s; (4) unsound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5) shortcom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based on transboundary waters. We concluded by identifying four pathways for reducing vulnerability: (1) encourag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2) constructing information-sharing channels; (3) establishing early-warning mechanisms; and (4) promoting further coordination and negotiation. Foundation: The National Key Project for Basic Research on Ecosystem Changes in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and Transboundary Eco-security of Southwest China, No.2003CB415105 Author: Feng Yan (1967–), Ph.D and Professor, specialized in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river basins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water law and water policy, natur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uses in mountainous areas.  相似文献   
937.
938.
939.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集体朗诵:“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相似文献   
940.
2009年3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伊犁河流域农牧交错带防护林营建技术研究及生态建设示范成果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