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0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一)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以黄河为轴心,地跨山西和陕西两省。河东有吕梁山,河西为黄龙山。这里山势雄峙,气势浩大,黄河河道舒展蜿蜒。其东西两侧的界线即由河道中心线向两侧分别扩展约1.5km。景  相似文献   
112.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和岩控性,大多数矿床都赋存于灯影组白云岩中,矿床的形成温度比低,主要矿阶段的温度为140-200℃,而且各矿床的形成温度十分接近,矿床发展育大规模的白云石化.本区的地区质演化经历了双层基底、连续盖层、以及前陆盆地-造山带耦合几个主要演化阶段,这些阶段分别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充动通道以及流体驱动力,从而在燕山期-喜山期由于成矿流体的大规模流动,形成了川滇地区大面积人布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13.
深切河谷区地应力场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深切峡谷区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实测数据为基础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区河谷和岸坡中的地应力场的特征进行分析,分别获得了整个坝区、河谷区和岸坡中最大水平应力的方向,以及河谷区最大水平应力量值与埋深的拟合方程。并根据岸坡中地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对空间地应力测试数据进行了筛选,最终获得了代表岸坡相对稳定区的地应力场的量值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4.
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金沙江下游河谷地为例,系统地论述了山地土地生态建设的研究步骤和方法。山地土地生态建设工作包括理论研究工作和生产实施工作两个环节。理论研究工作主要是:(1)土地生态系统的划分;(2)土地生态结构、功能及演替的评价;(3)土地生态规划和设计。以此为据,进行土地生态建设的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15.
渤海湾西岸尔王庄地区钻孔岩芯、微体古生物、孢粉及14C测年等资料及联合地质剖面研究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全球海平面下降使该地区形成下切河谷,冰后期海平面迅速上升引发的海侵造成古河谷的充填,依次形成河床相、河漫滩―河口湾相和三角洲相,与相邻的滦河扇三角洲下切河谷有差异,该下切河谷受海河水系控制,流向大致与古潮白河一致。其演化过程受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等因素影响,经历了末次盛冰期深切、15~7 ka BP海侵期间河床相及河漫滩―河口湾相的充填和之后海退形成的三角洲相埋藏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6.
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沿岷江干旱河谷(流域-海拔梯度)剖面线设置“U”形样带3条,对植被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就岷江干旱河谷调查的48个样方,151个物种创建样地一物种数据库,应用TWINSPAN植被数量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调查的样地物种组成特征,对数量分类的结果进行适度调整,建立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分类系统。将岷江干旱河谷的植被划分为11个群系,18个群丛,均为灌丛单一类型。11个群系分别为:绣线菊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黄花亚菊灌丛、莸灌丛、驼绒藜灌丛、小马鞍羊蹄甲-白刺花灌丛、瑞香灌丛、西南野丁香灌丛、檀子栎灌丛、金花小檗-忍冬灌丛、华帚菊-小黄素馨灌丛。  相似文献   
117.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strata in the Milanggouwan section in the Salawusu River valley on the Ordos Plateau, China, have 8.5 sedimentary cycles composed alternately of eolian dune sands, fluvio-lacustrine facies and paleosol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CaCO3 and paleo-ecology indicated by fossils in the reg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edimentation cycles resulted from dry-cold and warm-humid climate fluctuation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s and CaCO3 contents in stratigraphic sectors Ⅰ, Ⅲ, Ⅴ and Ⅱ, Ⅳ basically respectively present peaks and low vales, and the former three can in time correlate with MIS5a, MIS5c and MIS5e successively and the latter two with MIS5b and MIS5d. In addition, some horizons of eolian dune sands and the low vales of their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CaCO3 are also correlated with 6 periods of cooling events indicated by the higher content of foraminifer 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 (S.) documented in the V29-191 drill in the North Atlantic and the cold events recorded by δ^18O in the ice cores in GRIP, especially with 9 periods of dust events in Chinese Loess Plateau.  相似文献   
118.
近30年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水体污染变化趋势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利用统计资料研究了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近20~30年来水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和水环境污染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从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强度、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治理能力等角度总结了我国西部河谷型城市水环境污染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9.
根据IKONOS和Qu ick B ird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对拉萨河下游河谷区风沙源分布特征、沙源粒度特征、植被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大中小尺度风场的影响,风沙源地沿河谷两侧呈小面积零星分布在多个地貌部位;河流冲积物是最主要的沙源,沙源粒径90%以上分布在0.25 mm以下,以细沙、极细沙和粘粒成分为主,平均含量占60.69%,易于发生风沙活动;风沙活动是影响沙生植被的主导因素,植物种类和盖度能很好反映沙源地的稳定程度;特别在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上,植被演替朝着有利于风沙活动发展的方向进行,是风沙活动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也是风沙活动不断加剧的产物。尽管自然因素是该区域风沙活动的主要成因,人类活动对其发展起到了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0.
根据野外植物调查的分析数据,对流沙河流域干旱河谷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下植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方中分布的植物共33科57属60种。禾本科(Gramlne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ogetle)、豆科(Legumlnosae)、漆树科(anaeardiaceae)、松科(Pinaceae)、十字花科(cn伽)、桑科(Moraceae)以及马桑科(Corlarlaceae)等9科植物共34种,占所有样方物种数的56.67%,其中早生植物占79.41%,体现了干旱河谷植被的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之间的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但呈现对照(无明显退化)〉重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的趋势;而生物量和盖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均值均以对照最高,重度退化下最低。人为干扰和海拔通过人为活动强度或气候差异影响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下的物种丰富度、生物量以及盖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