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天水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修芳  牛叔文  冯骁  王文蝶 《地理研究》2013,32(12):2312-2323
以不同时期的天水市地形图和TM遥感影像为基础,提取城市建设用地信息。并利用年均扩展指数(AGI)分析各时期城市空间扩展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城市用地由小范围到大范围、AGI 强度由低到高再趋缓。1996 年前,城区人口密度一直下降,此后又开始上升,与AGI 的变化相对应。受“两山夹一川”的地形限制,天水经历了由二点向多点分散扩展、内部填充与沿河谷延伸的空间演变过程。形成了南北窄、东西长的带状格局,不同于平原型城市以同心圆外扩模式。不同时期城市扩张的动因不同,初期是人口和工商业迁入,中期是行政力量和市场机制,近期是人口、经济的增长带来的社会需求。为了适应重点开发的需要,天水需要走出河谷、开发新区,提升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422.
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区冰后期孢粉组合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区典型钻孔CSJA6孔中冰后期孢粉分布情况,结合有孔虫分析以及6个样品的AMS 14C年龄,自下而上初步建立了冰后期3个有时间标定的孢粉组合,分别为:Ⅰ. Quercus-Lipuidambar-Artemisia-Polypodiacea组合,时代属于早全新世;Ⅱ. Quercus-Castanopsis-Cyperaceae-Pteris组合,时代属于早-中全新世;Ⅲ. Quercus-Ulmus-Artemisia-Polypodiacea组合,时代属于中-晚全新世。3个孢粉组合带所反映的古气候演变过程为凉干—热湿—温干,这与中国的气候大环境较为一致,且与本区前人研究成果亦做了相应的对比,依然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423.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1830年耕地格局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坤  陶娟平  刘峰贵  张镱锂  陈琼 《地理研究》2015,34(12):2355-2367
通过收集、整理《铁虎清册》中记录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1830年的耕地税收数据,将其换算为现代耕地面积,在此基础上运用网格化模型重建出该区1 km×1 km空间分辨率的耕地格局。结果显示:① 从耕地数量分析,1830年研究区耕地面积约895 km2,其中政府占有耕地39%,贵族占有耕地31%,寺庙占有耕地29%。② 从耕地分布格局分析,研究区内耕地分布较少,只有27.4%的网格具有耕地分布,且呈分散分布状态,耕地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宽阔的河谷地区。③ 从垦殖程度分析,全区垦殖程度较低,其平均垦殖率仅有0.6%,其中垦殖率最高的地区是拉萨,平均垦殖率为6.3%;日喀则、江孜、乃东、琼结等地垦殖率均达到3%左右;工布地区和西部县区垦殖率均在1%以下,耕地垦殖率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24.
元谋干热河谷强侵蚀区陷穴发育特征与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谋干热河谷潜蚀地貌发育,是造成当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陷穴属于潜蚀地貌的一种,因此有必要了解陷穴特征及演化过程。2009―2013年,通过多次现场测定陷穴形态特征、陷穴发育地地形地貌、周边植被特征等,并对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元谋陷穴主要发育于元谋组地层,土壤具有易崩解性、湿陷性等特征;2)陷穴主要分布于冲沟中上游沟底及支冲沟沟头部位;3)元谋陷穴形态规模总体不大,早期多呈近圆形,中晚期多为椭圆形,直至消失后成为沟中之沟;4)陷穴一般呈单个和串珠状分布,较少出现集群现象;5)演化过程遵循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分为萌芽期、年轻期、成熟期、消亡期4个阶段;6)陷穴发育过程与冲沟、土桥、淘洞等地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5.
元谋干热河谷区的土桥地貌是当地常见的一种潜蚀地貌,是区域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元谋土桥是造成当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其形态特征及演化过程对于认识区域地貌演化及生态地质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2013年,通过多次对土桥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的地形地貌的现场测定,对土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元谋土桥大部分分布于冲沟中上游的沟底,少部分分布于冲沟边缘的峭壁下,有连续出现,也有单独出现;2)土桥发育的土层具有层间差异性,即桥洞所在土层较其顶部土层抗崩解性弱,易受侵蚀;3)地层构造节理及冲沟坡度的变化等因素对土桥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元谋土桥的形态、结构与一般天生桥或人工桥梁具有相同的桥体结构,形态规模一般都不大;5)演化过程遵循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分为萌芽期、年轻期、成熟期、消亡期4个阶段;6)元谋土桥与陷穴、冲沟等地貌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26.
何新社  徐钦 《高原地震》2014,26(3):57-61
兰州是中国最典型的唯一河谷型特大城市,市内多次发生或遭受到强地震波及影响。特殊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使兰州市的震害尤其是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表现出多样性、多发性、复杂性和严重性;由于城市的政治、经济结构和地位的影响,使灾害的危害表现在整体性和全局性上,因而兰州市在地震灾害面前又显示出脆弱和易损的一面。建立健全全市防震减灾的机制,预防各种次生灾害,尤其是包括滑坡在内的地质灾害,确保生命线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转,提高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强化公众的综合应急应变能力,是做好兰州市防震减灾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27.
针对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起的水质恶化,湖泊面积萎缩及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地下水开发的情景模拟方案: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补减采联合方案。运用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数值模型对这些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各种开采方案下地下水水均衡状态以及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增补减采联合方案既实现了最大开采量的目标,又保证了最小入湖量和最低水位的约束条件,是可持续开发方案。因而,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应放在恢复天然河道水流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充分利用地下水库的调蓄功能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同时改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28.
祁连山南麓河谷地形云生长的层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07~08在祁连山进行了地形云结构及形成机理的外场观测,利用获取的探空观测资料分析地形云生长的层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对层结特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风速在河谷内随高度的变化较小,在河谷上部接近山脉高度的区域存在一过渡层;夜间边界层风向以偏西北山风为主,白天低层以偏东谷风为主,高层以偏西气流为主,存在风向切变.温度层结各时次基本一致,夜间易形成逆温层.湿度层结受地形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山脉高度以下区域维持着逆湿状况,其形成与河谷内局地环流以及山脉对气流的阻滞作用有关.对试验期间各类天气形势下的层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气流移动型中,双层不稳定的层结结构对地形云的生长极为有利;在阻塞型中,由于高原高值系统对西南气流的阻塞,使水汽不能够进入高原东北部.西北气流冷平流型和河套冷涡型下,由湿静力不稳定层结和冷平流引起的不稳定层结对地形云的发展较为有利.平直西风气流下,只在局地形成地形对流性降水.  相似文献   
429.
土地资源短缺是河谷型城市发展中极为突出的瓶颈问题,如何提高河谷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以适应快速城市化过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西部7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为例,定量测度了其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关系,以期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截止到2012年,7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数均有大幅上升,二者耦合协调等级均进入协调发展阶段。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两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土地利用效益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城市化水平影响最为明显,人口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准则层各因子对土地利用效益影响较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各城市间协调性差距也逐渐缩小。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西部河谷型城市与平原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化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的评价指数的增长速率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30.
哀牢山——元江河谷对区域地理分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彦  李运刚 《地理学报》2010,65(5):595-604
基于对哀牢山是云南东西部自然界线的认识,对比分析哀牢山-元江河谷东西两侧5个纬度带、近几十年的重要自然要素、农业种植结构、农民收入来源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特征,结果表明:西部较东部地形高差较大、≤15°宜农土地比重较少、水汽和热量资源更丰富,形成东西部间显著自然环境差异;东部较西部的经济作物、旱作种植比重更高,表明东西部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分异,而各部的种植结构(以旱作种植比例为例)在各纬度间呈近纬向的相似性变化;东部较西部的人均农业产值、农民纯收入及人均GDP更高,表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时空差异,而东西各部内则存在较好的相似性。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佐证了哀牢山作为云南东西部界线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