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81.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樊宏  张建平 《中国沙漠》2002,22(3):273-278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结构受山地系统特征影响,以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呈垂直带性。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政策的激发,导致耕地面积扩大,流域森林面积下降,可采资源消耗贻尽。森林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长是引起干旱河谷干旱面积范围扩大的重要因素。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优化应以长江流域的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突出大流域生态屏障功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保证生态重建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工作的长期稳定性;提高土地利用方式的科技含量;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先易后难,逐步实现生态建设与半干旱河谷的治理。  相似文献   
82.
甘肃代家庄铅锌矿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位于甘肃宕昌县的代家庄矿床曾被认为是西成矿田铅锌找矿的重大进展,矿床产于秦岭西成盆地西北端泥盆系浅海相的富含生物化石的细碎屑岩—灰岩中。矿体不规则受NW向断裂的控制,呈角砾状分布于下部碎屑岩与上部厚层灰岩界面附近灰岩一侧。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为闪锌矿 方铅矿 少量黄铁矿 少量白铁矿 方解石,不含石英。硫化物发育大量的胶状、球粒状、草霉状微晶结构,部分显现出微生物化石结构特点。对代家庄与西成主要类型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发现,二者在容矿围岩沉积环境、矿石形态、结构构造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代家庄矿床成因属于碳酸盐岩容矿的低温热液矿床,不同于西成矿田的主要SEDEX类型。主要控矿因素为灰岩—碎屑界面附近、NW向断裂等。  相似文献   
83.
姚江河谷平原是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文明演进历史悠久。此地区在全新世期间经历了复杂的环境演变,是研究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变迁的理想区域。本研究收集了63处姚江河谷平原新石器时代与商周的人类遗址的地理位置、文化分期、遗址面积、文化层厚度、遗迹和遗物等信息,使用ArcGIS软件对其进行继承性、与山地距离、核密度和规模等属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河姆渡文化一、二期遗址较少且继承性较高,叠置系数为0.83。河姆渡文化三、四期,遗址数量显著增加,但继承性相对降低,叠置系数降至0.73。良渚文化与商周遗址数量与继承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叠置系数降至0.43。上述结果反映了从河姆渡文化三期到四期、河姆渡文化四期到良渚文化以及良渚文化到商周这三个时间节点,发生了重要的环境和人群组成变化。(2)在空间分布上,遗址最早出现于平原中部并于河姆渡文化二期与四期先后向东部与西部扩散,直至占据整片姚江河谷平原;遗址普遍距山地不超过1500 m,且只在河姆渡文化四期与商周明显向平原低地扩散,反映这两个时间段姚江河谷平原陆地资源比较丰富,指示了比较广泛的海退。(3)从河姆渡文化一期到商周,姚...  相似文献   
84.
河谷型、海岸带、海岛礁以及滩涂等区域地表形变信息的准确获取,迫切且关键。利用25景升轨和28景降轨Sentinel-1A数据,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兰州城区2014年10月~2016年9月的地表沉降速率图和沿视线方向(line-of-sight,LOS)的时相位移量,探讨升降轨数据在河谷型城市地表形变监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之间的时相位移量具有高度关联性,其中升轨数据在地形起伏较大区体现出良好的干涉性,而降轨数据在平坦区表现出较好的监测能力。兰州城区大部分区域处于稳定状态,但沙井驿、九州、小达坪、东岗、伏龙坪、西客站以及周边区域地表存在沉降趋势,最大沉降速率可达30 mm/年。联合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监测河谷型、海岸带、海岛礁以及滩涂等区域地面沉降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5.
金沙江巧家—蒙姑段的阶地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沙江水系演化与河谷发育问题长期以来是地质地貌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河流阶地及其相关沉积是河谷发育过程的产物,可以提供河谷发育的时代与形式等诸多信息。金沙江在巧家—蒙姑段河谷中,葫芦口附近发育和保存了8级基座阶地,结合光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方法,依据古气候资料,推断T6~T1的下切时间分别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MIS)的36/35、34/33、24/23、20/19、14/13和4/3阶段,即气候由冷至暖的转型期。青岗坝附近则发育了5级由堰塞湖相沉积组成的堆积型阶地,指示了中更新世以来该段河谷在下切过程中经历了频繁的滑坡堵江堰塞,发育形式以“下切—滑坡—堰塞—堆积—下切”过程为主。此外,河流的平均下切速率自0.82 Ma以来由此前的0.56 mm/a下降至0.19 mm/a,表明中更新世以来频繁发生的堵江堰塞事件严重抑制了该段河谷的下切作用。综合流域内河流阶地序列及相关沉积的研究,金沙江下游段现代河谷的形成时代不晚于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86.
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沙丘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加查-米林段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游下段,分布沙丘89片。通过实地考察、遥感卫星影像解译、DEM分析、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加查-米林段沙丘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沙丘沙物质来源可将加查-米林段沙丘划分为河漫滩型沙丘、阶地型沙丘和谷坡型沙丘。河漫滩型沙丘形成与雅鲁藏布江水位关系密切。丰水期洪水淹没河漫滩,泥沙沉积;枯水期水位降低,泥沙出露,经风的吹蚀、搬运、堆积形成河漫滩型沙丘。阶地型沙丘和谷坡型沙丘形成与表层覆盖的黄土层(粉质砂土)破坏有关。雅鲁藏布江不断下切,在阶地及谷坡不同高度残留古河流冲积沙,遭受风蚀后风蚀堆积物形成古沙丘。因环境演变,古沙丘表面沉积黄土,形成致密坚硬的黄土层,不易被风吹蚀,成为古沙丘的保护层。黄土层受风蚀、水蚀及人类活动破坏,导致下伏古沙丘裸露,形成现代流动沙丘。  相似文献   
87.
88.
于2016年7~12月和2017年4月的旱、雨季期间,以金沙江干热河谷苴那小流域内的银合欢(Leucaena Benth)林地、车桑子(Dodonaea angustifolia)灌丛地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antortus)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格法和土钻法采集并测定了(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应用经典统计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该区域不同林草植被下坡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含水量总体较低,雨季显著大于旱季,旱、雨季均表现为灌丛地>草地>林地,呈中度至强度变异(0.07~0.28之间)。(2)不同林草植被下旱、雨季土壤水分具有相似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系数均由正向负转变,但由正向负转变的滞后距离有所不同,且雨季大于旱季,呈中等或强等空间自相关性。(3)不同林草植被下的土壤水分空间结构不同,林地、灌丛地和草地旱雨季最佳拟合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相同林草植被下各土层旱、雨季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但旱季的分布格局差异更显著,不同林草植被下深层土壤水分分布比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更为复杂,土壤水分呈明显的斑块或条带状分布,含水量高值区和低值区位置不固定。总之不同林草植被类型会改变局部地段土壤水分空间分布,降雨会加强这种差异的趋势,但土壤水分仍具一定空间连续性。  相似文献   
89.
晁勐  张俊  刘翔 《干旱区地理》2022,45(6):2004-2012
以2021年兰州市主城区678个居住小区房价数据为基础,引入地理场模型量化影响房价的外部因素,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对房价分异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带宽差异展开研究,以期为推动河谷型城市房产市场的公平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兰州市主城区平均房价为13739元·m-2,空间上呈现“一主三副”的带状多中心组团式分布格局,房价由多中心向四周递减,价格相似的小区在地理空间上邻近分布,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局部空间特征。(2)房价分异是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区位特征中的主商圈对房价的影响居于首位,建筑特征中的房龄、容积率和邻里特征中的中学数量、绿化率等对房价的影响较大,城市地理特征对房价具有显著影响,愈靠近黄河的小区、房价越高。(3)各驱动因素的带宽差异明显,主商圈、医院等小尺度变量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而容积率、黄河等全局变量基本不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不同测量方法获取浅沟数据的精度,本文以元谋干热河谷区浅沟为例,采用RTK、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多种测量方法获取浅沟数据,建立DEM并提取浅沟形态参数,对比近景摄影测量以不同方式获取标记坐标后建立DEM的差异,同时以测针板实测浅沟横剖面为参照,对比分析不同测量方法获取浅沟横剖面的精度。结果表明:RTK获取密度较低的点数据,建立的DEM较粗糙,仅体现沟缘大致走向;近景摄影测量+RTK方法测得的DEM高程整体低于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所得DEM高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两种方法获取数据所提取的浅沟形态参数精度较高;对比浅沟横剖面,横剖面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测量所得与实测横剖面重合度较高。因此,利用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进行浅沟测量,在精度、效率等方面优势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