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4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74篇
海洋学   8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7 毫秒
401.
402.
403.
针对油气田地区的地下水污染日益突出问题,文章综合考虑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扩散、吸附解吸、分配和生物降解等环境行为,建立了土壤-水环境体系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非平衡动力学模型,并编制了RBCA有限元程序,预测污染物在土壤-水环境中浓度分布变化趋势,探讨了模拟参数κd、κ变化对有机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吸附解吸速率参数的变化对污染物达到平衡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其结果可为定量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环境中的归宿提供可靠的理论根据,同时为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04.
本文基于b^t^c因子型模型,提出了一种参数少、易于求解各类开发指标的新型b^t^c参数因子型增长模型。推导出了开发速度、采出程度、无量纲开法速度、最终采收率等油气开发指标的数学关系式。其待定系数由3个系数采用幂函数拟合法求取。对萨马特洛油田进行了实例计算,其预测曲线与实际曲线符合较好。表明该模型不可作为油气田指标预测。  相似文献   
405.
四川盆地油气田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对四川盆地油气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了进研究。结果表明,油气田的空间分布可以统计地认为具有自相似性,分形几何学可以描述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应用盒维数方法计算了油气田空间分布的分维值,对不同区块的分维特征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分维值的物理意义。实际资料计算结果显示,盒子数目与尺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其相关值均达0.99以上。  相似文献   
406.
大功率激电在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英弟 《物探与化探》1995,19(3):224-228
本文简述了激电勘查评价油气田的基本原理,在采用加拿大TSQ-4大功率激电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华北、西北等几个油田的应用实例,总结出该方法成本低,见效快、机动、灵活,适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作业的特点,应用效果亦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07.
井下关井是煤层气注入压降试井的重要环节之一,井下关井工具的合理使用,是确保高质量试井成果的前提,针对不同的地层条件及施工情况使用不同种类的关井工具并辅以正确的操作方法,能有效降低试井的风险性,提高试井的成功率并获得高质量,高精度的试井曲线。  相似文献   
408.
笔者根据我国陆相盆地富油、海相地层盆油、“盆小油量大”、油气与金属-非金属矿床伴生等特点,提出油气成藏物质侧向源的观点,依据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CPMF)分析盆山转变过程中流体产生,运移,有机-无机分离和富集的机制,建立了盆山转换过程流体作用与油气侧向源模式。从油气田富集金属元素,造山带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含烃类等有机组分,盆地沉积所堆积的有机质随盆山转换而形成油气,现代油气盆地与造山带金属矿集区空间耦合等4个方面论证了油气成藏物质侧向源的客观性和流体运移成藏模式的科学性。讨论了中国陆相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出了今后油气勘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9.
中国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10.
波斯湾地区面积仅占世界大陆与大陆架总面积的1.85%.为何却集中了迄今所知的世界油藏的一半以上?本文以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观点为基础。分析了波斯湾地区成油的大地构造背景.认识到该区为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波斯型地洼区.并通过对该种类型地洼区演化特征与油气形成关系的研究,认为该区油气田的时空分布受两个地洼区的演化和构造热动力事件控制.指出该区油气形成是因为具有丰富的生油物质,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巨大的圈闭储集构造,合适的成油构造热动力.高效的运移作用和恰当的构造保存条件,并由于这些最佳的生、储、盖、圈、运、保条件集于一区的结果,而使本区成为世界石油之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