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6篇
  免费   1621篇
  国内免费   1294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428篇
地质学   6597篇
海洋学   109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36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307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4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经过多年石油普查与勘探.广西发现多个含油气远景区.其中百色盆地、宁明盆地为较有利含油气区,南宁盆地、上思盆地为有利含油气区。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人口1,43亿.(2002年10月)。俄罗斯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俄罗斯境内自北向南为北极荒漠、冻土地带、森林冻土地带、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草原地带、半荒漠地带。俄罗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磷灰石、钾盐、磷钙石、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重金属以及金刚石等矿产。  相似文献   
16.
葛云锦  陈勇  周瑶琪 《岩矿测试》2008,27(3):207-210
论述了包裹体低温分析技术的原理以及进展。传统的流体包裹体低温分析技术是以显微冷冻测温测定无机盐体系为主,目前已发展到应用低温原位拉曼光谱技术对包裹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油气包裹体原位低温分析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对不同成分油气包裹体低温下的相变过程取得了一定的认识,据此对油气包裹体进行分类,推测其主要成分,为油气包裹体计算提供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7.
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勘探中,常需要较大的勘探深度和较高的深部分辨能力.充分利用现有钻孔的井地或跨孔电阻率成像技术适应这种要求,但引起的视电阻率响应复杂,从而给资料的正确处理与解释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有必要通过正演数值模拟和反演相结合的手段,对理论模型井地或跨孔装置的响应异常规律进行研究.文章通过设计一个典型地质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2D跨孔电阻率法有限元正演计算,并将模拟的响应视电阻率作为反演的输入,结合平滑约束最小二乘反演,分析了异常特征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谢锦龙  黄冲  向峰云 《地质科学》2008,43(1):133-153
南海西部海域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有北东—北东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深大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板块汇聚、碰撞有关,多具走滑性质;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具有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相似的发育特点,呈张扭性质;近南北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在扩张活动期间于洋、陆壳过渡部位形成的走滑调节断裂,是洋盆扩张的西部边界。新生代里,南海经历了4次成盆事件与3期扩张活动,盆地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陆缘断陷、渐新世—早中新世扩展与中中新世以来的热沉降3个演化阶段。陆缘断陷阶段的充填系列主要是北东—北东东向与北西向的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等陆相沉积及火山岩等;盆地扩展阶段表现为中-小型断陷、断-坳陷逐渐复合与联合为大-中型坳陷,古地理格局逐渐由河流与湖沼陆相环境演变为滨海至浅海相的沉积环境;热沉降阶段的成盆活动逐渐减弱以至停止,地层表现超覆,盆地出现联合迹象。结合以往勘探与油气资源调查成果分析,认为南海西部海域陆架陆坡区发育的大-中型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良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生油岩系底界面温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渤海湾盆地2000余口测温井的地温梯度数据、地层岩性描述、分层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计算了该盆地各生油岩系底界面的温度。统计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大部分凹陷区地层底界面温度介于90℃至150℃,目前仍具有大量生油的温度条件,而在隆起或一些凸起地区,该地层组段温度普遍小于90℃,未能达到生油的温度指标。东营组和孔店组地层也仍具有一定的生油温度条件。研究还表明:地层温度与地层界面埋深密切相关,温度随界面埋深的增大而升高,沉积厚度大的凹陷区地层界面温度大于沉积厚度小的凸起区或斜坡地带,说明地层界面埋深是决定地温高低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地温梯度对地层界面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尚家—太平川地区构造演化、烃源岩特征、沉积特征、储盖组合、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本区的石油地质条件,认为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沉积环境,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研究区没有统一油水界面,尚家地区以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太平川地区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区内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气成藏受有效性圈闭、优势运移通道、过剩压力、储集条件和构造诱导作用控制。据上述认识确定了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并已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