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4篇
  免费   1481篇
  国内免费   1919篇
测绘学   476篇
大气科学   458篇
地球物理   775篇
地质学   7779篇
海洋学   1137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483篇
自然地理   233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328篇
  1997年   356篇
  1996年   309篇
  1995年   283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海洋地质》2003,(4):39-44,67
西非地区外缘为被动大陆边缘。同时是稳定坳陷带。陆缘展布一些延仲到大西洋深水区的沉积盆地:几内亚湾盆地、宽札河-喀麦隆盆地和纳米比亚盆地。这些地区的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发展史和构造-地层演化方面有着许多共性。盆地沉积成分可以羽分为三个结构层,层问通常是不整合或大的沉积间断。下层属裂谷的沉积岩系。多半是大陆相晚侏罗和亚普第期的红色杂岩;中结构层为晚白垩-古新世的碳酸岩组和陆源碳酸岩组;上结构层属于中新世和更年轻时代的覆盖陆架和大部分陆坡的沉积层。该区总共揭示的地层记录超过3.1亿年。其中约一半埋藏在深水区。即陆坡900~3000m水深处。晚白垩世和中古新世沉积层被认作生油岩系。巨厚的碳氢化物堆积出露于深水扇或浊流层中。渐新-中新世和亚普第一赛诺曼期的储集层具有极好的孔隙度-达30%和高渗透性(达3~4达西)油气藏为多层的并显现为地层圈构造遮挡及组合构造圈闭,调查研究表明。所有的开采趋势向北至尼日利亚深水区。向南到南非共和国。但是。这种趋势向北在尼日利亚海域并未连续。反而延忡到北非和西北非的深水部分,塞内加尔、毛里搭尼亚和摩洛哥水域。  相似文献   
52.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近年来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 ,对南黄海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应用海洋“863”高科技成果软件——《海上油气资源综合快速评价系统》进行了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 ,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进展。( 1 )广泛应用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及邻区的重磁资料和地震资料 (包括新采集的多道地震资料 )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 ,首次编制了全盆地 1∶ 50万的基底构造图、深度构造图、厚度图及沉积相图 ,对盆地的构造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 ,为南黄海油气勘查部署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在南黄海北…  相似文献   
53.
南黄海海域油气勘探近40年成果证实,南黄海盆地与相邻的苏北盆地具有相似的发育历史。目前,苏北已在中、古生界近50口钻井中见到油气显示,其中在下三叠统青龙组和上石炭统船山组发现了大量油气显示,在盐城朱家墩发现源于中、古生界的再生气田,在黄桥镇苏174井志留系坟头组以及泥盆系五通组砂岩中钻遇液态CO2及轻质油,证明下扬子中、古生界存在油气生成和运聚的成藏过程,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4.
海洋地热流探测对海洋油气资源远景评价和构造地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海洋科学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详细分析了海洋地热流测量的基本原理,系统介绍了海洋地热流测量常用的布拉得型探针和艾文型探针的工作方式和测量方法,从加强理论研究、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效率及监控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海洋地热流测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
随着近海油气不断开发,其后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深水含油气盆地的开发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深水油气田的井场调查是深水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其勘探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深水井场调查的技术要求分析,结合多次组织和参加近海井场调查的工作经验,指出深水油气田井场调查的技术难点在于用于探索海底表面障碍物分布情况、勘测海底地形地貌特征、了解中浅地层结构等这类勘探技术上。由于这些勘探技术受声纳技术特点的限制,国外已经采用了DEEFTOW、ROV或者AUV技术,将一些关键调查设备与海底保持一定的高度来实现勘探技术目标,并已经取得成功的尝试,因此,研究、发展和不断地完善这类贴近海底多参量勘查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6.
坡折带可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侵蚀坡折带,而在陆相湖盆沉积中,规模较大的同沉积断裂(系)常构成构造坡折带。构造坡折带不但控制砂岩、砾岩体的发育,而且控制烃源岩发育、油气的运聚方式。在陆相断陷湖盆中,构造坡折带及其控制的低位域砂体发育带与湖侵域优质烃源岩的有效配置部位就是岩性油气的富集带。北黄海盆地发育多个坳陷,地史时期各坳陷经历了多期发育阶段,也必然导致湖盆坡折带的多期发育。分析北黄海盆地构造坡折带类型和各种地质体的分布规律、研究构造坡折带对各种圈闭的控制因素,能够更具体和有效地限定储油砂体的部位及规模,增大发现油气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7.
以松辽盆地地质资料为基础,介绍了应力场和张裂缝预测的计算方法。通过了各种岩性的张破裂概率隶属函数,预测松辽盆地酉部张裂缝区的分布。据此,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58.
59.
在南海北部利用地球化学方法作为油气勘探的一种辅助手段。在6个航次中采集了沉积物、底层海水及海面大气样品,测定了近50种化探指标,并采用稳健统计方法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异常圈定。化探结果在油气藏上方发现了清晰的、具不同指标组合的综合化探异常,与邻近空构造形成鲜明的对照。圈闭顶部的块状异常和圈闭周绿的环状、半环状异常是下伏油气藏的良好指示,而剖面上呈锯齿状、平面上呈线状的异常则与断裂带有关。实践表明,建立已知油气藏上方的化探异常模式及解剖已知空构造上方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指导本区或邻区的化探异常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0.
大民屯凹陷地层水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民屯凹陷前第三系潜山、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场研究发现,本区油田水总矿化度及二价阳离子浓度偏低,地层水总矿化度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水体主要为陆相成因并受地表水渗入的影响较大,变质程度高,油田水的演化与盐类的溶解有关。该区地层水的流动受断裂和沉积砂体的控制,在水头压力、浮力动力场控制下其流动样式和分布规律反映了凹陷内油气的运聚规律,可为本区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式油气藏的判别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