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4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辽西地区建昌盆地含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化验分析等资料,分析油页岩分布、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油页岩发育于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一段、二段和三段,共计9个矿组,九佛堂组三段油页岩平均含油率高、厚度大;建昌盆地油页岩平均含油率为5.15%,平均灰分质量分数可达81.9%,平均发热量为5.19 kJ/g,全硫质量分数低,属于中品位高灰分中高发热量低硫型油页岩,开发时对环境污染小;碱厂、五家子、九佛堂、七道泉子和敖汉旗大青山含矿区累计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8.22×108 t,油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3.17×107 t,建昌盆地预测油页岩资源9.27×1010 t。有机地化特征显示,建昌盆地油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型,成熟度较低,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九佛堂组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来源于陆地和湖泊的有机质大量沉积于淡水—咸水的湖泊中,水底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312.
根据勘查获得的大量实物岩芯、录井信息、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及以往勘查资料,认为吉林省油页岩矿床成因总体属于内陆湖泊生物沉积型,依据矿床的特点及产出的构造位置,可进一步分为大型坳陷盆地型、山间坳陷盆地型和断陷盆地型3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对不同类型油页岩矿床进行了研究,各类矿床均严格受地层控制,矿层展布于各盆地灰—灰黑—黑色泥页岩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陆相湖泊生物和少量的陆源植物体,成矿时代为中—新生代,主要分布于大型坳陷盆地和断陷盆地中。指出大型坳陷盆地型、山间坳陷盆地型矿床与中生代白垩纪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有关;断陷盆地型矿床与新生代古近纪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13.
三塘湖盆地石头梅地区二叠系芦草沟组有机质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三塘湖盆地石头梅地区二叠系芦草沟组有机质富集特征,通过对岩芯详细观察和泥岩系统取样,开展了有机碳、岩石热解、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三塘湖盆地石头梅地区芦草沟组泥岩有机质丰度较大,TOC含量最高12.4%,最大生烃潜量94.41 mg/g,有机质类型以I型和II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较低,为未熟—低成熟。研究区芦草沟组沉积时期初始古生产力中等,气温较高,水体深度较大,为半深湖—深湖环境,水体主要为停滞水体环境,缺氧还原条件,水体盐度较高,以咸水条件为主。根据地球化学参数,研究区芦草沟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3个层段,对比3个层段中古环境的变化特征,发现同为低水动力深水缺氧还原条件下,适宜的温暖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半咸水—咸水盐度条件,以及高初始古生产力有利于有机质富集,从而形成油页岩,同时优选B3层段为油页岩最有利发育层段。  相似文献   
314.
吴鹏 《陕西地质》2021,(1):103-110
本文对陕西省境内油页岩资源地质调查研究做了系统梳理,对开发利用现状做了总结回顾,结合国内外相关现状与形势,提出了今后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15.
油页岩是一种能源矿产,是重要的替代能源资源,在过去未被很好利用。油页岩不但可提炼出燃料油类,而且还可炼制出合成煤气及化工原料,附产品还可用于制砖、水泥等建筑材料。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能源矿产的价格飞涨,油页岩综合开发逐渐受到重视,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16.
吉宁地1井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凹陷扶新隆起带,通过钻探取样、岩心测试分析得出,青山口组共发育4层油页岩矿层,埋深范围1299.90~1424.00 m,矿体最大厚度2.2 m,最小厚度1.0 m,累计厚度5.6 m,最低含油率3.5%,最高含油率5.2%,平均含油率4.16%,属于低等品质油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在3.33%...  相似文献   
317.
近10年来,油页岩勘探开发和成矿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作者在前期研究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概要总结了中国陆相油页岩的形成环境和成矿机制.总体表明,油页岩易形成于相对较高的O2和低CO2浓度的大气背景下,具有4个主要成矿期次;盆地内构造和古气候协同控制油页岩的矿床规模,补偿环境易于形成深水油页岩,而过补偿环境沉积浅水油页岩...  相似文献   
318.
渤海湾地第三系发育完全。上,下第三系之间为区域性不整合是公认的,据构造变动形迹分析,在下第三系中目前发现有两个较大的沉积问题,自下往上,下始新统孔店组一段与上覆中始新统沙河街组四段之间为区域性假整合,上始新统沙河街组二段与渐新统沙河街组一段之间的假整合或不整合,上第三系中断统馆陶组与上新统明化镇组之间的为假整合,两者之间可能是华北地区的区域性假整合。  相似文献   
319.
为提高我国油页岩矿勘查工作质量,根据我国47个典型油页岩矿勘查评价成果和油页岩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层赋存规律,通过综合分析研究,采用探采对比及抽稀试验进行验证,提出了我国油页岩矿勘查评价采用构造复杂程度和矿层稳定程度两种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3类;矿层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3型,即"三类三型"。类型为简单、稳定时,参考基本勘查工程间距采用1 000~2 000 m;类型为中等、较稳定时,参考基本勘查工程间距采用500~1 000 m;类型为复杂、不稳定时,参考基本勘查工程间距采用250~500 m。另外,在油页岩矿实际勘查工作中应在构造复杂程度和矿层稳定程度中选择勘查难度大者确定基本勘查工程间距。  相似文献   
320.
不同类型沉积物中脂肪酸的分布、演化和生烃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近代海洋沉积物、泥炭、福山凹陷第三系泥岩、茂名盆地第三系油页岩和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第三系沉积岩剖面等样品中脂肪酸类型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以低等浮游动植物为主的沉积中,二元肪酸丰度相对比一元酸占优势。随深程度增加,沥青中脂肪酸高碳数相对减少,低碳数相对增高,偶碳估势逐渐消失。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埋深2266m的泥岩中发现脂肪酸仍具有偶碳优势,证明沉积有机质中偶碳脂肪酸优势可以保存到生油高峰前的较高演化阶段,对低熟原油烷烃的生成和具奇碳优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