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岩的弹性力学性质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们采集了31块来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和预先导孔岩芯以及29块苏鲁-大别地区地表露头的典型超高压变质岩,在10~850 MPa的静水压力和室温下测量了60块标本的P波与S波速度,分别建立了纵横波速和围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压力下各岩石标本的弹性参数即杨氏模量(E)、剪切模量(G)、体模量(K)和泊松比(v),着重探讨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弹性力学性质与密度之间的关系.这些最新成果将为超高压变质岩地区以及新老俯冲带地震波资料的解释提供关键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2.
平面P波在饱和半空间中洞室周围的散射(II):数值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入射平面P波在饱和半空间中洞室周围散射问题,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和角度、边界渗透条件、孔隙率、泊松比等参数对散射的影响。研究表明,平面P波入射情况下,饱和半空间和单相(干土)半空间中洞室附近地表位移幅值的差别很大,干土情况的水平位移幅值相对较大,饱和情况的竖向地表位移幅值相对较大;由于波在洞室附近的干涉,饱和情况与干土情况的地表位移出现相位漂移。随着孔隙率的增大,洞室附近水平地表位移幅值逐渐减小,竖向地表位移幅值则逐渐增大;当孔隙率较低时,边界渗透条件对地表位移幅值的影响很小,而当孔隙率较大时,边界渗透条件的影响则不可忽视,不透水情况下,水平和竖向地表位移幅值的峰值均相对较大;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孔隙率的影响逐渐增大,而且不透水情况下孔隙率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泊松比的增大,洞室附近水平地表位移幅值逐渐降低,竖向地表位移幅值则逐渐增大;泊松比较小时,边界渗透条件对位移幅值的影响较大,泊松比较大时,边界渗透条件对位移幅值的影响则较小;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泊松比的影响逐渐增大。当孔隙率较小时,半空间地表和洞室表面孔隙水压幅值较小,但空间变化比较剧烈,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孔隙水压逐渐增大但空间变化逐渐平缓;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孔隙水压幅值逐渐增大,且孔隙水压的空间变化逐渐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133.
近年来,长偏移距排列逐渐被大量应用到海上勘探。传统AVO分析都是小入射角,对于长偏移距数据来说有很大不足。为了探讨拓宽AVO分析的研究范围,本文推导了长偏移距时P波反射系数的一种近似公式,并讨论了其精确性。本文的结果和广泛应用的Shuey公式相类似,Shuey公式可以看作本文结果在小入射角情况的简化。  相似文献   
134.
井翠  郝龙  张婧  邓夏  於文辉 《地学前缘》2021,28(1):402-410
将钻井实测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与现今构造分区、青藏高原各块体的向东运动速度进行综合对比,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宏观压力背景可能受燕山运动以来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超压区主要位于川东高陡构造带与川南低陡构造带的主体部位。燕山—喜山期,华蓥山断裂带东侧发生强烈挤压,形成长条形高陡背斜与开阔向斜相间分布。现今的青藏高原各块体向东运动也可能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系数宏观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钻井勘探证明,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沉积后,地层中有机质先生成原油,在异常地温梯度作用下,裂解为天然气。所以,烃类裂解导致流体膨胀是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异常压力的第二个因素。同时,地层压力宏观背景下的局部地区地层压力异常可能是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反映。在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异常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将地层压力异常抽象为水平作用力与垂向作用力,采用反映横向作用与垂向作用的地震泊松比参数作为地层压力预测的基础参数,从而建立起泊松比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实际资料预测与后期钻井验证证明,泊松比地层压力预测方法适合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层压力预测,经多年试验与改进,该方法已在威远—长宁地区页岩气田勘探开发中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到2019年,长宁页岩气田累计产量已达130亿方,广义泊松比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是助推长宁页岩气田成为我国第一页岩气田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5.
周思耘  吴晨 《地质论评》2021,67(5):67060019-67060019
玄武岩柱状节理往往呈现完美的六边形石柱,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好奇,但是对于其形成机理尚无合理的解释。本文通过对冷却过程中的玄武岩进行受力分析,提出当岩石(浆)冷凝收缩的凝聚力达到其抗张强度时,岩石(浆)内部发生潜在破裂和微形变;当潜在破裂面形成后,因岩石的泊松效应,微小潜在破裂面处的应力状态发生重整,形成新的潜在破裂面;当新的潜在破裂面处的剪应力等于岩石抗张强度时,岩石(浆)发生剪切破裂,形成如今所见的柱状节理。根据前人相关岩石实验数据,推算得到玄武岩相应温度下的内摩擦角、黏聚力、抗张强度和泊松比,采用应力莫尔圆方法进行数值计算,获得玄武岩在冷却到800 ℃左右时发生破裂,六棱柱形柱状节理开始形成,内角约119.1°。进一步分析认为,岩石的黏聚力、石英含量等因素可能控制着柱状节理的发育和形状。  相似文献   
136.
川藏铁路在波密跨越嘉黎断裂,研究其周边地应力场对认识嘉黎断裂对川藏铁路廊道地应力场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数值模型计算了通古地区及其邻近鲁朗、多康地区地应力场,通过对比3个模型的加载条件和力学参数差异,分析了沿嘉黎断裂带地应力场与周边区域地应力场的不同.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随深度变化的泊松比,能更好地拟合实测地应力数据;(2)地应力场区域差异明显,多康地区地应力较高,挤压明显,而鲁朗地区挤压程度仅为多康地区1/3左右,通古地区跨越嘉黎断裂带,应力场显示挤压很弱,可能应力已经释放;(3)基于实测数据和合适的地质力学参数,可以较为有效地预测地壳浅层的局部应力场,而预测地壳深部应力场则需要精确的泊松比上限值.   相似文献   
137.
单轴压缩过程中花岗岩声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单轴压缩过程中不同风化程度花岗岩的超声波谱参数(包括纵、横波速度、波幅、振幅谱密度函数、振幅谱相对平均频率比、波形、动杨氏模量和动泊松比等)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力学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8.
直接找油气的地球物理新原理的进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国际上利用地震反射波勘探技术直接找油气的探索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本文试图针对这一发展历史作一综述. 首先,介绍Knott(1899)和Zoeppritz(1919)分别导出的反射波振幅公式进行的数值计算,从而发现振幅与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及其受反射面两侧岩层泊松比值的影响.然后,列举了几处油气区地震波勘探直接找油气的实例,以试验此项新原理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说明直接找油气的地球物理新方法是可取的,是有前途的,但目前还不够有效,要达到实用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因此,有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实验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9.
本文通过对马尔康-古浪宽角反射和折射剖面高精度观测段(200~400 km)的Pg、Sg资料的分析解释,给出了该区段上地壳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并利用震相识别误差分析、分辨率计算及不同初始模型筛选等方法,使走时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研究表明:对应于阿尼玛卿缝合带的275km~355 km桩号段内平均泊松比高达0.297,P波和S波速度呈横向高低速条带变化,库赛湖-玛沁断裂和舟曲-两当断裂基本上均位于高泊松比和低速带内,并分别处在缝合带与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褶皱带的分界上.阿尼玛卿缝合带南侧的若尔盖盆地平均泊松比较低,约为0.257,北侧西秦岭褶皱带的平均泊松比为0.264.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